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相关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0期   作者:渠海潮1 李宗舜2
[导读]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岩土工程的市场也不断的扩大,为了保证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就要凸显出在岩土工程中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性,占据着非常重要的部分。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岩土工程的市场也不断的扩大,为了保证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就要凸显出在岩土工程中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性,占据着非常重要的部分。本文主要是对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相关问题分析,如有一些不达标的地方随时都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不容小觑。因此岩土工程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勘察要提高重视的程度,减少经济上的损失和生命安全事故。
        关键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相关问题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也在提升。与此同时,工程地质勘察的工作量也在提升。为了满足当今工程勘察过程的适应性,我国对外展开了积极地引进,并对相关性技术进行了调整。通过调整水文地质勘察的实际水平,对加快我国行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水文地质与地质勘察工作概述
        地质勘察是基于当前城市功能环境建设提供的参数供应工作,在实际功能落实过程中,主要依据地方水土质量环境展开分析,在确定整体建筑工程构建过程中是否具备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施工要求同时,更应当针对结构沉降等环境展开细致分析,这样才能够避免整体建筑工程施工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同时更能够为后续城市功能环境构建提供扎实的保障条件。其中,针对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落实,应当从地下水环境和地表水环境进行统筹分析,在确定对建筑结构和基础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应当提供专门的测算工具,以便整体地下岩土质量在审核过程中,能够明确土层与持力层等条件的变化,如此才能从基础环境方面确定整体建筑施工技术落实完善,同时更能够依据岩土质量变化特性提供相对完善的工程处理措施,以便后续建筑功能环境具备稳定性的同时,更能够满足城市功能可持续构建。
        2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查中的技术要点
        2.1岩土水理性质
        在工程的前期勘查阶段,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查中的岩土水理性质监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通过岩土水理性质的勘查,能够获知地下水对岩土的影响程度。在岩土水理性质的勘查过程中,其主要内容就是对岩土的水量性质以及地下水的储存方式进行勘查。通常来讲,毛细管水、重力水以及结合水是岩土中地下水的主要储存方式。而岩土的水量性质主要是通过岩土的透水性和软化性来进行评价,岩土的透水性是指水透过岩土的性能,透水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岩土结构。软化性则是指在地下水的浸泡中,岩土逐渐软化,具有软化性能。因此,结合勘查工作测算相关的数据,就可以评价工程岩土的渗水性以及抗腐蚀性,从而为工程施工的方案制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2勘查流程及技术要点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查的具体目标就是对工程地下水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勘查,具体包括地下水的分布状态、形成规律等。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查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监测、测绘、物探等对地下水的水量水质信息进行评价。通过来讲,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勘查工作需要经历3个阶段,这3个阶段分别是普通勘查、详细勘查以及开采试验。在普通勘查阶段,水文地质测绘的比例尺通常在1∶10万~1∶20万之间,详细勘查阶段水文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在1∶2.5万~1∶5万之间,而开采试验阶段这个比例尺是>1∶2.5万的。在开展水文地质的物探工作时,普通勘查阶段主要采用航空、地面相结合的策略进行物探。而详细勘查阶段则使用详细的地面物探,甚至在必要的情况下还需采用钻探,到了开采试验阶段就必须进行井下钻探及试验了。除此之外,在进行水文地质的钻探、试验,以及水文地质参数测定及评价、地下水状况动态监测,试验室操作等工作时,不同阶段的技术要点也各不相同。在所有的工作内容中,水文地质测绘的精度控制是提高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查精确度的重要环节。水文地质测绘的精度控制就是指,在工程勘查的范围内,进行观测点及观测线路的规划及设置,以此来获取勘查样本,从而达到精准勘查的目的。


        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相关问题
        3.1对基坑开挖造成影响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如果对工程所处地质环境的水文地质条件评估结果存有误差,就不能为基坑开挖设计及施工的进行提供有效依据,在实际施工中未能针对地下水的特性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会导致在基坑开挖环节,大量的地下水渗入到基坑中。此时为了降低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不利影响,就需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排水,不仅会增加整个工程的工作量,同时还会影响施工效率,延缓施工进度,降低施工质量。另外地下水渗入基坑后,水流会侵蚀建筑项目的基础结构,容易埋下安全隐患和质量隐患。
        3.2对土质造成影响
        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作业区自身土壤结构也是影响项目推进的重要因素。如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基坑中渗入地下水的情况,后续工程将很难保证继续施工,并且因为土壤结构中的充水量较高,因此土壤结构还会在自重作用下,引起基坑坍塌的施工事故,同时还会影响基坑的施工稳定性。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采用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方法,对深基坑周围进行支护,确保基坑周围施工过程的稳定性。同时在防止地面沉降问题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准确控制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并对建筑结构受力情况进行准确计算,借此确保项目其他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降低地下水渗入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3.3地下水水位发生变化
        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若地下水位出现上升或下降的情况,岩土体特性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进而会导致地面出现塌陷或软基的形成。如果地下水位出现上升情况,会使岩土体地质出现软化现象,进而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时地基会因地下水位的上升而发生隆起或位移现象,导致建筑整体安全程度降低,甚至会出现倾斜和倒塌等重大安全事故。同时地下水位上升还会导致土壤出现粉化和沙化现象,使得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大幅降低,严重威胁到建筑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工程建设中,如果大量的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此时地基会因水位下降使得土壤结构出现压缩现象,工程所处的地基可能会出现不均匀沉降、塌陷或地裂等问题,不仅会降低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会危及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结语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借助全面有效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可进一步掌握工程建设地的地质状况、水文条件的实际情况及对工程产生的影响,相关人员可依据勘察结果对地质状况及水文变化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和预测,在工程设计及施工中融入相关防范措施来进行有效预防与应对,不仅可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而且可有效降低各种地质问题对工程的危害,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相关问题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
        [2]黄建新.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应用分析[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8,31(5):74-75.
        [3]杨峰.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5(16):2-2.
        [4]白沙.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分析及处理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4):31-32.
        [5]张丽艳.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与相关方法研究[J].西部资源,2019(5):7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