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气象站雷电防御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9期   作者:魏映华1 伍瑞林1 谭惠芬2
[导读] 摘要:自动气象站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动气象站的安装位置、系统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其易受雷击侵害。
        (1.广州市荔湾区气象局;2.广州市海珠区气象公共服务中心  广州  510000)
        摘要:自动气象站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动气象站的安装位置、系统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其易受雷击侵害。本文对自动气象站易受雷击的原因和途径进行分析,提出对应的的雷电防御措施。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雷电防御
        1 引言
        2020年4月1日起,我国地面气象观测告别了人工观测,进入全面自动化的新时代,自动气象站越来越普及了。自动气象站具有获取资料准确度高、业务成本低等特点,在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自动气象站的安装位置、系统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其易受雷击侵害,因此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御工作也不容忽视。
        2 自动气象站的雷电灾害
        2.1 自动气象站的工作原理
        自动气象站是一种由传感器、采集器、通信模块、电源系统、连接电缆等部分组成的自动化电子设备[1,2],见图1-1。自动气象站能够实时监测到对应区域的气象要素[2],为气象服务提供相关资料。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的是四要素自动站和六要素自动站,四要素是包含温度、风向、风速、雨量,六要素多了湿度和气压两种。当气象要素值发生变化时,各传感器的感应元件输出的电量将产生变化,被CPU实时控制的数据采集器所采集这种变化量,再经过线性化和定量化处理,并对数据进行筛选,得到各个气象要素值[3]。
       
        图1-1  自动气象站的组成
        2.2 雷击破坏途径
        自动气象站大部分是建立在较为空旷或者突出的地方,设备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使其遭受雷击的频率比较大。雷击造成自动气象站损坏有三种主要方式:(1)直击雷直接击中户外的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等。尤其测风塔是最容易遭受直击雷的破坏[1,3]。(2)雷电波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等侵入或者雷电感应出强大的电动势,使得设备损坏[3,4]。(3)地网不符合要求,容易形成高电压,对设备进行反击。
        3 雷电防御措施
        3.1 直击雷防护
        安装独立接闪杆是直击雷防护最有效的方法。独立接闪杆与测风塔的间距在3米以上,也要保证观测站的全部设备均在保护范围之内[5]。条件不允许时,可以考虑在测风塔支架上安装适合高度的接闪杆,示例图如图2。尽量把接闪杆与测风塔距离拉开,并做好接闪杆引下线与风的数据传输线之间的电磁防干扰措施。
       
        图2 测风塔支架上安装适合高度的接闪杆示例图
        3.2 雷电波浸入和雷电感应防护
        (1)电源线路和信号线路应安装多级适配的浪涌保护器[3,4]。(2)电源线路和信号线路要分开敷设,并保持适当的安全间隔;当它们共线槽(管)敷设时,须有屏蔽或隔离措施。(3)建议线路全程都采用带屏蔽层的线缆或线缆穿金属管埋地敷设,屏蔽层或金属管两端必须做好等电位连接并接地[3]。(4)观测站内设备可导电的金属外壳应就近与观测站地网进行电气连接。
        3.3 设置地网
        良好的接地能够有效地将雷电流泄入大地,从而减少雷电带来的不良影响。根据自动气象站设备的特别,科学合理设置地网,保证地网围绕整个观测站一周,并依据管道分布安装接地体,预留出足够的接地端子,使得金属管道等能够就近接地[5]。
        4 结论
        结合自动气象站的特点以及雷电破坏途径,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御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从直击雷防护、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屏蔽、等电位以及地网等各个方面全面考虑,才能确保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御工作得到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于东海,翟玉泰等.浅谈自动气象站防雷技术[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0,31(增刊):193-194
        [2]GB/T 33703-2017.自动气象站观测规范[S]
        [3]李崇福,黄增林.陕西省自动气象站设备防雷问题的探讨[J].陕西气象,2009(增刊):29-31
        [4]巨秉中,陈燕萍.青海省自动站气象站防雷技术探讨[J].青海气象,2007,4:56-57
        [5]魏明,张斌.自动气象站雷电防御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J].分析研究与探讨,2017,2:209
        作者简介:魏映华,女,1982年生,福建龙岩人,大学本科,工程师,从事防灾减灾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