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结构拥有稳固性、安全性以及防火性等优势,因此其已经普遍被运用在国内水利工程建设之中。然而在现实施工作业时,由于种种因素的干扰,混凝土结构时常会产生缝隙,这也给水利工程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施工人员需要利用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对其实施治理,以提升工程的整体品质。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导言
在水利工程项目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确定相应的施工技术时,正确区分结构类型和所处条件,同时充分考虑强度等级等方面的要求及影响。另外,在施工中还要做好对材料和施工方法的分析,以此选择适宜的材料及方案,从而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2水工建筑裂缝形成原因
2.1基本原因
导致水工建筑砼裂缝出现的因素较多,而最基本的是结构和材料。水工建筑物出现结构裂缝的原因是荷载和挤压的影响,出现材料裂缝的原因是混凝土自身质量存在问题,加之雨水冲刷,便产生了混凝土裂缝,且这类裂缝遇到干燥、阴湿天气时,开裂速度会加快。
2.2具体原因
2.2.1收缩裂缝此类裂缝主要是由于缺乏对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散热不到位,硬化速度过快,进而大幅度收缩。大体积砼浇筑技术的应用,使得体积收缩的问题较为常见。其根本原因在于混凝土收缩时,由于内外部存在温度差,导致砼内部形成的收缩应力大于外部的收缩应力,从而产生了收缩裂缝。此外,混凝土用水量较大时也会产生收缩裂缝;存在砼配比问题时会影响砼制作质量,进而产生收缩裂缝。
2.2.2温差裂缝此类裂缝的出现是由于砼内外部的温差较大。当砼内部温度较高,而砼外部又采取了降温措施时,内部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会形成温度差。加之浇筑了大量的水,混凝土内部产生了较多热量,砼内部温度聚集上升的同时散热不到位,使得混凝土内部温度迅速升高,从而出现裂缝。此外,拆模时没有达到强度标准或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差较大时也会出现裂缝。
2.3客观原因
对施工工艺技术质量的把关不严格,对施工现场的技术指导不及时,忽视了细微裂缝或处理不及时等客观原因也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3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
3.1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整体质量,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混凝土浇筑的控制,保证施工质量。如果水利工程较大,那么在施工过程中应该针对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在进行浇筑之前及时分析能否进行分层浇筑,从而有效控制分层的厚度。在进行混凝土分层浇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浇筑的分层厚度应该小于500毫米,并且相邻两层的混凝土浇筑的时间间隔应该控制在两小时以内,在浇筑过程中保证均匀上升,防止出现差距过大。此外,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混凝土出现因不均匀而导致离析的情况,在竖向浇筑的过程中应该先在前程的混凝土开始凝固之前将分层次的混凝土浇筑完成。还有,如果水利工程的高度较高时,可以利用导管进行浇筑,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导管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该避免大颗粒的石子落下导致浇筑不均匀的情况发生。再者,应该注意浇筑的速度,因为混凝土的凝固时间较短,如果相关工作人员浇筑的时间过慢,很容易导致在等待浇筑的过程中出现混凝土凝固的情况。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应该安排相关的工作人员对支架、钢筋以及模板等进行仔细检查,如果发现任何质量问题应该及时停止浇筑,并且在浇筑好的混凝土凝固之前将问题有效解决。应该保证混凝土不会出现下沉、气泡等情况,并且在对施工缝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应该先将已经凝固的混凝土表面水泥浆以及较为松动的石子清理干净,并用水泥浆铺一层,使新混凝土与旧混凝土能够紧密结合,从而有效防止出现裂缝或者干缩的情况。
3.2绿化混凝土技术
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绿化混凝土技术的应用,有效保证混凝土切块与有机植物能够进行完美的结合[3]。
在绿化混凝土技术施工中,可以将混凝土设计为混乱的孔径,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此外,应该将植被泥土与养分有效转移到孔径内,从而有效保证植被的生长,将混凝土的防护作用与植被的生态效应进行科学的结合,提高植被的生长,保证表面客土不容易流失,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3.3堆石混凝土技术
堆石混凝土主要是将大颗粒石块堆放一起,从堆石体的表面进行浇筑且不需要振捣,这主要是因为堆石混凝土技术利用了专用的密实混凝土的高流动性以及高穿透性的特点,并依靠自重完全填充堆石的缝隙。堆石混凝土施工所使用的机械设备是施工中最为常见的设备,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生产和浇筑量,从而有效减少对温度及对混凝土层面的处理措施。并且堆石混凝土技术可以使用机械化施工,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工人的技术水平以及对质量的管理水平。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堆石混凝土施工技术流程较为简单,成本较低,能够对相关的质量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从而使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最大化。
3.4搅拌混凝土技术
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搅拌混凝土工序较为复杂并且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搅拌技术与外部的环境要求较高,是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进行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温度的控制,相关工作人员在对混凝土的原材料搅拌完成后,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混凝土及时运到施工的现场,如果在运送的过程中出现漏浆以及分离的情况,表明混凝土搅拌失败。此外,在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应该先将砂石运送到施工现场后进行科学合理的堆放,保证能够有效进行混凝土的施工。需要注意的是,在高温的环境中,应该建设遮阳棚或者将砂石运到室内进行搅拌,如果出现温度过高而导致混凝土无法正常进行搅拌时,应该将冰块加入混凝土,从而有效降低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的温度。在实际的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该注意用水量的控制,防止因为用水量过多而导致混凝土的搅拌质量下降。
3.5裂缝处理技术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该使用宽幅摊铺机有效处理混凝土接缝处的平整度。如果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将接缝处的混凝土有效压实,很容易导致混凝土的结合强度不足而产生裂纹,甚至导致混凝土出现松散的情况。因此,应该加强对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根据不同的施工情况进行具体的技术处理,如果处理过程中混凝土断面不平整,可以使用人工处理的方式进行修改,从而保证混凝土缝隙处理的质量和水平。
3.6混凝土养护施工技术
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要求,不仅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还需要提高对混凝土的养护技术的施工。在混凝土养护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养护评价标准,从而保证能够对混凝土的养护施工技术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并且要求相关的监督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混凝土养护施工的检查,有效提高混凝土养护施工技术的水平和质量。此外,在混凝土养护中,外部气候温度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混凝土养护的质量,因此应该根据不同的环境温度安排不同层次的混凝土养护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外部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夏季的温度较高,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养护很容易使混凝土出现裂缝,因此应该在混凝土的表面定期科学有效地洒水,保证混凝土的湿度。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水利工程施工作业时,混凝土出现缝隙的因素有很多,这也就会严重降低其牢固度以及安全度,所以施工人员应该对混凝土裂缝有着足够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控制办法。
参考文献
[1]李天明,鲁双.水利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探讨[J].时代农机,2018,45(12):116.
[2]戴润华.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技术创新及施工技术[J].中外企业家,2018(36):90.
[3]胡昌兰,贾振国.浅析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运用[J].民营科技,2018(12):151.
[4]喻建东.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技术创新及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8(13):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