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水利工程是我国重要的民生工程,可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可以支持经济建设,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护坡在水利工程前期显得尤为重要,施工单位需要做好施工部署工作,利用恰当的施工技术,保障水利工程的稳定性。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可以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且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实现了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研究
引言
现如今,社会的不断进步,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不能忽视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最近几年,国家提高了对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水利工程的建设数量与规模得到相应增加,但是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不仅对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产生破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破坏了水体。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生态护坡技术不仅具有防洪抗涝的作用,而且还可以美化环境,除此之外,使用生态护坡能够和周围环境生态系统进行密切联系,进而推动生态护坡健康稳定的长远发展。
1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的功能
1.1防洪抗涝
在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应用中,施工工艺相关措施得到不断完善,从而提升了河道护坡的工程质量。构建河道生态护坡,可以发挥出防洪抗涝功能,利用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可以科学的调整河道水流,满足水域实际需求。若发生洪水灾害,因河道生态护坡中具有较多的植被,可以有效抵挡洪水的冲刷。由于夏季气温较高,利用河道生态护坡植物的水分释放功能,有利于缓解河道干旱问题。
1.2降低环境污染
建国初期为了改善我国民众的贫困局面,我国采取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经济模式可以改善我国民众的贫困局面,但是无法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从而导致很多地区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空气污染等问题。近些年我国已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工程,且经济建设和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各种水源污染和空气污染等问题,已经切实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在水利工程中利用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可以减少环境污染问题,施工单位结合实际要素和河道情况,栽种适宜的植物,可以有效稳定河道周边的生态系统。
1.3提升景观价值
河道生态护坡工程也是一种生态工程,在河道周围设置生态护坡,可以保障水利工程的景观性。在设置生态护坡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种植一些植物,既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可以美化河道。当前水利工程纷纷设置效益指标,施工人员需重视美观价值,在工程建设阶段注意平衡工程景观和周围景观,利用植物和水域等,突出河道景观的独特魅力。
2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2.1土工材料固土种植技术
按照使用材料和施工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土工材料固土种植技术划分为土工单元固土种植与土工材料网垫固土种植。这两类种植方法都是使用率工程力学和植物学的相关特征,使用土工材料的力学特征完成对植被的加固,进而使土工材料固土种植技术具有的防洪固堤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土工单元固土种植需要使用高密度的化工材料进行相应的处理,使其逐渐形成蜂窝状的结构,接着在蜂窝中填充其他植物或者是草皮,进而把土工材料的植物学与工程力学进行系统整合,在堤岸中充分发挥其具有的加固作用。土木网垫固土种植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得到广泛运用,其主要是把植物种子与沙土放进高分子的化学材料制成的网垫中,这种网垫使用的材料具有较强的柔韧性,从结构设计方面来看,这种网垫的高度与空间可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植物的根系能够透过网孔扎入到泥土中吸收营养快速成长,最后和网垫构成整体,如此一来既降低了洪水的冲刷作用,同时又提升了堤岸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2.2生态混凝土
为了满足生态护坡的要求,施工单位需要结合材料特点和施工条件确定施工方案。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多孔混凝土应用较为广泛。为了满足施工环境及工程特点,可以在多孔混凝土拌制过程中添加各种骨料和添加剂。在多孔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将保水剂添加到空隙部位,且利用周围植被和河流的水分,可以有效连接岩石和土壤。这种护坡结构在汛期可以达到显著抗洪作用,因此利用生态混凝土技术可以有效规避水土流失问题。在护坡上种植植被树木,可以充分改善生态环境和河道环境,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当前在很多河道护坡中利用生态砖,可以保障生态护坡的稳定性。利用砌砖施工技术可以强化生态护坡结构的稳定性。施工单位利用生态砖可以有效匹配周围环境,同时具有突出的生态特点,可以达到显著的生态护坡效果,避免出现水土流失问题。
2.3网格生态护坡技术
运用石头、混凝土等材质制定网格结构规划,精心设计网格生态护坡,把植物种植网格正中心,构成具有综合效益的网格生态护坡模式。由此可以看出,网格生态护坡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空间,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同时在实际工程中明显可以大力推广其具有的综合效益。在现场施工过程中,网格生态护坡技术不需要使用难度较高的技术,所以具有明显的施工效果,同时成本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中,在保护生态的同时,还能供观赏。然而网格生态护坡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较而言在适用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成本,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工程的实际要求、预算设计等,全面考虑护坡资金的可承受能力,结合不同时期的护坡发展状况优先选择网格生态护坡技术。
2.4河道生态护岸施工技术
在河道生态护坡设计施工时,要根据河道的行水条件、河道岸坡土壤类型、当地的气候等因素综合论证,充分保障河道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的前提,将生态护坡上种植的各种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将植物的特点发挥出来。因为在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时,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而植物具有净化功能,可以有效地将这些污染物进行新陈代谢,恢复水域的生态,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利工程施工造成的各种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此外,通过对各种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除了缓解水利工程施工造成的污染之外,还可以减小水流对岸坡的冲刷,有助于保护岸坡的稳定。可以根据当地的土壤类型、降雨量大小,选择适合当地的树木进行栽植,达到绿化美观的效果。
结语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与恶劣,人们也开始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而在水利方面,虽然传统的护坡技术也能对河流两岸的坡面进行保护,但是很容易对河流两岸的保护不到位,并且人们对水利工程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要采用新的护坡技术,对坡面进行保护。生态护坡技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已经成为我国最常采用的护坡技术,但是,我们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应对生态护坡技术进行不断的改革与研究,再结合我国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加深对护坡技术的研究,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逐渐加强了对自然的保护。在进行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时,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选择不同的护坡方式,减少施工对于自然生态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新华.生态护坡建设在水利防洪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2(23):235.
[2]孙夫建.防洪工程中生态护坡的施工技术[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40(07):145-146.
[3]张蛟龙.河道生态护坡关键技术及生态功能[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01):82-84.
[4]吴事陆.城市河道生态护坡工程设计分析[J].水利技术监督,2016,24(02):24-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