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管理方法及堤防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0期   作者:王立国
[导读] 水利工程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了工程设施抗洪灾能力,因而受到了建筑单位的高度重视。
        摘要:水利工程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了工程设施抗洪灾能力,因而受到了建筑单位的高度重视。分析堤防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堤防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强水利工程的抗洪能力。因此,确保工程施工技术与防渗技术十分重要。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方法;堤防技术

        1水利工程管理的方法
        1.1完善水利工程风险管理
        在工程设计中不仅要进行工程规划投资,同时还要专门为后期维护建立预算。水利工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问题发生,如果等到问题出现之后再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抢修,可能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因此,应该在项目规划之前即为后期养护做好预算,深入了解当地环境、气候等因素可能会对工程造成的不利影响,并预计到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如果可以在问题发生之前解决好,那么不仅可以为工程正常运行提供保证,同时也能为国家节省大量资源。
        1.2创新水利工程管理方法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发生了,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大胆变通,在原来的管理方法基础上进行创新,创建起和谐的管理模式,不断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需求。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竞争力,水利单位应形成自己独有的单位文化,建立属于自己的管理队伍,充分发挥出职工们的工作热情,从整体上提升管理水平。
        1.3全面落实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制度
        第一,依据建设程序严格实行全过程的管理、监督与服务;第二,选择会管理、懂技术的人员组建水利工程项目法人,推行项目管理;第三,充实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力量,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现场管理、施工招投标管理,杜绝发生围标、串标、违法违规等行为;第四,针对挂靠、信誉差且资质不符的投标单位要坚决清除,增加开标、评标以及定标的透明度;第五,加强对水利工程监理人员的管理,规范监理行为,确保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的监理力量,为提高水利工程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2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帷慕灌浆防渗施工技术
        帷慕灌浆防渗施工技术就是指在土层或岩体的孔隙或裂缝中注入浆液,形成连续的阻水帷幕,进而达到减小渗透压及渗流量的一种防渗施工技术。其主要用于闸坝砂砾石或岩石地基基础的施工中,其可以将混凝土坝体与帷幕顶部有效的衔接起来,将底部深入到不透水岩层的某个深度,从而达到减少甚至彻底规避地基中地下水渗透现象的目的。在采用帷幕灌浆防渗施工技术的过程中,还可将其与下游的排水系统结合使用,以减少闸坝的扬压力。
        2.2卵砾石层的防渗帷幕灌浆施工技术
        卵砾石层的防渗帷幕灌浆施工技术主要是通过融合粘土与少量水泥浆液来开展灌注施工。因为卵砾石层的灌浆无法造孔,故需通过打管、循环式钻灌跟管或套阀式等方式进行灌注浆施工。另外,在施工期间极易受到地理环境及地质的干扰,有时无法有效的控制浆液的填充范围,通常使用的灌浆孔不可少于三排,这样方能达到防渗标准。利用浆液的压力把喷头快速地喷射至土层中,使浆液与土层实现充分融合。此种防渗施工工艺较为简单,而且其可以有效的控制浆液,同时其可以针对不同的地形来调整其施工方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然而,其对作业人员的素质、技能及地质的要求均非常严苛。
        3水利工程堤防施工技术的应用
        3.1土料选择
        堤防工程中土料选择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土料选择上不仅能要满足堤防工程防渗要求,同时还要确保取材方便。在施工之前应利用网纱对土料进行过滤,将过滤好的土料与熟石灰一同搅拌,制成土灰合成材料,如果遇到下雨天,应用塑料将土料包裹起来,以避免大雨冲刷掉土料中的熟石灰,才能保证隔水防渗作用的发挥。


        3.2地基整理
        在挖掘堤坝地基时首先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对地基进行勘测,做好路线划定工作;其次,采用机械式开挖,以取代传统人工开挖,这样一来,开挖深度可以达到工程要求,同时还能充分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施工难度,确保按期完成工程进度;第三,开挖之后的地基应进行碾压处理,避免建设好的工程出现坍塌问题,造成裂缝渗水问题的出现,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性。
        3.3堤防工程施工
