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0期   作者:葛朋
[导读]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是最为常见的问题,如果没有对软土地基进行改良就直接进行施工,会对施工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甚至会影响公路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就对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软土地基;技术
软土地基是指淤泥、软黏性土以及湿度较大的黏性黄土组成的地基,在公路桥梁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地基承载能力过低、地基渗透水能力不达标、软土地基的压缩性能相对较差、软土地基的黏稠度过高等各方面问题。一旦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施工,势必会严重影响公路桥梁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在公路桥梁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全面测评,达标后才能进行施工,以保证公路桥梁建造过程的安全性和建成后的稳定性。
        1、软土路基的主要特点
        1.1自身压缩能力较强
软土路基自身的液限系数以及压缩系数呈现正相关的关系。随着软土路基液限系数的增大,其压缩系数也随之增大,压缩系数最大可以到达1.1MPa。但是由于土壤分布情况较为复杂,因此粘土自身的固化程度可能有所差异,因此不能够单纯凭借压缩系数来判断其压缩能力。在施工过程中对于不同固化程度的土壤应该统一看待,避免造成后期工程施工失误。
        1.2渗透能力较弱
软土路基中的粘土往往含有沙土,因此粘土自身的固化程度往往比软土的固化程度较快,软土路基中的成长本身渗透能力较差,因此如果外部压力较大,也不能够提升土壤中的土体固化程度。在极端情况下,如果软水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那么会导致软组织缝隙被堵塞,排水通道受阻,其产生的气泡很难排出,造成土体中的渗透能力进一步减弱。
        1.3抗剪能力较弱
如果公路桥梁路基覆盖软土,减弱路基的排水能力,造成工程质量缺陷。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提升软土路基的抗剪能力,防止出现危险事故。
        2、公路桥梁的软土地基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路面沉降问题的出现
就这一问题的发生来说,其主要原因都是由于地下水汲取问题所引发的,在这一问题的影响下,大大降低了软土地基稳定性,进而造成地面沉降这一问题的出现,这不仅会严重影响到公路桥梁施工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安全隐患出现的可能性。
        2.2存在着明显的路面硬化问题
在公路桥梁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建筑材料以混凝土为主,就混凝土这一材料来说,其稳定性相对较弱一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则很容易导致路面硬化问题的发生。除此之外,软土地基的稳固性也相对较差,所以这一影响下也很容易造成路面硬化现象的发生。
        2.3未能做好地质的全面勘察工作
在进行软土地基的施工开展之前,并没有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再加上缺少对软土地基的正确认识,使得所设计出的施工方案无法满足工程施工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如果未能做好地质勘察这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同时也无法确保其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


        3、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3.1加载施工技术
在进行公路施工的时候,可以运用很多种软土地基的相关科学技术和方法来提高软土地基的整体施工质量,保证公路桥段地基的坚固性和稳定性,让公路桥梁的使用年限得以延长。通过使用加载技术,促进软土地基的沉降,那么地基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变强,所以降低软土地基的沉降问题,就会大大减少地基遭到破坏的情况,进而保证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加载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增大软土地基的大气压力,通过这种方法,填土加载,促进大气压的合成并汇聚在一起。除此之外,在有些桥梁的施工现场,因为施工的工程上方以及中间部位会存在个别的砂层地基,所以通过让底下水位逐渐降低的方式,加固软土地基。在作业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如果是砂石层,那么就应用钢板进行维护,所以这种通过适当的加载技术,就可以提高地基的整体施工质量,有效避免各种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施工质量,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3.2置换施工技术
软土地基本身性能不高,施工人员也可以使用置换施工技术,用承载力比较强的土壤换掉软土,这种方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地基沉降问题,提高地基的工程性能。一般来说,软土地基中常见的置换施工方式有挖掘法、爆炸法等,虽然效果好,但是工程量会变大,并且投入的成本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很少工程采用这个方式。准备采用置换施工技术后,施工单位就要先深入勘察施工现场,掌握施工场地的环境以及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置换施工方案。将挖来的土壤先做填换处理,回填路基,接着填路基石。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地下水位,使其在基坑地面之下。同时,也要及时做好降水和防雨等措施,保持填土面四周比中间位置低,便于后期排水,待一系列工序的操作结束后,要及时实行碾压,将土壤压实。
        3.3注浆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面对的软土地基质量较低,就可以向土层空隙中间浇筑一定的水硬性胶凝材质原料,这样能够使空隙位置牢牢凝固在一起,从而改善软土地基的性能。施工人员也可以在软土地基衔接的地方搭建一层隔离水质面,防止其遭到地下水的侵蚀,稳定其结构。同时能够提升软土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发生沉降、坍塌安全事故的几率。具体的地基注浆施工中,施工人员要依据施工设计钻孔,钻到一定的深度停止,将孔径的大小大概保持在60~95mm。然后往孔内放入射管,射管的直径必须小于孔直径,射管的外面放好管套,保护孔壁和导管。施工人员完成这些步骤后,就可以根据比例配置水泥砂浆,然后注入到射管中,使水泥砂浆能够直接深入到土颗粒的缝隙中,以固结土层。同时在进行这项工作时,要一次性射入进去,不能中断。
        3.4排水处理系统
在进行公路桥梁施工的时候,相关的技术和施工人员一定要采用排水处理的技术,保证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固性。在真正施工开始之前,管理者应该组织现场施工人员对地基进行预压处理,让地基得到有效的加固。为了可以进一步保证实现水处理技术的最佳效果,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在粘土地基之中适当增加垂直的有效排水系统,保证软土地基有的承载能力达到施工要求。通常情况下,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加载施工技术和排水处理的技术需要相互结合,适当保证软土地基的施工的效率。
        3.5水泥搅拌桩的方法
施工现场采用水泥搅拌桩的方法实际上就是指通过使用水泥和石灰等,将其作为固化剂原料,再凭借搅拌机械,在地基的深处将软土、分体固化剂或者浆液桩进行搅拌,通过一定的反应,将其变成稳定性非常好的、高度比较强的复合地基。这种方法常用的用途就是增加粉土、松散的砂土地基,这种方式的优势就是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不会干扰路堤,非常适合将其应用在工程扩建的过程中。但是前提条件就是在施工以前一定要保证路面平整,需要用粘土将低洼处填平,清除杂物。
        4、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公路桥梁工程建设来说,软土地基技术是一项较为关键的技术。在选取处理方法时,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不同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最大程度上确保处理方法能够满足工程开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士兵.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工程中的运用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9):60-61.
[2]耿志国.公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9,26(08):129-130.
[3]陈晓光.公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技术处理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9(22):285-2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