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中土建施工技术的现状及要点探析》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0期   作者:元才昌
[导读]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紧紧跟随着时代的浪潮开始了新的发展。
        摘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紧紧跟随着时代的浪潮开始了新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贸易交流越来越多,给予建筑行业发展的机遇也越来越多,在面对政策支持并且有利于建筑行业发展的大环境下,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标准的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这就需要强化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技术的操作条例,还应该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术的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监督整个的操作步骤,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得以顺利开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术现状;要点
        1对于建筑工程中土建施工技术现状
        1.1土建施工技术存在安全问题
        建筑工程能否顺利完工,土建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每一个工程的实施都离不开建筑工人的操作,所以在在土建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安全隐患都需要严格管控,保护土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在整个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安全的施工环境是每一个工程项目发展的根本。但是我国土建施工技术的现状是,技术相较于发展较好的国家来讲仍然是落后的,而土建施工技术的落后也直接导致我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系数较低,这样的现状不能让建筑企业较好的发展。
        1.2土建施工技术存在耐久性差的问题
        对于家庭而言,对于房屋的基本要求就是能够长时间使用的。而土建工程的特性亦是如此。但是就我国现阶段的建筑工程的施工项目想要保证工程交付后能够长期使用也就是保证耐久性这个问题来看,目前的土建施工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也就是说对于建筑企业想要提高工程的耐久性对于现如今我土建施工技术而言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挑战。由于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耐久性能较弱,也就导致很多建筑工程质量存在问题,比如说建筑工程多有断裂的问题,从而导致建筑工程不能达到标准。建筑工程中一旦存在质量的问题,那么整个工程以建完的部分也是不能交付使用的,这就需要建筑企业从新建造,这人导致人力、物力、财力都浪费了,并且建筑工程不能在约定期限交付,导致工程期限延后。这样的问题存在会使得建筑工程土建施工很难得到进步。所以说,保证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术的耐久性能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也是保障工程按时交付的关键。
        2建筑工程中土建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2.1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在正式进行土建施工前,需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一方面,要组织工作人员严格进行图纸会审,以便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施工设计方案。另一方面,要建立起完善的技术体系、管理机制,明确相关部门、岗位和人员的工作责任,编制合理的管理计划和施工方案等,以保证土建施工开始后得以顺利进行。
        2.2钢筋工程技术要点
        首先,钢筋加工。要严格控制钢筋原材料质量,经过检验合格方可使用,并根据设计图纸对钢筋进行裁制,钢筋下料的过程中,要注意其弯曲长度,搭接长度要留足。需要进行弯曲加工的情况下,要标明弯点和位置。其次,钢筋绑扎。检验钢筋的过程中,要检查其规格、形状和品种是否与施工标准相符。绑扎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顺序进行,预留好孔洞位置。受力钢筋搭接接头位置也要保证设置正确,需要将接头相互错开。绑扎底板钢筋的过程中,在底层放置好主受力钢筋,上层则放置副受力钢筋,准备好砂浆垫块,将其铺设在底部钢筋下,以保证钢筋稳定性良好。
        2.3模板施工技术要点
        第一,顶板模板的拼装。可以在模板内支撑钢筋处,选择合适的垫块设置好,避免钢筋出现位移的情况。内部设置的钢管排架,以横平竖直的状态来搭设,在纵横连通下使钢筋上下层支顶保持一致,要仔细检查连接件,保证连接足够牢固。第一排次楞枋料要与墙板紧靠,并严格做密封处理,避免漏浆情况的产生。

然后根据开间的大小科学确定顶板起拱尺寸,支护结构在架设中要调整好顶板下部支撑架,可以在支撑下设置垫块,以确保顶板稳定性良好。顶板施工中,在其四周模板铺设环节中,要保证模板密封良好,且要与墙保持齐平。第二,柱模板的拼接。安装过程中在基础上根据柱体尺寸将控制边线准确弹出,作为柱模板控制线的主要结构,应控制好纵轴线、横轴线和四周边线的准确度,弹线一般会超过模板宽度200mm左右以便于后续施工和检查。此外,还要控制好垂直度变化、强度等,避免拼装、施工环节变形。第三,梁模板的拼装。在拼装梁底模、侧模的过程中,要保证拼装的紧密性,梁侧的上下分别设置好纵向压枋,直接在立杆楞本上设置垫枋。如果梁模板的体积过大,则需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防护。第四,楼板模板的拼接。在其拼接中要保证其强度达到标准,控制好板底格栅尺寸、材料质量和架设高度等。
        2.4深基坑支护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年加快,高层建筑数量与日俱增,因此,深基坑支护技术也在施工当中得到普遍应用。目前,较为常用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包括:地下连续墙、复合土钉墙、高压旋喷桩、排桩、钻孔灌注桩等。以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为例,该技术是预应力锚杆、止水帷幕、竖向钢管、微型桩与深层搅拌桩或者高压旋喷桩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支护体系。其中,预应力锚杆主要是指锚杆机锚管、锚索等,止水帷幕的构成方式包括灌浆法、水泥土搅拌法、钻孔咬合桩法、冲孔水泥土咬合桩法。而微型桩主要是指直径小于400mm的混凝土灌注桩,或者是直接打入土体中的角钢、工字钢等种型钢形成的桩体。
        这种新型的基坑支护技术不仅适应能力强、适用范围广,而且支护效果好,施工成本低,在深基坑施工当中的应用频次相对较高。一般适用于开挖深度小于15m的基坑,适合的土质包括淤泥质土、砂质土、粉土或者黏性土。比如北京奥运媒体村以及广州地铁新港站的深基坑支护就采用了这种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通过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断摸索和钻研,深基坑技术类型不断增多,而且实际应用效果越来越明显。
        2.5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技术
        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技术具有建造速度快、投入成本小、节能环保等特点,逐步在建筑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该技术的施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外墙挂板吊装、叠合楼板吊装、梁吊装、柱吊装以及阳台吊装等。在施工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预制混凝土结构质量,同时精准计算抗震性能、梁柱承载力等技术参数。比如以梁吊装施工为例,施工人员首先应当确定吊点的准确位置,然后固定好挂钩以及锁绳,吊绳的夹角需要大于45度,当起吊系统形成后,空载提升至离地面500mm的距离,此时,施工人员必须对受力点、吊绳与吊钩的安全牢固度进行检查,确定符合施工方案要求后,方可进行起吊作业。在吊装梁体时,应当对梁的标高以及支点位置予以校正处理,避免误差过大,埋下施工安全隐患。在梁体吊起后,施工人员需要将梁体两端扶稳,使梁体对准中轴线,当吊钩停止摆动后,方可入座。
        目前,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技术尚处在探索实践阶段,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普及率在10%以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是,随着成功施工案例的逐步增多,这种施工新技术也日渐纯熟,加之在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号召下,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技术必将在建筑工程当中得到广泛应用。
        结论
        土建施工新技术涉及技术种类较多,而且各种新技术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也始终处于持续创新状态,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始终秉持与时俱进的态度,根据建筑工程类型、规模等信息,科学合理的选择施工新技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霍虹志.建筑工程中对土建施工新技术应用的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519.
        [2]李生旺.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建筑,2019(11):117~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