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涉及的内容较多,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也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裂缝,会对整个工程质量造成较大影响。鉴于此,文章分析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以期通过文章的研究,能够给相关工作人员控制水利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1导言
混凝土结构拥有稳固性、安全性以及防火性等优势,因此其已经普遍被运用在国内水利工程建设之中。然而在现实施工作业时,由于种种因素的干扰,混凝土结构时常会产生缝隙,这也给水利工程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施工人员需要利用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对其实施治理,以提升工程的整体品质。
2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成因
2.1混凝土自身理化性质的改变而出现的裂缝
2.1.1干缩裂缝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较为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就是干缩裂缝。造成这种裂缝形成的原因在于混凝土材料混合比例有问题或混合操作不当等因素。在完成混凝土材料混合配置的情况下,保养时因上述原因的存在,混凝土脱水现象十分容易发生,此时混凝土承受能力较低,因而就会有裂缝逐渐产生。网状为干缩裂缝呈现的主要状态,缝隙较小且通常以分散形式分布,因而短期内对水利工程质量并不会造成影响,但在长时间使用水利工程的情况下,这种裂缝也会逐渐对水利工程质量和正常使用造成不良影响。
2.1.2沉降裂缝
此种裂缝主要发生在混凝土初凝过程中,主要是由于混凝土配置时配比设计不够合理造成的,例如混凝土中粗细集料配比不合理、水灰比配比不合理、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粗料较多而振捣不够充分等,都会造成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2.1.3塑性收缩裂缝
同干缩裂缝形成一样,在混凝土中水分较快流失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塑性收缩裂缝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二者的形成时间具有一定差异,形成干缩裂缝时混凝土浇筑成型已经完成,而对于塑性收缩裂缝来说,其往往回在混凝土凝聚过程中出现。主要原因在于你根据时在相应养护措施缺少的情况下,加之外界环境温度较高等因素就会致使水分流失过多,进而塑性收缩裂缝就会逐渐形成。中间较宽且两边较窄的形状是塑性收缩裂缝呈现的主要状态,长时间发展下去就会逐渐扩大这种裂缝,进而对水利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2.2外部因素对混凝土产生的裂缝
2.2.1施工环境引发的裂缝
水利工程施工所处环境较复杂,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引发裂缝,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温度裂缝。温度裂缝一般发生在混凝土工程的后期,特别是在体积较大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温差较大的区域发生较多。此种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存在较大温差,内外热胀冷缩程度不同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相应拉应力而产生的。除此之外,水利工程所处区域地质较为松散或者不均匀、压实度较差等都会造成混凝土结构的不均匀沉降而引发沉降裂缝。
2.2.2施工工艺引发的裂缝
此种裂缝主要是由于施工中没有按照标准工艺和流程而引发的混凝土裂缝。例如混凝土搅拌不均匀不充分、振捣不够密实等都会引发离析问题,从而引发混凝土裂缝;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时的保护层厚度不够,就容易造成钢筋锈蚀,从而造成混凝土内部发生膨胀应力,进而造成混凝土裂缝。
3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3.1控制施工材料
水利工程施工开展过程中,施工材料往往会影响到混凝土结构性能,进而引发混凝土裂缝现象的发生。
对此,围绕这一问题,就需要施工管理单位将材料管控工作做好,基于施工建设方案进行严格参照的基础上,对材料的标准性以及规范性、符合条件等进行严格的把控,施工材料采购时,应对水泥的型号以及骨料实际级配等多个要求符合施工建设表尊要求给予充足保障,借此为混凝土内部结构性能的更加良好以及与实际要求相符给予保障。同时,在水泥材料选取得过程中,对于施工单位来说,不仅需要对水泥材料性能和质量等给予保障,同时还应对水化热偏低的水泥加以选择,进而将具体施工工作开展,如此才能从材料方面达到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现象的发生。
3.2混凝土配比管理
在对施工建材选取完毕后,施工人员应该计算出品质最高的混凝土配合比。首先,应该反复利用各项材质进行配比实验;其次还应该对配比实验所得到的混凝土坚固度、陷落度等各项数据进行监测,如此才可以确定出最合理的配合比,以此来从根基上提升混凝土的功能;最后要合理的确定混凝土搅拌的时间长度,如果时间过长,那么就会致使混凝土严重液化,降低其稳固性,如果时间过短,就不能够让所有配料全面融合,从而降低其品质。另外,如果不是在施工现场对混凝土进行配比,那么要注意在运输过程中,采取措施保证其品质不受影响。例如,在对其运输过程中应该做好路线规划,尽量避开交通早高峰以及晚高峰,以最快的速度将其运送到施工现场;如若是在夏天施工,应该在混凝土运输车上面加盖降温布,对其进行降温。
3.3控制施工温度
混凝土施工过程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就在于水泥水化热。基于此,对于各项参与施工的企业来说,应以各性能要求为依据,将水泥使用率进行尽可能的降低。在水泥必须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对低水化热的水泥多选择使用,这一举措能够将混凝土搅拌时散发的热量尽可能的减少,进而避免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问题产生。在混凝土搅拌工作开展的前期,需要对冷水加以利用,进而来冲洗碎石,借助此种方式也能够将产生的热量有效减少。此外,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单位来说,还应该对合适的施工时间以及合理的浇筑方式做到正确选举,一般来说在浇筑过程中,上午七到十点以及下午三到六点的时间较为合适,这两个时间段开展具体施工能够将高温作业有效杜绝,为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差过大现象有效避免给予保障。在具体浇筑操作开展过程中,应选择分层的浇筑方式,能够将混凝土散热能力有效加强。对于水利工程施工来说,在对大体积混凝土选取并开展施工过程中,相应的施工单位应对冷却水管积极安装,保障混凝土内外温差有效减少的同时,也将内部应力的产生有效减少,最终将因温差造成的混凝土裂缝现象严格杜绝。
3.4施工工艺管理
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时,想要有效预防裂缝状况的发生,施工人员还应该重视再次振捣以及混凝土结构的后期保养。在对混凝土实行再次振捣施工工艺是,混凝土会在初次凝固后,再次变为液体,这对于除去其内部粗料等剩余杂质十分有效,从而增强混凝土结构的稳固程度以及安全性能,如此也能够显著的减少混凝土地基下沉出现缝隙的几率。另外,施工人员还应该关注再次振捣过程中,出现的粗骨料下沉,水分上浮的现象,可以通过在振捣时加入些许粉煤灰,以控制水灰比在合理范围,防止出现干缩缝隙。混凝土后期保养指的是,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完毕之后,施工人员还应当对其进行八至十一天的后期保养工作,可以定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并铺设一层塑料膜,如此便能够保证混凝土含水量,并且有效降低水分的蒸发,防止缝隙出现。如果水利工程施工是在冬季进行,还需为混凝土表面增加保温措施,例如铺设棉被等。
4结束语
总之,为确保达到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的目的,就应该从混凝土裂缝现象和成因等方面分析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控制混凝土裂缝发生进行深入的探究,进而给予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为水利工程质量给予保障。
参考文献:
[1]许欣欣.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分析及控制实例[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20):82-83.
[2]吴仕文.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19):290-291.
[3]钟炳福.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分析[J].门窗,2019(12):90-91.
[4]谭昌丽.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策略探讨[J].江西建材,2014(0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