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环境污染影响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需要重视环境检测工作,尤其是环境治理工作,其能够直接影响环境污染问题。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其不仅需要做好环境检测工作,还需要针对出现的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保证环境保护工作质量。针对于此,本文主要深入分析环境检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并根据实际环境检测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环境治理方案,为后期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环境监测;污染治理;促进作用
前言:
环境检测主要指的是对所要发展区域的环境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的过程,其能够直观的展现出该发展区域的环境情况。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需要对影响环境质量的各因素进行测定,然后根据环境检测标准进行评估,通过发现该区域环境检测数据超过标准值,则需要分析出现污染情况,进而制定合理的解决和防护措施,从而起到治理环境、保护环境作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环境监测方法应当及时进行创新和发展,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而保证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性。
一、环境监测的形式与特点
(一)环境监测工作形式
(1)监视性监测:
通常情况下,监视性工作形式主要是对那些排放污染物较多的生产企业进行应用的。在实际环境检测工作中,主要采用采集样品的方式来检测污染物的种类或属性。采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检测重污染企业所排放的污染物。避免出现该类企业通过倒入河流等方法来躲避污染物检查工作。【1】
(2)定点性监测:
定点性监测主要指的是对已经发生的污染区域进行监测,通过采集污染区域的污染物,并将将其上传到监测实验室,得到准确成分和数据,然后依据监测数据来确定该区域污染数值。工作人员通过分析污染数据,制定合理解决措施和防范措施,这种检测方式属于事后方式,但是也是最常应用于环境治理工作中的检测方式。【1】
(3)研究性监测
研究性监测主要是利用科学方法对监测样本进行分析研究,保证数据分析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一般情况下,该监测形式主要由专业的监测人员实施,并且对于操作方法和步骤顺序、精准度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其主要被应用到国家级或者地区级的环境治理工作。【2】
(二)环境监测的特点
(1)研究性
通过分析以往出现的环境污染情况,可知当某区域出现环境污染情况后,并不是短期时间内造成的,而是长时间的污染,导致出现严重的污染问题,并且还有可能延伸区域,对更大范围的区域造成影响。针对于此,必须要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利用其研究性来提早发现区域污染情况,并将监测数据作为重要的治理参考依据。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先全面分析环境污染的数据,例如污染物种类、属性、污染区域和程度等,只有通过分析大量的污染数据,才能制定合理的环境治理措施,降低治理成本,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2】
(2)监督性
环境监测还能起到良好的监督效果。对于重污染企业来说,环境监测能够对其产生较大的震慑力,由于重污染企业所排放的污染总量较多,因此有较多的企业为了降低企业成本,而不采取节能环保生产方式,导致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而环境监测能够对生产企业所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并分析所监测的数据,根据环境监测标准得到污染等级,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参考数据。环境监测能够对生产企业进行长时间的监督,进而得到周期性的分析结果,避免出现突发情况出现的数据误差问题。
除此之外,监测过程中还能对大气、水源和地质等情况进行分析,有效提高环境治理工作质量。【2】
二、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
(一)环境治理的前提和基础
随着重工业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与之而来的是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出现污染的情况变得更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难以直观判断出污染类型。因此在环境治理工作过程中,需要积极的应用环境监测工作,其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前提条件和治理基础,能够有效得到污染数据,并通过分析污染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从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当某地出现污染情况时,需要先对该区域进行监测工作,分析监测数据可知该区域污染类型属于重金属污染。然后查明属于哪种重金属污染情况,然后找到该类重金属,做好后期处理工作,并对出现污染的区域进行恢复。除此之外,环境监测工作的作用还能间接的体现在生态环境中,对于重污染区域,应当持续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因此来保证生态环境的恢复到原始状态。【3】
(二)环境评估的参考作用
随着城市化建设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增加和扩大 越来越多的城市建筑开始向着高建筑方向发展,但是在建设高层建筑时会对周边区域造成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等,并且在建设的工业园区也有可能会对周边区域造成一定程度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和水源污染。根据这种污染情况,需要对出现污染情况的区域进行评估,而环境评估就是实现对污染区域进行评估的工作,其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在实际评估过程中,如果没有准确的检测数据也难以保证评估等级的合理性,因此环境检测数据提供参考作用,提高环境评估工作效率和质量。【4】
(三)推动治理方式的高端发展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更新和发展,环境监测也在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并且广泛的应用高科技设备和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以此来提高环境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进而降低出现环境检测失误的情况。通过分析传统检测方式,可知大多数环境监测工作主要由人工实地进行采样和监测,这种检测方式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果是在室外进行监测,还具有危险性。而采用新型环境监测方式,利用高科技设备和信息化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环境变化情况,并且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降雨,空气质量差等因素。工作人员只需要在监测系统后台进行操作,对某区域进行深入监测,就能得到监测结果。这种新型监测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节约检测成本。【4】
(四)促进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的提升
对于环境监督管理工作来说,环境监测结果是主要监督依据,能够为当地环保部门提供管理依据,进而制定适应本地区域环保政策,提高环境监督管理力度。近几年,我国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出台专门的法律制度,对于出现环境污染的企业、工厂,进行严厉的经济处罚。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有部分企业为了经济效益,还是采取隐蔽排污方式,造成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针对于此,应当对重污染生产企业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等技术进行全时段的监督和管理,作为处罚依据,以此来提高企业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性,采取节能减排的生产形式,并做好污染物处理工作。【5】
结论:综上所述,环境监测具有监视性、定点性、研究性等监测形式,是环境治理的前提和基础、能够作为环境评估的参考依据,并且推动环境治理方式的创新和发展,还能够间接性提高环境监督管理工作效率,因此环境监测能够有效促进环境治理工作,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关羽.论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02):84.
[2]刘世朋.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31(11):154-155.
[3]孟德旺.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与应用策略分析[J].山西农经,2018(17):122.
[4]王晶.浅谈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3):131.
[5]庄小青.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4(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