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岩土工程本身具有规模大、工期长、施工环境复杂的特点。因此,有必要重视工程安全。其中,水文地质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中之重,它与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一些常见的水文地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勘察;水文地质
引言:
近年来,工程地质调查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水文地质研究和分析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下列问题不能忽视。在整个岩土工程中,地下水不仅是主要的环境因素,而且关系到整个岩土体的性质,决定了岩土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基于此,在日常工程地质调查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种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从根本上发现和解决问题。
1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内容
工程地质勘察应属于建筑科学的范畴,为了充分发挥其价值,还需要做好相关准备,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制定调查内容。首先,工程企业需要深入项目,掌握当地地质情况,综合判断地质调查结果,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准确判断后续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列出地质条件可能发生的变化。其次,鉴于岩土工程的特殊性,地质调查应系统分析岩土成分、化学性质、地质结构和环境稳定性,采用不同的研究和分析方法。通过细化勘察工作,改进每一步的工程方案,最大限度地保证岩土工程的安全运行。
2工程地质勘察中常见的水文地质问题
2.1地下水上升
地下水上升是工程地质勘察中一个非常常见的水文地质问题。究其原因,导致地下水上升的因素很多,如水层结构的变化、短期降雨量的增加、自然条件的变化、大量的人工灌溉以及施工不当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潜水水位将继续上升。在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必要对这一现象给予应有的重视。作者总结了地下水上升可能引起的三种现象:一是地基承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在地下水上升过程中,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会发生变化;随着时间的增加,土壤会向饱和和软化方向变化;其次,它会引起工程结构主体的沉降。无论何种岩土工程地基,一旦地下水上升,都会影响其岩土结构的强度,导致沉降增加。最后,它会增加土壤的淹没速度。随着地下水位的不断上升,工程建筑将被长期腐蚀,最终导致各种自然灾害,如滑坡、岩土坍塌等。
2.2地下水下降
根据综合判断,地下水下降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因素,表现为对地下水的不加控制的获取,对不符合要求的河流上游的筑坝,不按要求修建水库。所有上述行动将导致地下水短缺和地下水下降。一旦地下水下降,岩土工程的岩层和地层将悬空,整个岩体工程的结构将失去强支撑,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土体坍塌等问题。此外,地下水的下降也会导致更严重的地面开裂和地基沉降,从而对岩土工程的结构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2.3地下水升降频繁
正常情况下,地下水会沿着一定的轨迹和渠道流动,这将导致地下水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频繁上升或下降。地下水的频繁升降会对岩土工程的稳定性造成危害。其原理是随着地下水位的不断变化,膨胀岩土将处于不断收缩和膨胀的过程中。随着收缩和膨胀范围的不断变化,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将受到损害。此外,地下水的来回流动也将带走土层中的胶结材料,大大降低土壤颗粒之间的连通性,导致涂层承载能力显著降低。如果不能有效处理,将会给后续工程的顺利施工留下安全隐患。
3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解决建议
3.1完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到目前为止,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岩土工程地质勘察,针对以往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规范体系和勘察方案。此外,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建设项目中,对地质调查的目标、方法和评价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这意味着相关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可以有章可循。通过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出过去发生的一些调查问题是由人工操作造成的。
技术人员未能严格按照要求和规范进行工作,导致采样、测试等工作环节出现错误,为后续工程环节埋下隐患。针对这一问题,管理部门和技术人员自身应进一步强化标准化意识,不断学习和提高专业能力,总结以往工程经验中存在的问题,减少人为失误,提高技术水平。
3.2加强对地下水状况的调查工作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地下水文地质问题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为了找到问题的症结,在开展调查工作时首先要明确调查重点,全面准确地掌握地下水位的具体情况,包括水位变化、蒸发量、平均水位和当地降水规律等。此外,从工程实际出发,应准确判断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关系,计算地下含水层的厚度和深度,将所有实测数据和信息综合在一起,并根据调查目标给出相应的分析方案。此外,技术人员应进一步研究地下水环境,判断项目段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并给出解决方案。
3.3细化勘察内容
通过分析不同形式的地下水,可以更高效地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为此,作者总结了常规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工作内容:(1)详细填写勘察报告,明确记录地下水的初始水位和标高。(2)掌握地下水流量之间的关系。(3)综合分析施工区地表水的形态及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4)预测未来可能的最高水位。(5)查找历史记录,掌握岩土体渗透系数。(6)通过对已掌握的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水质的总体情况。(7)提供准确的岩土体冻融条件,并分析其未来可能对地基产生的影响。(8)给出具体的岩土工程基础开挖方案,并根据工程实践给出详细的降水措施,尽可能减少对周围施工的负面影响。(9)进一步预测地下水对岩土工程基础的影响,并给出具体参数。(10)给出与地下水有关的参数,综合判断对地基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针对具体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4重视验槽工作
除上述步骤外,验槽是整个岩土工程项目运行的最终总结,也是在验收结果出来之前掌握工程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对岩土工程基坑进行全面验收,判断原状土是否已被浸泡。如发现问题,应对浸泡后的水体进行进一步分析,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2)了解原状土的物理性质,准确判断其是否受基坑下部含水现象的影响。(3)仔细检查开槽基础,观察各种人防工程是否有残留物。(4)准确掌握槽地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判断地下水是否会对其产生影响。(5)进一步研究基坑开挖的地下水,确定其是否会崩解、软化和侵蚀。(6)判断相应的防水措施是否到位,并估计其是否会对周围现有建筑产生负面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技术人员在进行测量作业时,必须首先掌握与工程施工现场相关的所有水文地质资料,并根据资料内容判断施工方案是否存在问题,从而进一步了解水文地质条件是否会对岩土工程质量造成干扰。只有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才能保证各工程环节的顺利开展。此外,技术人员应根据施工要求,全面、详细掌握与地下水位有关的各种变化信息,提前进行预测,并全面列出问题的详细补救方法,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严国铸.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质量控制因素探析[J].四川水泥.2018(10)
[2]李永刚.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质量控制因素与建议[J].建材与装饰.2019(15)
[3]申艳丽.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控制质量的因素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24)
[4]刘建祥.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质量控制因素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9(04)
[5]丁就华.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分析[J].地下水.2019(03)
[6]何巧灵,孔娜.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控制质量的因素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