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装配式建筑幕墙是指采用工业化的预制装配式技术,选用合理的可装配式建筑幕墙体系,其主要构件和部品的制备都在工厂按工业化产品模式预制完成然后把组成部件带回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本文主要对装配式建筑幕墙应用优势及体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幕墙;技术优势;应用体系
一、前言
随着新的建筑技术以及材料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装配式幕墙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并且逐渐的应用于建筑行业。但是在一些建筑工业化发达的国家,其装配式幕墙早已经过了长时间的实验和应用,且目前,现代化的预制装配式件数产品已经可以高度集成建筑的各种功能,且建筑的形式和构建都非常的精致。由于我国的城市化速度在不断的加快,建筑需求量也非常大,因此,发展装配式幕墙也十分有必要,其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装配式幕墙的应用优势
与传统的幕墙建筑相比,装配式幕墙建筑具有很大的优势。传统建筑施工过程繁琐,施工环节比较多,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不仅如此,传统施工方法所消耗的材料也要更多,经济效益差,以上就是传统施工方法的缺点。采用装配式施工方法可以很轻松的避免这些问题。装配式施工方法的施工过程要比传统施工过程简单的多,这就使得施工过程变得更加灵活,这样不仅能降低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所造成的影响,而且还能更加符合委托方的心意,双方达成愉快的合作。装配式幕墙融入了现代化因素,防火和隔音效果都要强于普通幕墙,而且结构坚固,还有不错的防震作用,装配式幕墙能让用户有一个更好的体验,安全系数也要高得多。装配式施工方法因为操作简单还能最大化的节约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这样不仅可以让施工单位节省更多的人工成本,还能减少对施工工地周围居民生活和工作的干扰。
三、适合装配式建筑的幕墙体系
(1)预制混凝土挂板。将预制混凝土挂板与幕墙的构造方式相结合,即将两者的优点合并,将混凝土挂板轻量化,由原来的(50+50)mm以上厚度,改成30mm厚甚至更薄,即现在的幕墙新材料-纤维水泥板(参见JGJ336《人造板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和JG/T396《外墙用非承重纤维增强水泥板》)。将50mm厚混凝土内部钢筋网以更加纤细的玻璃纤维替代,这样在不影响外观效果且满足板面强度的情况下,板的重量得以大大降低。这层纤维水泥板作为外墙的装饰材料和防水层,相对于混凝土挂板墙体,还需要增加保温和室内装饰的功能。结合非透明幕墙的构造做法,保温层可采用保温岩棉或其他防火等级能达到建筑相应要求的轻质防火材料,固定于纤维水泥板背部。室内侧可采用室内常用板材,如纤维水泥板、硅酸钙板、轻质金属材料等作为室内装饰层。这种组合外墙板材不仅能够呈现清水混凝土的本身效果,还可以在色彩、形状、镂空效果等美观要求上以多种形式呈现。这种轻型的混凝土挂板均以幕墙结构形式实现。这种材料容重为18~20kN/m3,混凝土挂板容重为25kN/m3。在容重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前者厚度为30mm,后者厚度为150mm,两者重量相差近4倍。所以在外观效果和功能都能满足,甚至更佳的情况下,轻量化的混凝土挂板优于目前概念上的预制混凝土墙板。
(2)单元式幕墙。通过考察收集,建筑主体作为装配式形式呈现的建筑,其外形都比较简洁,外墙尺寸比较有规律,外立面装饰材料组合也相应的比较规则,这种建筑适合采用全单元式幕墙形式。全单元幕墙形式即幕墙的龙骨、外装饰面材、内装饰面材、墙体保温都在工厂组合成大板块,到现场进行吊装上墙。该处所说的全单元形式其面板不仅限于玻璃幕墙,其面板泛指不同材质的幕墙面板材料,如金属板材、天然石材、人造板材、玻璃等等、也可以是不同材料的组合形式。高度以一个层高为一个单元,宽度根据建筑效果及运输等条件限制确定。单元板块含外墙板(纤维水泥板)、保温层、内墙板,及支承龙骨系统。单元板块通过挂接形式整体安装,与主体结构连接,且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的位移。