        第一,采用混合土料对已经碾压整理的地基实施首层铺填,铺填过程中,由于需要铺填的地基面积较大,所以施工人员应当对地基面积进行合理的划分,然后按照地基分段展开铺填工作。第二,对已经分段的地基进行碾压,做到铺填一层就必须碾压一层,使铺填的结构足够结实,加强地基的抗震能力,使堤坝更加稳固。第三,堤防基地的铺填施工完毕后,施工人员要对地基的侧面实施防水处理,设置混凝土的防渗漏墙。最后,铺填的厚度、宽度必须达到堤防施工设计要求。铺填堤防的筑体:第一,基地的铺填完成后,接下来的施工环节就是铺填堤防的筑体。筑体的铺填宽度必须保持和地基的铺填宽度一致。第二,施工不宜在高温的天气进行,因为混凝土受到水化反应就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施工环境的气温升高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也随之升高,从而产生温差。而混凝土在此温差的影响下会出现裂缝,使堤防的筑体防水效果降低。另外,在寒冷的季节施工,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保暖,必须确保混凝土的温度与冬夏季节的温度相近。第三,筑体的混凝土材料应当选择中热量或者低热的水泥,并适当加入外加剂使混凝土有增塑、减水及缓凝等作用。堤防的筑体面积较大,要分层进行施工,并且层层压实,这样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内部热量,最后再进行防渗漏施工。另外,还应当在工程中加入钢筋以加强工程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加强其抗震能力等。
        3.4提升防渗质量监管水平
        在开展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建设时,应不断提升水利工程的防渗质量监管水平,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状况,强化外部监管与内部监管。首先,应全面提升群众的监管能力,加大对群众防渗质量监管知识的宣教力度,使群众充分意识到水利工程防渗质量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群众积极参与到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应用的监管,不断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从而达到提升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质量的目的。其次,水利工程施工团队应在内部设立防渗质量监管小组,由施工管理方直接领导,主要负责记录并监管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防渗状况及防渗内容。通过加强外部监管和内部监管可以有效的减少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应用缺陷,提高堤防防渗施工质量,因此,提升水利工程施工的防渗质量监管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4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堤防设计的基本原则
        4.1确保生态系统自身的修复能力
        在开展生态堤防设计工作的时候,应当重点关注各细节设计流程,特别是要高度重视间距的设计,留出适当的间距为河流提供必要的空间,堤防间距的提升能扩大滩涂总面积,进而为动植物的生长提供更为有利的环境,使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完整性与稳定性得到有效保护,这样就能确保水利工程在生态系统上的自我修复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4.2提高堤防建设的多样性
        水利工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项目,其主要作用是给人们生产生活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便利条件,而且还能促进生物系统的多样化。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堤防设计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河流类型、流向等,尤其要关注周边动植物的生存条件,尽量在确保河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开展设计与修筑工作,这样才能为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提供有效保障。
        4.3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以往的水利工程堤防设计大都只重视对河流系统内部的治理,却忽视了对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不重视对自然系统自我修复能力的建设,这就导致堤防工程难以发挥出较好的生态效益。所以,在今后的实践中,必须提高对堤防建设综合效益的关注度,做到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尽量在满足生态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方案设计。
        5结语
        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受到社会与施工企业的重视,其施工质量对于整个地区的经济与安全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修建水利工程的时候,堤防工程的防渗技术是其中重要的施工技术之一,结合不同的工程情况采取对应的施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注重防渗技术使用,保证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与安全。总之,应积极推广水利工程技术,加强施工质量监督,合理应用堤防技术,这样才能确保水利工程效益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谭运坤,关松,赵娜.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方法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03):36-39.
        [2]李鹏,宋丹.水利堤防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措施[J].北京农业,2014(06):207-2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