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0期   作者:康小克
[导读] 本文就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措施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摘要:对于公路工程而言,施工技术以及养护管理工作的实施是确保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延缓使用寿命的重要保障,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在抢进度抓安全的同时,必须保证工程施工质量,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将施工技术管理与养护工作做具体、做到位、做扎实,以树立工程质量标杆,为国家和人民贡献更多的优质工程与精品工程。鉴于此,本文就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措施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养护措施
        1.分析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重要性
        为了有效的提升公路工程项目质量,合理应用科学技术优化公路施工技术。在开展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时,应做好监控管理工作,避免出现施工质量问题。确保公路工程项目可以顺利展开,有效的提升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整体质量和施工效率。为了提升施工企业在市场核心竞争力,需要合理应用施工技术,优化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公路工程施工效果。在施工过程中,节约施工资源,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公路工程具备施工量大、建筑面积大以及施工较大的工程项目。在开展公路工程建设时。需要避免对周围施工环境造成破坏,节省施工成本,提升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模式以及施工资源使用率,合理配置施工资源,充分发挥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优势[1]。
        2.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点
        2.1路基施工技术管理要点
        路基作为公路的基础施工环节,对整个公路建设项目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施工技术管理要点主要包括施工测量、土方填筑以及基础压实。施工测量主要针对导线、中线、水准点进行复测,尤其在测量放线时,应将误差值降到最低点,保证纵横断面定位的精度。同时,在施工前,施工企业应事先对地下管线进行仔细排查,以免破坏管线,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在路基土填筑时应遵循分层填筑的原则,当上一层压实后,方可填压下一层。在分段施工时,对于先填地段应按照1:1坡分层预留台阶,如果两个地段同时填筑,则采取分层相互交叠衔接的方式,其中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路基基底的稳定层厚度控制在20cm~30cm之间。路基碾压时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碾压前由路中线向路堤两边整成2%~4%的横坡,在碾压过程中,保证前后两次的碾压轮迹重叠12cm~20cm,并予以均匀压实,避免发生路基深陷事故[2]。
        2.2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路面施工技术的关键点在于沥青混凝土的摊铺与施工缝的处理。在摊铺作业时,摊铺厚度与宽度以满足设计标准要求,保证摊铺机熨平板的仰角准确无误,摊铺机行走速度要稳定匀速,摊铺前,必须对清除履带底部的杂物,摊铺时应保证连续作业,如果中间停止时间超过一小时,应设置横缝。为了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应对施工缝进行妥善处理,首先切除接缝处的接头,用3m长的直尺检查端部平整度,以摊铺层面直尺脱离点为界限,用切割机切缝挖除,然后利用压实机械对接缝处进行斜向碾压,也可以结合人工找平的方法,使前后两路段能够实现平稳过渡[3]。
        2.3桥梁施工技术要点
        在箱梁浇筑时,应采用C50的商品混凝土分为两次进行浇筑,浇筑顺序是先底板和腹板,然后当钢筋绑扎完毕后,对顶板与翼板进行浇筑。振捣时,尽量选择插入式振捣器与插钎振捣的方式,同时,保证振捣密实度。在桥梁预应力施工时,为了防止钢绞线缠成团的情况发生,应采取钢筋的冷拉工艺,有效控制冷拉率。当张拉完毕后,应马上进入到灌浆工序,施工人员应做好充足准备,不能拖延灌浆时间。对于路面与桥梁过渡段的施工,通常情况下在桥上设置搭板或者采取回填的方法。为了防止桥头跳车,也可以采用排水固结以及过载预加载的方法,以确保路桥连接处的平整度,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3.公路养护的措施
        3.1公路养护的现状
        导致道路出现凹凸路面,车撤路面,基础塌方,断层断裂的情况,都是由于施工方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不合理和道路投入使用后的养护不全面导致的。若后期维护的工作不到位,道路路面长期处于车轮的碾压下,路面就会出现车辙。若路基养护工作不到位,大型车辆行驶在路面时,很容易导致路基垮塌,这影响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因此,负责道路养护的单位必须要制定出一套健全的养护方案,确保道路的实用性和安全性,也可以保证道路使用的耐久性[4]。尽可能的保证道路使用效率。就当今我国公路养护而言,我国公路养护单位依然有很多养护道路不全面的情况。比如,道路养护工作单位的专业技能比较低,导致了公路养护质量不高。研究表明,当今大约有20%的道路养护单位受过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绝大多数养护人员的技能都不规范,导致公路养护时专业的人员不足,几乎不能保证道路的养护质量需求;没有完整的道路养护体系。道路养护本身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养护体系,以便更好地开展养护工作。
        3.2公路养护的措施
        在实际维护中,要根据损毁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维护措施。例如治病,疾病的初始阶段和严重时期的治疗措施是不同的。不同类型的疾病治疗方法也不同。在道路养护工作中,详细研究道路损毁的实际情况,严格管理养护施工,达到公路养护目标。例如,可以通过填充来解决诸如包边和路面凹坑之类的问题。若有损坏比较严重的地方应该及时覆盖或维修[5]。比如,路面斜坡因雨水冲刷或地下水的渗入而垮塌时,就应该进行培土作业,防水施工和斜坡修正。路基受损后,如果在车辆多次碾压路面时,路基就会出现很多问题,给车辆行驶安全埋下了隐患,这种情况可采用路基排水,土壤置换等措施进行修护。
        为了确保维修工程的质量和提高公路维修的效果,在施工的准备阶段,养护人员需要结合道路的实际情况做准备工作,对可能影响公路养护施工的各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制定可行性的养护方案,提出施工组织计划和相关养护意见。养护人员必须要对道路养护材料认真检查,以保证养护材料符合养护的质量要求。相关养护材料的供给不得影响养护工期。为了保证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在准备阶段建立健全的施工组织计划,合理安排整个养护项目的顺序,明确养护人员工作职责,确保公路维修的顺利开展。开展公路养护工作之前,工作人员必须弄清养护工作的核心工程,给出合理的公路养护方法。在修护放样阶段,要进行定线恢复和路基放样工作。测量出公路和横断面的高度,进行测试或检查,以发现道路和路基中存在的问题。在道路养护施工中,施工员应该要对施工部位的路基情况进行勘测和研究,制定出合理的路基修护顺序。
        结语
        随着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目前,已经形成多元化、多层面的专业技术体系,各种新型技术的实际应用不但提升了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也延长了建设项目的使用寿命。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日渐增多,公路工程的养护工作强度也不断增大,这就需要公路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养护施工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管理与施工经验,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为公路工程质量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钟俊良.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措施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6):272-273.
        [2]王吉山.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措施研究[J].人民交通,2019(02):82.
        [3]崔海燕.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措施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0):124-125.
        [4]张炜.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措施研究[J].交通世界,2018(16):158-159.
        [5]任占聪.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措施分析[J].交通世界,2017(16):148-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