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新时期以来,在我国经济社会迅猛下, 道路桥梁工程是其中重要的工程项目之一, 因为随着我国发展建设的加快, 需要不断扩大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规模, 以此来实现快速的经济发展, 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测量放样的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因为这项工作与整体的施工质量具有息息相关的联系。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施工; 测量; 恢复定线
1 中线放样
1.1 导线点坐标复测
在当前的道路桥梁工程设计单元中, 可以提供的坐标和线控桩均由施工单元提供。在施工现场, 施工人员需要在设计图纸的前提下开展施工建设, 采用全站仪或者是其他的设备取得控制桩的主动权, 进一步核实导线点的情况。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 应该先将转折角以及边长的数据测量出来, 然后才能与相关的数据进行比较, 判断误差的情况。不能出现较大的误差, 如果误差值较大, 那么就要及时的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 这样才能积极的进行解决。通常, 误差的主要来源是线点的移动或相关仪器的故障。在线观察点完成和相邻边长的测量之后, 基本完成相应的野外工作。然后需要重新测试线点坐标。并且采用了闭合计算的方式, 那么就需要对闭合的差衡量加以进一步的规范, 确保其满足相应的规定, 将导线长度加以进一步的精确, 以达到导线的要求。在满足精度的基础上, 可以说线的测量是准确的, 然后分拣出线点的结果表。
1.2 中桩放样
在进行中桩放样的过程中, 应该以相邻最近的导线点为基础, 将其当做测站进行测量, 在观测的过程中, 应该保证观测角与相邻之间的距离是三点, 并且通过坐标计算得出相关的数据, 在测量放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首先应该在完成一个中桩点的放样以后, 要将仪器进行归零, 并且加以进一步的校正, 保证误差在限差的范围之内, 如果达不到相应的要求, 那么就需要重新进行放样。其次是要在测量的过程中, 导线点到中桩点之间的距离应该小于到后视导线点之间的距离, 前一点要求是在测量放样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常识, 而后者则主要是在众多经验基础上得出来的一个结论, 能够有效的降低误差的出现。在进行中桩放样的过程中, 对于数量的要求是满足相邻中桩的通视为宜, 要将相关的情况详细的记录下来。
1.3 中桩穿线
在执行桩放样的过程中, 应根据最近的最近导体点测量桩的位置。应该确保观察角度和相邻点之间的距离是三个点, 并且通过坐标计算获得相关数据。首先, 在完成中桩点的放样后, 应将仪器归零并进一步校正, 以确保误差在公差范围内。如果不满足相应的要求, 则需要重复放样。其次, 在测量过程中, 线点与中间桩点之间的距离应小于后视线点之间的距离。前一点要求是在测量放样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常识, 而后者则主要是在众多经验基础上得出来的一个结论, 能够有效的降低误差的出现。在进行桩基放样的过程中, 对数量的要求是满足相邻桩的连接, 并应详细记录相关情况。
1.4 栓桩
最后在栓桩的过程中, 应该将相应的复核记录点详细的记录下来, 在采用适当方法的过程中, 需要充分对高填或者深挖的情况予以充分的考虑, 保证能够重新对中桩进行恢复。
2 中线放样总结
(1)如果线点丢失, 将很难恢复,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通常的方法是重新排列以确保测量精度与原始结果一致。在观察相邻点的原则的基础上, 有必要进一步确保布局的速度, 并一次完成线点的测量。在线点坐标值的过程中, 通常由相关单元本身完成, 因为测量中使用的线的长度不一致。因此, 在采取某一测量点的过程中, 结果将不太一致。又或者人们在观察的过程中, 从视觉上具有一定的误差, 所以也难以保证相应的精度。在这种情况下, 设计文件没有明确指出电线的准确性。虽然有时监督工程师要求我们采用设计单位给出的坐标,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 我们的施工单位在重新测试后采用坐标。与再测试线的精度相比, 采用高精度值来提高中桩打桩的精度, 减少中桩打孔的误差。
