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就是电气,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电气。同时国家为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大了对电气领域的投入,使得电气领域发展迅猛,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飞速发展的表面下的潜在危害,各种原因导致的误操作事故,一方面对于设备的运行、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另外一方面对于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因此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避免、应对电气误操作事故带来的危害,对于整个电气行业的发展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
关键词: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防范策略
引言
国家在电网上的投入加大,电网建设也风生水起。伴着电网的迅猛发展,变电站、电力企业、电力设备大量增加,也就需要大量电气操作人员。在电气系统中,现场操作的工作人员由于疏忽大意,错误地改变了电气设备正常的运转方式和运行状态,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生产事故,或损坏电气设备,或危害生产安全,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为了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从电力系统软硬件配置、操作人员综合素质、电力企业管理等多方面去探讨,以求达到电力企业低事故率甚至无事故的良好状态。
一、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分析
1.1人员能力水平不高
在进行电气设备的倒闸操作时就要要求电气运行人员具有较高的电网运行知识,而且还要对本岗位的规程和制度充分的了解,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有很多的电气运行值班工作人员,不熟悉设备和系统,并且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在实际的操作和管理中缺少经验,这些都会导致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而且在实际操作中操作人员工作态度不正确,对于责任意识不重视,操作过程中不认真,精力不集中,在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中,操作人员不重视检查细节,总是应付了事。在实际操作中没有核对设备的名称、操作规程、不核对模拟图,没有仔细的检查设备的送电条件,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对设备进行检查,都会导致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操作中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和标准进行操作,没有认真的填写与审核操作票,不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出现跳项、漏项的情况,也都会造成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1.2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工作措施执行不彻底
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是造成电气误操作的主要原因,在操作中要不断完善操作监护制度、巡回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这些管理制度不完善就会造成运行人员在工作中没有依据、操作中产生错误指导,最终导致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工作人员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及操作监护制度进行,监护人及值班人不认真验收工作票,到可能会导致操作票错误。在进行操作时安全措施十分重要,如果安全技术措施不规范,可能会造成误操作,比如说,在进行检修过程中停电范围不明确规范,就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接地线的位置不正确,没有起到预防的作用,可能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就算所有的规章制度都十分的完善,但是如果电气运行人员在实际的操作中没有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操作和落实,没有按照程序办事,遇到问题没有认真的思考,监护人没有认真监护,都会造成误操作的发生。防误装置是电气误操作的重要防线,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却没有得到重视,有的防误装置钥匙管理不善,随意解锁,这样防误装置没有起到相应的目的,是十分危险的,没有执行防误装置的安全管理制度,就会造成误操作事故。
1.3设备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对于一些电厂和变电所来说由于年头长,所使用的防误闭锁装置大都是机械式程序锁,由于使用年限过长、制造质量不佳、安装调试不良、使用维护不及时等原因,都可能造成防误闭锁装置失灵。在实际操作中,操作人员要对防误闭锁装置的性能、结构、原理没有掌握,在遇到操作任务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操作防误闭锁装置,可能造成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1.4生产管理不严格
单位的生产管理直接影响着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的概率,当一个单位生产管理十分的混乱,劳动纪律不好都会造成误操作,班组随意性强,值班人员不规范,出现问题不认真的对待,使误操作的概率加大。
二、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的对策
2.1操作人员
对于电气系统,国家有一个《电气安全工作规程》。规程所含的内容,电气行业的工作人员,从领导到一线操作工人都必须充分学习,融会贯通,认识到电气行业的特点。尤其是一线操作工人更应该按照规程规定去严格执行,并且保持一种严阵以待、持之以恒的态度,遇到问题及时反映,立即解决,不断完善操作流程,这也是对操作者自身安全的一种有效保证。
对于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随着各种高新技术的革新与应用也在不断提高。各种不同型号、不同厂家、不同时期生产的电气设备的具体操作也在发生或大或小的改变,这都是一线操作人员应该特别注意的。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操作人员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时刻关注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才能真正适应日新月异的电气系统,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操作者。
具体来讲:(1)操作人员应该不时地接受技术培训、操作技能考验,从理论上了解操作过程中每一个步骤、每一个举动所代表的意义,而且要能预想到如果操作失误可能会带来的后果及应采取的对策。(2)电力企业对于重要岗位应该特别指定操作人员,同时有相应的监管制度保障这个举措实施到位。(3)另外,每天关键时段的操作人员、项目、时间、地点等信息的准确记录与信息反馈也是一种可行的监管方法。
2.2设备
选择实用高效的电气设备,并且配备专门专业的技术人员予以管理和维护,在设备上的投入是生产效率与安全的重要保障。另外,企业需制定设备管理与监管制度,破除一些基于人为因素产生的疏忽和漏洞。
2.3制度化
系统规范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一个优秀企业的必备素质。从一线操作、现场监督、设备管理、员工培训到奖罚措施等各个细节和步骤都要制定出一套完备的制度,力求管理规范化、系统化。对于操作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要及时批评纠正,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要积极给予肯定和鼓励,用制度的优越性去弥补操作工人工作时的不足,调动员工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具体到电力企业上,对于事故发生关键因素“人”和“设备”的管理上应该有严肃科学的管理办法:对于人,应该有灵活的措施,从主客观因素上去刺激员工,帮助其认识到电气操作的重要、安全生产的严肃性。主观上,电气操作关系着人的生命安全,不仅仅是对企业的一份责任,更是对于个人及其家庭的责任;客观上,从奖惩制度、技能培训上激起员工提升技能、规范操作的兴趣和意愿。对于设备,就必须从实效的制度上去杜绝设备可靠性降低、年久失修等老化情况的发生,必要的时候可以翻新设备。
三、结束语
电气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轻者会造成企业财产损失,重者则造成严重的人身安全事故,所以企业相关操作人员应加强自身操作水平,尽量避免电气误操作。
参考文献
[1]郭飞虎.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与创新,2017(11):63.
[2]陈庚,冯海东,李哲.浅议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及对策[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7):97-99.
[3]阳平.浅谈电气设备误操作事故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7(25):78.
[4]吴锦源,权少静,江浩侠,等.电气误操作人因风险量化研究综述[J].机电工程技术,2015,44(8):13-16.
作者简介
陈祥师(1975.12.06),性别:男;籍贯:山东日照;民族:汉;学历:本科;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发电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