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0期   作者:刘云磊1 马立粉2 杨玉柱3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在水利水电施工领域,对施工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在水利水电施工领域,对施工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施工过程中,相关单位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索和应用有助于提升施工成效。论文探讨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内涵,分析了目前在水利水电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并提出了具体的应用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利水电施工;应用
        引言
        在现代工程建设产业发展中,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已经成为了其行业的重点内容,是直接关系到了民生发展的基础市政工程建设。基于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必须全面提升施工质量,延长工程的使用年限,为区域民生发展奠定工程保障基础。这就离不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支持,作为经过多年发展完善的施工技术体系,我国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体系愈发完善,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综合性施工技术。
        1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的特点及重要性
        1.1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的特点
        水利水电施工不同于普通的建筑施工,具有很强的准确性和复杂性,设计的范围特别广泛,而对混凝土施工的要求也就非常的高。(1)水利水电施工是一种大型工程,一般持续的时间会非常久,基本都在三年以上,这就导致材料的留存会很久,需要各施工单位做好施工方案,并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把材料的损耗量降到最低。(2)水利水电工程量巨大,中间的各个分项工程都会非常复杂,时常会出现隐蔽工程和交叉作业的现象,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前结合混凝土施工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做好施工组织方案,有序的完成各个分项工程,保证工程质量。
        1.2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的重要性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各个部门的重点检查对象,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提高对混凝土施工的重视程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混凝土施工中,一般工程都会采用常规的混凝土技术,以钢筋为主要框架,按照规范要求对模板进行支护,结合沙子水泥的特殊性,最后对混凝土进行浇筑,通过钢筋和混凝土的完美结合,建立起坚固的结构基础。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和配比也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材料选择和配比,可以大大提高混凝土的综合强度。所以,想要提高大坝的坚实程度,就必须合理利用混凝土技术。
        2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应用
        2.1分缝分块技术
        目前,我国很多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往往选用混凝土施工技术,由于水电站、水坝等项目的工程量较大,无法在短期内完成工作,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中,往往分阶段分块浇筑。浇筑方式有分缝分块、错缝分块、通仓分块三种,分缝分块技术是指浇筑混凝土的方向应该与钢筋结构的方向一致,高度也相同,这样能够加快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提高工作效率。错缝浇筑混凝土的优点是浇筑成的水泥块体积很小,不必考虑浇筑时温度因素带来的影响,应用时需要提前考察,保证错缝的浇筑方向和浇筑高度能与竖缝交错开。通仓分块技术也是一种常见的浇筑方式,应用于占地面积大且跨度很大的水坝建设中,在建设过程中会采用挖掘机等机械设施,施工很快,不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总而言之,使用分缝分块技术时效率高,时间短,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最广泛。
        2.2接缝灌浆技术
        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保证大坝整体施工环节有序推进,通常在完成混凝土大坝浇筑后需要应用大坝接缝灌浆工艺。在灌浆工艺实施过程中,按照管道系统配置模式还可以细分为重复式灌浆、盒式灌浆、骑缝式灌浆三大模式。不同的灌浆模式各具特点。

其中,重复式灌浆模式对管道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所以可以实现重复灌浆施工,加快灌浆进度。盒式灌浆模式通常在纵缝灌浆中应用比较多,且优势明显,骑缝式灌浆模式由于其扩散模式比较顺畅,且灌浆均匀度好,所以发生管道堵塞的风险也比较低。值得一提的是,在应用混凝土大坝接缝灌浆工艺的过程中,由于该过程施工工艺复杂,且施工相对隐蔽,所以需要加强对全过程质量的监控,注意对队伍进行培训,对施工全过程要严格进行质量监督,对可能存在的人为疏忽等要密切关注和检查,发现出现相邻接缝的张开度闭合或者变窄等情形要立即进行纠偏整改,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此外,也要严格按照浇筑的原则进行施工,在对坝体、水泥结石受力等情况进行全面勘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横缝接缝到纵缝接缝的顺序进行浇筑施工,必要时进行位置更换,不能应用横缝和纵缝同时灌注的作业模式。
        2.3水闸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水闸施工是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如果这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导致水利水电工程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目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水闸施工通常分成两个模式,一个是开敞式水闸施工工程,另一个是涵洞式水闸施工工程。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排水量,确保施工工程细节管控到位。在进行水闸底板浇筑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提前进行混凝土垫层的铺设,进而起到有效保护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钢筋的有效利用,稳定地基,密切防范可能出现的地基沉降等情况。此外,还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强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整体稳定性,确保水闸施工基础扎实,提高施工成效。
        2.5混凝土浇筑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混凝土的最后一步是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浇筑工作开始之前,应彻底清除模板上的污物和油渍,同时在模板上撒上足量清水,使得模板保持湿润,检查模板上是否存在裂缝和空洞,如果有应该及时堵上,避免混凝土在浇筑时从裂缝中析出,影响浇筑质量。混凝土浇筑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浇筑之前的工作也非常杂乱,除以上提到的工作以外,还应该做好模板型号、尺寸和标高的校对工作,保证钢筋的数量、型号和保护层厚度的设置准确无误,依据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选取不同的混凝土浇筑方案。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依据从低处向高处浇筑的原则浇筑,确保每层的混凝土浇筑厚度符合设计规定。
        2.5混凝土施工养护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要对其进行养护,而养护的好坏程度也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综合强度,这对现场负责养护的人员要求非常高,具体养护方式如下:(1)在施工结束后,混凝土表面应保持清洁并且呈现湿润的状态,现场人员要对混凝土及时浇水,使混凝土表面时刻呈现湿润状态。(2)现场人员应该对每天的温度进行监测,根据规范要求,当温度过高时,为防止混凝土出现水分蒸发现象,可在其上面覆盖一层凉席,保证不被太阳光直射,当温度过低时,可在其上面覆盖棉被,总之,保证温度在规范要求内,防止混凝土开裂,影响其强度。做好混凝土的养护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现场配备专职的人员进行检查和监督,把控好温度,时刻对混凝土的变化进行监测。
        结语
        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难度比一般房屋建筑工程大,且多数水利工程都建设在气候、环境较为恶劣的野外区域,所以必须要对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并根据水利工程的特殊构造,有针对性的优化施工技术方法,以保证施工质量。本研究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措施有突出的合理性,尤其是对高温条件下的水利工程建设有着极高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欣.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8(23):119.
        [2]李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基础处理施工方法的应用探讨[J].四川水泥,2018(9):232.
        [3]许志强,李洪波.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2):67-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