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的运行维护与安全控制 赵博文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8期   作者:赵博文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变电站运行过程中会存在风险,有必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因此结合实践,就当前变电站运行维护存在的风险和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通辽供电公司  内蒙古通辽  028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变电站运行过程中会存在风险,有必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因此结合实践,就当前变电站运行维护存在的风险和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变电站;运行维护;安全控制
        引言
        现阶段,社会、生活已经越来越依赖电力系统,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必不可缺的系统工程之一。变电站是对电能的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集中和分配的场所,担负着电压变换和电能分配的重要任务,是电能运行和输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电力系统有着较大的影响。然而,随着目前电力系统的发展,智能电网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变电运行维护与安全控制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和多样化。为此,提高变电系统的运行维护与安全控制技术,确保变电运行安全、高效的发展,从而促进电力系统可靠、安全、经济、合理的良性循环,已变得至关重要和迫在眉睫。
        1概述
        所谓变电站,主要就是对电厂输送的电流进行变电和配电,然后把电力输送给广大用户,一旦其运行出现问题,不但会对供电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为电厂造成巨大损失,而且严重的话还会对社会和人身财产安全形成威胁。变电站运行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三部分:第一,变电站设备故障,导致发生设备故障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可能是寿命达到极限发生老化,还有可能是设备遭遇外部影响而发生故障,比如表皮脱落、电路断裂等。第二,变电站设备操作不规范而引发的问题。变电站的运行离不开工作人员对设备的操作,但总有些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责任意识较差,因此,在操作的适合未能按照相关流程和要求去操作设备,由此也会引发设备运行发生的风险。第三,设备管理存在的风险,主要就是企业维护管理机制不健全,所以在管理设备的时候不规范、不科学,由此导致风险发生。
        2变电站的运行维护与安全控制
        2.1完善交接班和值班工作
        该工作主要包括以下4方面。第一,交班人员要对交班前的准备工作提高重视程度,对变电站设备着重开展全面检查,并记录和总结检查结果,整理相关资料和卫生,把工具、钥匙等物品收好。接班人员要提前到达值班地方,和交班人员做好交接工作,针对注意事项进行提醒和交流。第二,交代和分析设备运行的具体情况,比如保护变更情况、实际操作情况、运行情况等内容告知接班人员,主要采取口头交接的心事,而接班人对交接事宜要做好详细记录,如果有疑问,要及时问清并解决。第三,班长要组织接班人员检查现场情况,尤其是检查发生故障的设备,同时检验和核对模拟图,查清楚交班人员交接的各项设备和物品,确保现场卫生和照明没问题。第四,办理交接手续,如果没有问题,就签字记录,标记好交接班的时间地点。
        2.2加强变电站工作人员的培训
        由于变电站的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在不断的提升,因此对于变电站工作人员除了需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以及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外,还需要对新的科技知识有良好的接收能力,能够很好的适应最新的电力设备以及相应的科学技术,并且还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在对变电站工作人员进行招聘时,要对其专业水平进行考核,并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进行考验,有助于变电站工作人员在日后的运行维护工作中能更好的处理故障问题。通过建立相关岗位的考核制度,定期对变电站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将优胜劣汰作为提高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的效率。除此之外,设置相应的奖励惩罚机制,在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中,对于表现良好问题处理及时的变电站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对于表现较差问题处理不及时的则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严重者将其调岗,以此来保障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的有效进行。


        2.3排查隐患、制定措施
        定期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地下变电站进行隐患跟踪和隐患排查,并且建立完善的隐患风险库,根据不同级别的隐患,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在前期施工过程中,地下变电站存在倒灌和水浸的风险,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引流或者隔离的措施,降低雨水对站内设备所造成的影响。针对变电站深基坑在雨季施工时存在积水的风险点,采取必要的定时抽水措施,避免积水对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另外,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根据实际的天气情况,积极排查水渗风险,及时将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源箱搬至安全位置;还可以借助照明光源等其他辅助系统,彻底将电源和电源分来,杜绝漏电或者跳闸的现象发生。针对地下变电站内部信号较弱的情况,可以适当增加应急电话系统等,满足人员召集需求。
        2.4母差保护二次安全措施
        我国的智能变电站建设依然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就当前的设计准则而言,通常遵循六个统一的原则。在一次设备不断电的前提下进行单套保护检修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及时使用相应的检修压板,对母差进行失灵保护,及时将其与相关的设备进行分离。为了进一步提升母差检修的安全可靠性,需要在投入检修保护后,及时将母差失灵的各个间隔保护软压板退出处理。这种处理方式相对于常规的变电站处理,存在显著的差异。由于智能变电站的数据传输采用的是光纤,因此在具体工作进行中不会出现电流开路以及相应的发送问题。因此在软压板的退出处理过程中,可以忽略电压、电流回路的影响。
        2.5质量控制
        供电设备进场安装,设备吊装运输环节对设备质量影响至关重要。正确地吊装方式与安全可靠的运输措施是保证设备质量的基础。设备进场前,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设备厂家对设备进行开箱检验,填写设备开箱检验单进行四方签认。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由项目安质部和工程部安排专职人员跟班作业,如实填写现场设备质量跟踪和管理卡。对设备施工质量控制要做到:设备吊装运输要规范;设备安装要标准;设备布线接线专人专接,要求布线合理整齐,预留长度统一,并按照作业的要求挂牌接线;设备试验调试的检测仪器、试验人员资质要符合本工程的特殊要求,对试验项目、工序进行细化分解,逐一做到位,抓好设备安装的质量管控。
        2.6智能终端保护
        智能终端保护是智能终端无法发布相应的继电保护指令,而且不能及时反馈继电保护系统信息,对系统运行造成的影响。因此,在维护智能终端时,必须要从继电保护运行系统中抽离智能终端,然后检测智能终端信息,在确保解决好信息输出设备和信息接收设备的各项问题后,再有效连接继电保护系统和智能终端,使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以科学地分析获得的信息,制定对应的策略,进而促进电力企业稳定发展。
        结语
        随着变电站的大规模应用,设备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发杂,变电站安全运行和运行可靠性措施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智能化变电站的管理模式是基于智能化设备,具有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信息交互标准化特点,且其管理模式有高度功能集成化、设备管理数字化和人员工作模式化特征,可以保证变电工作的安全运行和电力系统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为此,在保证智能化变电站迅速发展的同时,可以借助智能化变电站,并不断加强变电运行的管理,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张小军,肖行瑶.变电站运行维护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初探[J].中国设备工程,2018(19):68-69.
        [2]林威.变电站运行维护现存风险及控制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2):120-121.
        [3]崔俊杰,郑方圆.变电站运行维护风险及控制措施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7(22):104-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