(2)道路桥梁施工测量放样不仅仅取决于中间桩, 这最终取决于一些主桩连接成一条线。表面上看是一些中桩点, 其实是线。该线用于控制整个路线的方向并确定中心线的位置。在穿线时, 所有中间桩必须用电线固定。
特别是在桥梁放样时, 只有一个中间桩是不够的, 它必须有一条中心线来确定它的位置。
3 水准测量
3.1 布设施工临时水准点
设计单元给出的水平点相差很远, 一般在1 000 m上, 在施工过程中使用非常不方便。考虑到施工后路基桥涵, 结构的便捷施工, 根据该地区的地形和地貌, 考虑到结构工程, 可沿路线方向以200 m的间隔添加临时临时施工水平。特别是, 桥梁和涵洞以及结构密集的结构增加了临时水平点的设置。平整点可以位于相对较强的地方, 例如移动房屋, 铁路, 电线杆等, 或者自己埋葬, 并详细记录每个加密级别的位置。
3.2 测量
严格按照平整操作程序进行测量。必须关闭加密级别点并查看详细记录。
3.3 计算
首先, 应从数据中检查是否满足平整要求;然后, 对于每两个水平点, 关闭计算, 并且关闭设计单元的给定水平以计算设计单元的给定水平是否关闭。计算临时布局的高程级别, 并对包含原始和自设级别高程的结果表进行排序。
4 GPS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第一,精心布设测量网。全面优化GPS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方案,首先要充分利用该技术精心布设测量网,努力提高测量网的进度,当代GPS技术能够将测量精度调整到毫米(mm),非常细致。其次,GPS技术有静态差分技术和动态差分技术之分,前者可以通过建立基站来分析测量数据,准确进行定位,后者属于一种载波相位差分技术,能够准确定位坐标。
第二,放样测量。在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应用GPS技术结合RTK技术来提高放样测量的精度。工作人员应在施工控制网中合理选择控制点,并进行GPS基站的设置,一般应设置2个以上的操作站,并利用控制器来对比分析道路桥梁工程坐标,以提高放样测量精度,从而为保证后续施工的准确性提供可靠的参考基准。
第三,平面测量。在很多道路工程及桥梁工程的施工中,施工现场的地形条件往往比较复杂,传统的平面测量技术难以满足实际的施工要求。而通过GPS技术的应用就可以减少地形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在实际测量时,工作人员合理确定平面控制网等级并选取相应的坐标系,并在施工控制网中选择地势相对较高的位置,设置2个以上平面控制点设置GPS接收装置,然后利用全站仪等设备来进行观测测量。在获取GPS数据后再通过内业处理来进行数据分析解算,从而为道路工程及桥梁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
第四,高程测量。随着我国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加,一些施工现场位于山区等复杂地形环境下的工程项目给高程测量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传统测量技术由于对通视条件等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无法满足施工的实际需要。而应用GPS技术则无需保持控制点间通视,可以利用卫星定位来实现对大范围、复杂地形的高程测量。在实际测量工作中,测量人员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地形地势特点以及测量规范要求合理确定控制点数量以及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以保证测量的精度。同时可以利用静态定位等技术方法来完成高程测量。
参考文献:
[1] 黄承友. 探讨公路施工中的测量放样[J]. 甘肃科技纵横,2016,(4):31-33.
[2] 王鹏. 路桥施工测量放样的思考[J]. 交通世界(工程技术),2015,(5):108-109.
[3] 石峰. 道桥施工测量工作要点分析[J]. 北方交通,2013,(8):58-60.
[4] 朱文杰,刘德欣. 浅谈高速公路桥梁建设的测量技术[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11):378-380.
[5] 苏保成,蒋冬兵. 路桥施工测量放样及有效对策[J]. 商品与质量,2018,(3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