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从根本上确保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这对于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紧密联系。如果水质不够安全,不能充分确保饮水的安全,对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都会造成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针对于这样的情况,本文有针对性的通过调查分析的方法,针对农村水质情况进行有效监测和分析,并指出相对应的饮水安全问题原因,以及相对应的应对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为充分确保我国农村水质安全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农村;水质监测;饮水安全;调查分析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饮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和起码的需求。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要着重关注水质的安全,确保农民在饮水方面更加安全稳定,这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紧密联系。结合这样的情况,下文着重针对某地农村近三年来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水质监测结果进行着重分析和调查,进一步有效把握当地的水质监测情况以及饮水安全现状,重点分析水质变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防控对策,以此在最大程度上加强农村的饮水安全管理工作。据此,下面针对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一、某地农村水质监测以及饮水安全调查概况
在具体的调查研究过程中,把水利部门所提供的农村水质安全工程资料作为最基本的依据,针对该地农村饮用水供水工程所实施的水质卫生监测标准进行有效把握,并采取现场调查的方法,对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源类型,水处理工艺,消毒方式等一系列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并着重把握相关建设工程的营运时间,投资情况等等。在水质监测的过程中,确保在每一个监测点的丰水期和枯水期各自检查一次,确保检测的严格性,有效提升检测质量。每一次的采集,要确保出厂水和末梢水各采集一份,同时要确保每一个样品的检测速度,混浊度等相关情况都可以充分满足具体标准。另外,要确保检测项目的全面深入,使检测对象能够更科学合理,符合相对应的采集,保存,运输检测和评价等相关标准。最后,要把样品及时有效的送到相关疾控中心进行检测,相关的监测数据要通过国家专用网络直接上报到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相关的调查结果和检测指标来看,整体上的检测指标不够理想,这从根本上有效表明,当前农村的水质监测效果不尽如人意,农民面临着比较严重的饮水安全问题,值得关注的是,在具体的检测结果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水质的硬度严重超标,并没有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其总硬度要远远低于国家生活用水指标和相关的限值,毒理指标、一般化学性指标等其它监测指标整体情况不尽如人意,需要进一步提升,相关消毒设施在应用的过程中不够规范,由此导致水中细菌学等循环指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超标情况。
二、造成该地农村水质超标的主要因素
1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微生物污染源的污染。其中所涉及的污染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生活污染。在该地区采取的是集中式供水的方式,其水源都是地表沟溪河流,从广大集雨区进行汇集。而当前该地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在很多村镇都有着比较典型的生活垃圾露天堆放,生活污水盲目排放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在厨房的炊事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冲洗厕所用水等相关方面,污水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科学处理,往往随地排放,随着雨水的冲刷流入到河流或者小溪中,特别是某一些农户住宅的排水管道直接通往河流进行排污,由此导致很大程度上的河水污染。其次是畜禽养殖污染。在该地的饲养方式主要包括圈养,笼养或者放牧等形式,而圈养或者笼养的设施相对来说都比较简陋,缺乏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并没有结合具体情况,设置相对应的污染处理措施和设备,由此导致畜禽养殖废物废水直接外排。在放牧的过程中,主要是牛羊放牧,他们的粪便大多数都散落在山坡草地上,而这些粪便随着雨水进入到地表水,对于饮用水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使饮水质量面临严重隐患。
2.农村饮用水处理专业化水平低。针对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而言,所涉及的安全工程相对来说规模都比较小,在安全处理技术和管理措施等相关方面,基础都比较薄弱,相关村镇的供水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水厂,但是在管理生产,用房净化处理,设备等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管理人员往往都是农村承包户或者临时抽调的人员,并没有对其进行专门化,系统化的上岗培训,针对水厂的工艺流程并不能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专业化程度比较低。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很多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分散式的供水、小规模集中式供水等相关情况比较缺乏,基础薄弱,没有相对应的水处理措施和消毒设备,水质检查设备不够先进,往往需要进行人工处理,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其科学性,合理性严重降低,无法确保饮水的绝对安全。
3.农村饮用水工程运行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完善。并没有建立健全自身的饮水安全管理机构,大多数地方都没有成立自身的供水工程管理协会,同时也没有出台相对应的供水工程管理办法,未把村级供水纳入到整体系统的管理过程中。其次,管理运行经费不够充足。农村集中式供水的水费,征收标准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而征收难度很大,对于供水工程的持续稳定的运行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第三缺乏相对应的专业系统的管理人员。有针对性的结合农村安全饮水管理规范和相关要求,在水厂处理和管理过程中需要配备与之相对应的专业化的设备操作员,管网维修养护员以及抄表收费员等等相关职位,但是当前我国农村的饮水工程只是通过临时应聘的方式进行。有些虽然配备了专职的管理人员,但是其职业技能,综合素质以及业务水平等相关方面都不够达标,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对饮水安全质量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埋下很多安全隐患。
4.农村饮用水监测体系不够健全完善。因为农村集中式供水的水源相对来说是比较分散的,对此并没有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缺乏与之相对应的供统一化标准化的保护规划。与此同时,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所涉及的管理部门和管理职责不够明确,并没有真正意义上针对相关职责进行有效明确下分,在水源地周边并没有设置常规固定的检测点,针对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现状并不能着重把握,全面深入的了解,特别是针对农村集雨区的污染缺少更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
三、有效提升农村水质监测水准,确保饮水安全的对策
要在最大程度上有效关注农村的水质监测工作,确保监测结果和相关数据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在根本上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解决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其纳入到民生问题之中,从根本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决,以此在最大程度上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要结合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农村水质监测体系,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其监测效果和监测效率,同时,有效提升相关监测和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此充分确保农村的饮水安全。建立健全相关方面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提供制度化的保障,为饮水安全管理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奠定基础。除此之外,要进一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通过更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使相关设备和技术能够得到不断的创新和完善,以此呈现出更大的效益。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着重看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有效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要进一步提升水质监测水准,使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处理,在最大程度上为农民提供更安全的饮水服务,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喝上安全水,卫生水和放心水。
参考文献
[1]高俊才,积极推进城乡统筹供水,实现农村饮水安全[J],中国水利,2014.3
[2]金银龙,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事宜[J],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3
[3]尹宁;秦友燕;邓曼玲;郭彦,2010年桂林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调查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1,03
[4]钟格梅;唐振柱;张荣;黄江平;吕学军;张国汉;李洪兴;刘展华;黎勇;李裕利,“饮水安全计划”在广西农村水厂的应用研究[J]华南预防医学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