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及控制要点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0期   作者:高丽
[导读]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施工质量管理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会影响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和经济效益。
        摘要: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施工质量管理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会影响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和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应重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下,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管理的现状,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希望能解决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建筑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
       
        控制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主要是对施工活动的控制和对施工活动效果的控制。施工活动的控制是指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的控制,可分为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施工准备质量控制是指加强施工图设计、施工材料准备等管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是指对施工人员、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等的管理和控制。例如,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材料进行抽检,确保施工材料质量合格后方可施工。施工活动效果控制主要包括施工技术控制、施工实际操作控制等,需要按照实际测量、分析、判断和修改四个步骤进行。实际测量:即检测方法。如观察、触摸、敲击、拍照、倾斜、悬挂、测量、覆盖或见证取样等,通过实验判断产品质量。通过实验获得产品的数据,然后对产品和标准进行对比,判断施工过程中的产品是否能达到相关的质量要求和标准。发现质量不符合规定标准的,应当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跟要点
    1.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综合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建筑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项目管理中隐藏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发展。具体来说,以下几点如下。一是施工队伍虽然在扩大,但内部人员不能满足施工现场的实际需要,他们没有专业的施工技能,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质量培训,大多是社会上分散的人员,从而降低施工质量管理的整体水平。二是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即使有一定的监督机制,也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和价值。第三,一些施工单位为了用最少的支出获得最大的效益,往往忽视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忽视存在的问题,如机械设备故障、材料质量等,造成质量问题频发,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效率和经济效益,不利于建筑业的长远发展。
        1.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几个要点
        监理工程师应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参照有关质量管理制度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首先,要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制定施工质量控制计划。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计划应具有完善的质量控制流程和质量检验体系。其次,在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需要采取措施,对关键质量控制点进行事前控制。监理工程师需要明确施工过程中各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程度,重点控制关键因素。对施工企业来说,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最困难、最繁琐的质量管理工作,对企业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是影响建设项目施工进度的重要因素。生产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将影响企业内外部的协调效率。首先,设计部门需要结合本工程的技术要求进行深入设计,设计方案和图纸必须经施工部门审核后方可实施。施工图设计、审查进度和图纸完善程度将影响施工现场组织时间、组织调整频率范围和内部备料时间,进而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其次,各部门人员的协调能力对施工进度也有很大影响。设计文件将是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主要依据。预算部门根据图纸和业务定额确定工程量清单和采购控制价。采购部门需要根据预算部门的输入条件进行采购。明确各种材料的技术要求,进行市场分析和调查,与合作厂家协商。在这个过程中,员工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以确保沟通的效率。
        2.2监管体系不完善
        权威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大量建筑企业没有严格、完善的管理模式。企业内部控制比较松散,员工缺乏执行力。许多看似合理的规章制度,到了员工的层次,就会失去作用。此外,许多规定过于粗放、不具体、不详细,容易让人钻空子,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缺乏监督,导致工程受阻,工程质量下降。

只有在项目、资金、人员、材料选择、施工等方面建立健全管理模式,并对特殊人员进行监督问责,加强公司内部控制,才能提高施工质量。
        2.3施工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业的许多从业人员对材料管理缺乏重视。他们购买材料后,随意堆放,没有分类保护。因此,大量的材料遭受潮湿、氧化和损伤。此外,在混凝土浇筑等重要材料配置和使用过程中,从业人员没有根据材料特性严格控制各个环节,在测量混凝土内部温度时也没有做到,没有做好保温、保湿工作,导致后期开裂。另外,金属和橡胶材料不经表面处理容易氧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此外,在施工材料发生变质或损坏时,部分管理人员未能及时更换,而是批准使用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以降低成本,导致后续工程出现问题。
        三、施工质量管理的方法与对策
        3.1加强人事管理
        在日常工作中,定期组织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使施工质量管理相关人员掌握相关的管理技能,达到提高施工质量管理队伍专业素质和能力的目的。在相关工作中,结合质量管理的现状,做好岗位人才的培养工作,使其掌握先进技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要保证所选内容足够先进,能够贴近实际的施工质量管理环境,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适当提高施工质量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水平,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更好地增强优秀人才的吸引力,留住现有人才,使全队保持较强的稳定性,在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效地激励在职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充分的人员保障。
        3.2重视物资管理
        施工前,施工企业要派专人选材采购,做好监理工作,防止一部分人偷工减料,充实自己的腰包;选材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选用价格实惠的品牌,合理降低施工成本;在施工过程中,呼吁施工人员注意材料的养护,杜绝因人为疏忽造成材料大面积表面累积损坏。此外,在验收过程中,应对所有材料的强度和性能进行抽查,确保其符合国家统一标准。
        3.3做好机械设备管理
        企业应重视机械设备的管理。一旦设备发生故障,应立即修理。即使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发现明显的问题,也必须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此外,还邀请专业人员操作设备。虽然有些设备的操作比较简单,但实际维护工作比较困难。还可以设立专门部门,负责设备的维护、检查和修理。本部门需要对采购的设备进行编号和记录,详细记录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故障、维修人员的处理方法等,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经常进行润滑和清理,防止一些废物卡在机械中。维修时,如需更换零件,应尽可能选用原零件,以保证设备质量。
        3.4成本控制
        为了提高施工过程的质量,还必须做好成本控制,防止一部分工作人员掏腰包、玩忽职守。首先,准确计算施工所需材料,获取整个工程对各种材料的需求量,减少材料采购不足带来的不便和材料过剩过多造成的浪费。然后根据市场情况对报价进行评审,确认无误后进行资金广播。
         结语:
        施工质量管理在我国建筑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直接影响到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抓住先机,必须采取切实行动,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效率,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廖蓓蓓.简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及控制要点[J].绿色环保建材,2020(05):178+180.
        [2]郭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及控制策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1):173-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