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0期   作者:班瑞亭
[导读] 如今社会与科技快速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使人民在建筑工程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其中的施工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的建设也在加快。现场管理对建筑施工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开展具体工作过程中,科学有效的现场管理能够实现其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对施工现场工程质量和项目安全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为了进一步明确在建筑施工现场如何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特此展开本次研究。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问题;改进对策
        引言
        如今社会与科技快速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使人民在建筑工程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其中的施工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建筑施工行业由于其特殊性,安全生产的管理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显得尤为重要。对建筑工程来说,施工时期对现场的管理是整个工程管理中的重点,决定了施工安全和质量,更有关建筑企业的发展。但目前阶段的现场管理中有大量问题,如施工人员素质不高、企业组织结构不完善、缺少标准化管理这类问题都对施工现场管理造成了阻碍,不利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达成。因此,对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和改善对策进行研究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1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原则
        1.1合理性原则
        施工现场管理不能盲目进行,应从科学合理的角度出发,要把成本、安全、质量进度等要素进行综合考虑,使所有参与施工现场管理的人员都能有效地运用合理性原则。在具体的建设和组织过程中,管理科学和建设标准只有不断提高才能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1.2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大量行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制定相应的规范和规范原则。一些先进的公司在每个阶段都与业务流程和行动时间有关。从根本上讲,这些都是施工现场在日常管理中的行为准则。是公司应严格遵循的基本原则。
        1.3效益最大化原则
        根据研究的具体目标所开展的实际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我们可以发现,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施工企业为施工项目获取利润的愿望,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即所谓效益最大化原则。但是,必须指出,通过施工现场管理来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并不意味着没有底线来降低施工现场管理的要求。这主要是因为效益最大化原则是在标准和标准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一个深入到具体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各个方面的管理体系,需要在协调各方利益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效率。
        2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缺陷
        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也是目前建筑施工中的主要问题,很多管理者不能根据实际状况科学设置管理工作,在动工过程中对各个项目随意且带主观性调整秩序,导致施工工序混乱,增加了过程资源的浪费,对施工方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的损害。
        2.2工作人员素质较低问题
        在建筑企业的现场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普遍存在,调查显示,在我国的工程施工管理人员之中,农民工所占比例可达60%,而在建筑工程之中,这一比例更是超过了90%。并且,农民工自身的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并且对施工中的安全意识和专业知识也缺乏相应的意识,这种状况的存在不仅不利于保障建筑项目的工程质量,同时也为施工现场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进而使得施工现场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难以较好地实现,并且由此可能会导致建筑企业的收益收到影响。为此,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2.3设备与材料管理不够全面
        当前大多数施工企业在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上存在设备与材料管理不够全面问题,限制了管理水平提升,对建筑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设备与材料管理不够全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材料采购监管机制不够严格。个别施工企业缺乏相应材料采购监管机制,导致某些工作人员与材料厂家暗箱操作,使得一部分质量存在瑕疵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对建筑施工质量造成不利影响。还有个别施工企业缺乏材料采购计划制定,在采购前没有进行多家比对,导致材料成本相对较高,对工程施工整体质量提升造成不利影响。(2)部分施工企业缺乏相应材料进场检查机制。部分施工企业缺乏相应材料进场检查机制,使得一部分质量存在瑕疵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对施工质量造成不利影响。这种检查机制缺失主要包括对进场车辆管控不够严格、进场材料未做质量检查、检查情况未做记录等。(3)设备检修制度不够完善。部分施工企业缺乏系统性设备检修制度,导致部分在使用中的设备经常性出现故障,施工不得不停止,影响施工进度正常推进。
        3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增强现场安全管理
        确保土建安全管理得到期望成果,让施工有序进行需要对现场的日常巡检工作进行高度的重视。进行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最紧要的是确保现场的安全性,保障安全管理的落实需要加强日常的巡检工作。在巡检中工作人员应仔细检查施工器具、设备和用电状况,如果出现任何不安全因素需要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在巡检结束后应将现场检查记录内容加以整合,同时上报存档。此外,在使用设备前应对其进行有效的检查,规避任何安全问题的出现。与实际动工场地真实情况结合,对安全预警体系重新修订,推行项目责任制度。经过对安全预警系统的使用和对施工现场存在隐患的排查提前处置,从而提高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
        3.2工作人员素质较低问题对策
        建筑工程施工中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需要企业提高对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并考虑通过培训等手段来帮助现有的工作人员加强学习。对此,可以由企业开展员工素质培训,包括在岗人员培训、新入职人员岗前培训等等,通过这种培训来促进工作人员不断学习和掌握新建筑施工方面的各种理论和具体的实践操作技能,从而使其能够具有更高的施工规范意识和安全意识。与此同时,还可以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工作考核,利用这种方法来激励工作人员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此外,对于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岗位,可以采用施工人员持证上岗的方法来保证相关人员的素质能够达到岗位的实际要求。
        3.3优化设备与材料管理机制
        (1)完善材料采购机制。施工企业需要在施工前完善相关材料采购机制,相关会计人员对市场进行调查,掌握施工所需材料费用情况,合理测算施工材料成本,从采购支出方面对采购行为进行控制。施工企业完善采购环节监管力度,一旦发现暗箱操作加大惩处力度,同时奖励采购表现优异的人员,通过明确惩处机制,激励员工朝着积极正确的方向工作。(2)完善材料进场机制。相关施工企业可以从检查记录完善、材料质量检查、进场车辆监督等方面完善材料进场机制,确保材料质量。在材料记录完善方面,需要明确质量检查时间、地点、车次、采购人员、采购企业等,做好相关记录明确权责,确保质量。一旦发现不符合合同要求与建筑标准的材料坚决拒绝其进入施工现场,有效确保材料质量。(3)完善设备检修机制。施工企业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完善相应设备检修机制,可以设定1-7天检查设备一次,一旦发现设备出现问题第一时间进行更换,确保施工现场安全与施工如期完工。
        结语
        建筑施工中存在大量的安全问题,处理好施工现场的管理才能让企业建设有序、高效的发展。而对现场的管理牵涉各个方面,主要有材料、人员及制度方面的管理内容。对于这些问题需要给出对应的有效对策,并严格执行,从而提高管理效率,确保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谷鹏举,于龙,徐旭.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建筑安全,2020,35(3):28-30.
        [2]杨超.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20(3):148.
        [3]徐龙芳.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OL].中国建材科技:1-2[2020-04-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