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不断发展, 市场竞争力也是更加的激烈, 在市场的发展大潮中如何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日渐成为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针对浅析离散型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与未来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概述了当前质量管理的难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离散型 质量管理 现状 发展方向
引言
离散制造的产品往往由多个零件经过一系列并不连续的工序的加工最终装配而成。例如飞机、汽车、火车等制造业,都属于离散制造型企业,本文主要以动车组修造为例,其产品质量控制难点主要是因产品形态、生产过程复杂和多变造成的。从产品形态来说,动车组修造的产品相对较为复杂,包含多个零部件,具有相对较为固定的产品结构,原材料清单和零部件配套关系。从加工过程看,动车组修造企业生产过程是由不同零部件加工子过程或并联或串连组成的复杂的过程,其过程中包含着诸多的变化和不确定因素。
1、离散型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现状
1.1、生产制造数据多,数据收集、维护、检查工作量大
对于离散型企业来说,产品的多样化及零部件的标准不同造成了检查难度的升级。以动车组修造为例,一台车零部件加上电气线束、元件就不下上万件,每个都有严格的规范、要求,现场,尤其是在装配单元,从公司层面上,主要靠质检一件件去检查,一件件去判定,从基层操作层面上,大多形成了自检、互检、巡检模式,从本质上讲就是靠人的堆砌、多次循环、降低单次质量问题概率,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原始记录单据,而对数据的维护上大多还是靠人工的收集、整理、保存,当需要对产品质量痕迹进行追溯时,又需要人工去调取、检索、查看,在制造的末梢,采用信息化系统进行操作的概念进展缓慢,“无纸化”的方式还很模糊。
1.2、产品非标准程度高,经验依赖性强
在生产过程中,成千上万的零部件、电气线束、元件很多时候要靠操作者的技术、经验去保证品质持续稳定性,不同的操作者尽管在相同的工艺标准下施工,但操控的弹性仍然很大,这就导致了产品非标准程度高,经验依赖性强,这也是区别于机床流水线作业高度统一性的根本原因,当前,企业也在逐步尝试自动化、智能手段辅助人工操作,例如,智能力矩小车的使用、焊接机械手的运用等等。
1.3、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日益推广
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逐步完善,轨道交通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从ISO9001到IRIS到ISO/TS 22163,不断衍生完善,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和与供方的互利关系仍是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围绕产品的生命周期展开的全面质量管理日益得到重视。
1.4、高度关注人文关怀成为新常态
人体工程学、精益生产等概念不断得到推广,施工的环境、影响要素不断引起重视,操作者的情绪等不再被习惯性忽略,人文关怀逐渐成为生产过程中的新常态,“工匠”不断被重视,并被大力推广宣扬。
2、离散型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的未来
2.1、以人为本的理念备受重视
坚持以人为本,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有效地激励每一个工作人员,让工作人员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产生的生产中来,保障产品的生产质量,提升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2.2、大数据管理方式将得到充分利用
打破工序壁垒,将散落在各产线、各系统中的生产质量数据采集并整合在一个大数据平台上(包括原辅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以及销售、用户使用等),在此平台上构建一个集“客户需求识别→基于个性化需求的质量设计→过程质量监控→包含过程参数的质量判定→全工序质量分析与改进”为一体的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以支撑生产的全流程质量管控及多业务协同。例如,通过大数据实现对产品实施过程质量信息采集、质量设计、质量监控、在线质量判定、过程质量追溯、质量分析和改进等,甚至可以对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工艺参数实施在线监控及预警,系统诊断专家将成为可能。
2.3、智能、自动化、仿真等手段不断得到延展
随着工业机器人的不断发展,其智能程度越来越高,以动车组制造为例,高度自动化的机床、机械手等已经被广泛运用到生产过程中,未来不排除3D打印技术将在车体等大型构架上产生突破,而仿真试验不断从单一走向整体整车试验等等,这些将使产品生产标准程度不断提高,对产品的质量提升将产生巨大影响。
3、结语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 市场的竞争更加的激烈。企业只有加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才能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的进步, 不被社会所淘汰。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而企业的生产中产品质量是衡量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所以需要加强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 提高企业产品的生产质量, 为企业的经营提供重要的保障。
4、参考文献
[1]张根保, 刘强。质量管理与可靠性[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
[2]卢显林.从“满足顾客要求”角度谈零缺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