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预防养护工作的开展决定着公路沥青路面的整体使用寿命,因而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机构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着重宣传预防性养护措施实施的重要性,继而由此来改善公路建设过程中凸显出的相应问题,达到最佳的公路养护状态,且为公众营造一个良好的出行环境。本文从公路预防性养护意义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具体措施,旨在其能推动当前公路建设工程的进一步发展,且提升其整体建设水平。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养护问题;分析措施
一、沥青路面的常见问题
沥青路面病害以裂缝最为常见,当裂缝进一步发展将会造成沥青路面的功能性破坏,快速缩短路面的使用寿命。经过多年的沥青路面工程实践得知,沥青路面裂缝的产生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1.1车流量大,超载严重
车流量大是造成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沥青路面设计主要是根据当时车流量大小而定,由于,我国车辆数量增长迅速,每天都有大量车辆涌向道路。在大量车辆的反复碾压下路基稳定性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导致沥青路面性能老化程度加快于预期目标,从而导致裂缝病害的发生。因为车流量大,超载车辆比例日益增加。这些超载车辆给沥青路面带来的破坏最为严重,容易使沥青路面出现推移、路面开裂等不良现象。
1.2排水不畅,积水过多
沥青路面不能及时把积水排出,造成积水渗入到路面深层,在车辆反复碾压的作用下,使沥青原料的粘着性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引起沥青路面排水不畅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目前,部分沥青路面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多采用水泥碎石基层,该基层属于稳定性较好的半钢基层,但由于透水性能比透水性基层差。部分沥青路面工程施工受其他条件的限制,没有在路面结构中设施透水性基层,导致积水渗入路基中。因为受裂缝的影响路面封水性能会下降,因此增加了积水渗入路基机率。由于大量积水深入路基中,使路基强度与稳定性降低,从而导致路面损坏;其次,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或者遭到破坏。部分沥青路面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是引起路面积水过多的原因之一。比如:部分沥青路面中央分隔带排水沟长度设计不足;一些沥青路面工程的边沟沟底有倒沟出现等。部分沥青路面排水口,容易被沉积的杂物或杂草阻塞,导致排水系统不能充分发挥排水性能等。
1.3养护维修不及时
及时养护维修是防止沥青路面病害发展的有效措施。但是部分路面养护维修人员,没有按照规范要求及时检查沥青路面病害情况,有些部分沥青路面根本找不到负责维修的人员。这样一来不管沥青路面出现裂缝还是其他病害,均由于因无人管、无人问发展为严重的破坏,影响了沥青路面的正常通行。
2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2.1沥青路面拥包的处理
处理沥青路面拥包时,应根据拥包的形成原因和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因施工时使用过多的细集料或沥青原因,导致路面出现较为严重的拥包现象时,应使用机械将拥包清理干净,保证清理后低于路面10mm左右,接着将杂物清理干净后使用热沥青混合料重新做面层;如基层局部含有较大水分,致使基层和面层结合不紧密,导致路面推移形成的拥包,处理时应将出现拥包的面层处理干净,将基层晾干后重新做新面层;如因基层水稳定性不良或强度不足导致路面出现拥包时,挖除基层和路面,并填充新的材料夯实处理后,重新做面层。
2.2沥青路面泛油的处理
当沥青路面泛油较轻时可将粗砂或石屑洒在其上,厚度控制在3~5mm,最后使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处理;如沥青路面泛油较为严重时应在其上铺洒粒径为5~10mm的碎石,使用压路机碾压处理,接着再洒3~5mm厚的粗砂或石屑,最后使用压路机碾压处理。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处理沥青泛油情况时应选择在高温季节,以保证路面全面泛油;散料时应先粗后细,并沿着车辙方向洒,保证撒料和碾压的均匀性。
2.3沥青路面车辙的处理
沥青路面出现车辙的原因很多,处理方式也因此有所区别。如因车辆行驶推移路面形成的车辙,应先刨除和切削出现车辙的面层,然后重现进行铺设;如因横向推挤导致沥青路面出现波形车辙,应将凸出的部分切除掉,并使用粘结沥青涂刷或喷洒波谷位置,最后填充沥青混合料,找平压实处理;如因基层和面层稳定性不强引起的车辙,先挖除面层将夹层清除掉,重新铺设面层。
3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具体措施分析
3.1健全路面管理系统
在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案实施过程中健全路面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此,首先要求政府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路面管理系统,并在系统完善过程中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传感技术等,以此来整合公路沥青路面状况信息,且以数据库构建形式将公路使用情况等数据置入其中,最终由此来便于公路建设工作人员及时开展预防性养护手段。其次,基于路面管理系统构建的基础上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应注重利用计算机技术等对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工作展开预测及评估行为,继而将评估结果作为预防性养护方案制定的基础,达到高效率养护成效。再次,在预防性养护工作开展过程中针对公路病害隐患来制定预防性计划也是非常必要的,为此,管理部门应强化对其的实施。
3.2应用预防性养护技术
贵州市清镇高速公路即为沥青路面,其公路宽度为26m、长94km、行车速度标准110km/h、水泥稳定碎石+12cm。经过大量的实践调查表明,该高速公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泛油、横缝、网裂等问题,且从2011年的调查数据中显示,横裂现象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了4%、纵裂达到了9%、泛油达到了6%。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保障人们通行的安全性,针对公路运行中凸显出的问题深化了对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应用。即在泛油等问题处理过程中采用了雾封层、微表处理等措施,并通过对机设备的运用以填料、添加剂合理调和的形式平铺于公路路面,继而由此来恢复公路使用功能。此外,由于贵州市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施工不当的现象从而引发了路面渗水问题,为此,施工单位在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过程中以雾封层即在沥青表面喷洒乳化沥青的形式提高了公路沥青路面整体粘结力,且就此缓解了施工中凸显出的相应问题。
3.3提高机械化程度
在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工作开展过程中提高机械化程度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此,要求施工单位在养护工作开展过程中应结合我国机械化程度较低的特点将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于其中,并引进国外新型设备,以此来提升整体预防性工作质量及效率。此外,基于SHRP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美国道路基于使用周期70%的基础上其公路整体使用性能将下降35%左右,但在预防性养护工作及机械化设备使用的基础上使用寿命由此增长了10%,且就此防止了公路严重病害问题的凸显。因而在此基础上,我国在实施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作的过程中应注重效仿美国成功案例,并借鉴其机械化设备开发手段,最终由此达到良好的公路建设状态。
4结束语
综上可知,近年来,在公路沥青路面投入使用过程中裂缝、车辙等病害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因而在此背景下,公路管理部门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强调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工作的有序开展,且从合理选择养护时机、提高机械化程度、应用预防性养护技术、健全路面管理系统等途径入手来应对公路使用中凸显出的问题,且以此来减少公路改建项目的实施,最终达到经济效益较高的公路养护状态,同时为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出行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永胜,孔永健.AASHTO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报,2004(8):94- 96.
[2] 范矫捷.公路路基路面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风,2018(12)
[3]沈金安,李福普,陈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分析与防止对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