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临床检验价值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5期   作者:郝明
[导读]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检验中血清胱抑素C和凝血功能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检验中血清胱抑素C和凝血功能的价值。方法:在2019年3月到12月开展研究,期间以急性脑梗死患者为例,总共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分别5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空腹静脉血并实现对血清胱抑素C的检测以及凝血功能的检测。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和凝血功能差异。结果:疾病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和凝血功能差异指标均显著异于健康组,组间对比结果有异议,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和凝血功能可有效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症状的诊断,综合诊断效果较高,值得普及。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检验价值

急性脑梗死属于临床中普遍程度较高的一种缺血性疾病,因为涉及到的患者普遍属于中老年人群,所以疾病预后相对较差,存在较高的致残、致死风险,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比较突出[1]-[2]。关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疗工作,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属于决定患者综合预后的关键[3]。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本文以对比研究方式总结最佳诊断技术。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9年3月到12月开展研究,期间以急性脑梗死患者为例,总共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分别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满足诊治指南中的相关标准,并排出血液、脏器系统疾病患者。疾病组患者50例,男性患者29例,年龄平均数46.54岁;健康组患者50例,男性患者30例,年龄平均数46.35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对比,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空腹静脉血,采取3ml血,以常规离心处理后分离血清。采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实现血清胱抑素C的检测以及凝血功能。所有操作均严格根据说明书要求进行。
1.3评价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和凝血功能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软件录入期间百分比与均数,分别应用X2、T值进行检验,检验实行2次,检验结果不一致则由2名人员完成校核并录入数据。数据记录中P<0.05则代表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疾病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和凝血功能差异指标均显著异于健康组,组间对比结果有异议,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属于心脑血管中发生率相对较高的一种疾病,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持续发展,脑梗死患者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4]-[5]。临床中脑梗死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在于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导致脑血管的血氧供应不足,从而形成组织器官缺氧、坏死等多种不良症状,对于患者存在非常严重的生命安全威胁。血清胱抑素C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中的一种,其在人体体液和细胞当中存在比较广泛的分布,正常情况下水平是恒定的,其主要作用在于细胞内外蛋白质的水解调节,在人体当中的含量相对较高,一般是集中在精液与脑脊液当中。有研究统计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之后体内会呈现出非常多的组织蛋白酶,此时血清胱抑素C的含量会显著提高,和正常人的含量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也是血清胱抑素C可用于疾病诊断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认为,急性脑梗死的血清胱抑素C方面的机制主要是在于患者患者脑梗死之前,脑血管可能已经存在病变,其无论是动脉瘤还是动脉硬化,都存在显著的组织蛋白酶过度表达,作为组织蛋白酶抑制物而言,血清胱抑素C会表现出明显的上调,此时会导致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显著提高。理你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排出效果并不好,在梗死之后患者的局部脑组织会发生循环性障碍,在发生水肿之后会并发系列性的应激反应,此时会导致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遭受影响,从而影响肾脏滤过能力,导致血清胱抑素C的排出量显著减少,为高水平表达形成支持。
凝血功能在疾病病情发展过程中也具备较高的指导性价值,致残与致死率相对较高。急性脑梗死在发病之后患者的病情会有一定程度的加重,病情普遍会在发病之后的6d左右保持进展。因为进展过程中患者神经功能损伤问题的恶化,导致患者的整体预后水平比较差,同时致残与致死率相对较高。凝血功能因子属于凝血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二期止血期间具备较高的角色地位。在健康人体中具备完善的凝血与抗凝机制,但是在脑梗死发生后,患者的凝血功能会不断的改变,血管内部流动血液不会发生任何渗出改变,此时血管内的凝固血管也相对平衡。但是在病历改变的情况下,凝血与抗凝机制会发生明显的改变,此时抗凝血机制减退和凝血机制的亢进会导致血栓的形成。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凝血机制方面的亢进表现会导致血栓快速形成,栓子在进入到了脑动脉之后便会引发脑梗死。合理的治疗可以促使患者的凝血机制亢进问题得到纠正,并实现病情恶化的控制。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疾病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和凝血功能差异指标均显著异于健康组,组间对比结果有异议,P<0.05。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证明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疗期间,血清胱抑素C和凝血功能具备较高的疾病体现价值,其能够有效地体现疾病变化情况,可以为疾病诊断、疗效评价等工作提供可靠支持。
综上所述,血清胱抑素C和凝血功能可有效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症状的诊断,综合诊断效果较高,值得普及。


【参考文献】
[1]李相磊,赵轶敏,马春燕,等.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血浆Cys-C水平变化与急性脑梗塞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028(005):576-578.
[2]于翔,温慧军.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胱抑素C及载脂蛋白B水平的关系[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8,035(004):317-319.
[3]周晓艳,徐艳丽,牛安林,等.急性前循环梗死患者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24(31):144-145.
[4]张艳超,翟玉民.血清胱抑素C及糖类抗原125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21(02):31-34.
[5]李自云,刘波,庄新娟,等.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8,98(46):3756-37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