(3)小单元幕墙。
相对于上面所讲的单元式幕墙,小单元幕墙是指仅幕墙龙骨组合成单元框架,面材以构件形式到现场安装。或者幕墙面板和室内装饰面板通过连接件组合成整体,龙骨体系以构件形式安装,面板组件在现场与支承龙骨进行简单挂接实现幕墙的整体性能。小单元幕墙适合外立面造型复杂,但幕墙结构体系有规律可循的建筑。考虑到本工程幕墙施工难度,为尽量降低幕墙施工的复杂性,确保施工质量,减少施工周期,节约工程成本,幕墙设计采用以下方式:采用砌砖的思维方式,将1200mm×600mm的内外墙板通过钢附框组合成小单元板块,该组合件兼具外墙防水、外墙防护、墙体保温、内墙装饰的功能。现场安装好横竖向龙骨后,作为小单元“砖块”的支承构件,将组合砖块逐块进行安装,并与横向龙骨上的角片进行螺栓连接固定。
三、装配式建筑幕墙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1)严格监督和管理建材质量。首先,严格管控玻璃建材质量。玻璃材料作为高层建筑单元式幕墙主要材料,在进行玻璃建材选择过程中,要全面掌握项目规划中标准玻璃型号。玻璃材料在投入施工前要对其四边进行加工打磨、中空性玻璃材料要严格检查边缘密封是否是双道操作。选择合格证书全、渠道来源稳定、质检评定报告合格的生产厂家,确保玻璃材料满足设计规定。其次,严格管控胶体结构材料质量。定期定时巡检胶体结构材料,进行相关实验分析胶体材料质量。对胶体生产厂家、胶体材料型号以及检验性能报告进行审核,杜绝胶体结构材料不合格现象。最后,严格管控结构建材质量。
(2)安装流程以及校正。幕墙要采用专车运输,并且在运输途中不能平放。车辆框架与幕墙主体接触部分铺设毡垫,减轻运输过程中摩擦和震动。玻璃幕墙顶部用花篮型螺钉拉紧固定。幕墙运输至施工现场后,要立即用毡布遮盖进行安装。螺栓中间布设橡胶减震圆垫。幕墙顶部的梁管焊接定位板,固定至悬挑长方形块状橡胶上,并用六角形螺栓加固。幕墙吊装完成后通过加垫、拧螺栓等方式进行垂直水平、横向纵向校正,确保玻璃幕墙主体横平竖直。
(3)安装阶段的质量控制。在装配式结构建筑现场安装时,施工质量控制的控制要点在于:构件控制点的设置、预制构件的进场检验、预制构件的安装及固定、套筒灌浆施工、连接节点浇筑等。首先对进入现场的预制构件,在外观、结构质量、尺寸偏差方面进行检查验收。结构质量的检验主要针是对预制柱、预制梁等梁板类的简支构件。装配式结构施工应事前设置好测量控制点,应严格按照深化设计图纸,在结构构件安装前对控制点进行复核。构件安装后,为确保构件的稳定性,应对安装好的预制构件进行临时固定。构件安装质量的检测,还需检查预制构件与结构之间的焊接或机械连接质量,后浇节点混凝土的浇筑外观质量及强度等。在主体结构装配化施工过程中,每装配化施工完成一层主体结构,都需要对施工完成的主体结构进行沉降观测和垂直度观测,并将沉降观测和垂直度观测数据作为质量控制的监测内容。
五、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在建筑行业中,建筑工业化是一种主要发展趋势,采用装配式工业化建造技术的建筑,可以节约资源和材料,减少现场施工对场地的需求,减少建筑垃圾、减少建筑施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而装配式幕墙的施工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在施工中要多方面的考虑其影响因素,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做好各装配式单元之间的连接与密封,保证装配式幕墙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蔡涛.幕墙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03):3-4.
[2]牛成,王泽群,解保健.建筑工程的装配式施工工艺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