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四川射洪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射洪市 629200)
摘要:电的不断进步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最近几年,我国的国民经济进步非常快速,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各种家用电器进入了老百姓的家里,这就要求居民用电必须要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对于农村低压电压的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为了实现农村与城市可持续、协调发展,国家近年来逐步加大了对我国农村低电压治理及农网升级改造工作开展力度。
关键字:农村电网;低电压;升级改造;措施
1.农村低电压治理产生的原因
(1)在当前运行的农村电网中,部分线路建设时间早,建设标准低,虽然经过几次农网升级改造,但老旧线路台区仍占很大比例,部分台区供电半径大,低压线路和下引线(又称下户线,从低压线路至表箱的线路)线径细、设计标准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生产生活用电负荷增加,致使用电高峰期变压器不堪重负,低压线路电流偏大导致低压线路压降增大,从而形成末端用户的电压偏低,不能满足当前农村用电需求。
(2)经现场实际了解,线路老旧不堪,爆皮、断股、接头严重,线径多为2.5-4平方毫米铝线,线径偏细,导线绝缘皮进水或导线质量不合格容易导致导线内部老化、粉末化然后鼓起大包,此处电阻明显增大,发热,最后形成导线绝缘皮内部断路,造成停电。在供电所经历的上千起低压故障报修中,此种故障占很大比例,严重困扰了居民客户端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率。另外接头老化、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螺丝不够紧固等造成接触点发热烧毁都是农村低压故障抢修中的主要故障。
(3)农村地区,平时用电负荷较均匀,一旦到了冬、夏两季用电高峰期,由于取暖或降温设备功率较大,大功率设备分布不均匀,导致低压线路三相不平衡,加之负荷过大直接导致了大负荷相电压过低;另外,春夏期间农业机井排灌用电量占到全部用电量的30%,用户无可靠的无功补偿装置,导致线路末端电压降低。
(4)配变不在负荷中心,甚至在村外,势必造成供电线路过长,供电线路过长会造成压降过大,如果超出-7%-+7%的电压差(+7%时电压为235.4V,-7%时电压为204.6V,电压差235.4-204.6=30.8V),即使调整变压器分接头,也无法满足正常电压合格率。
(5)部分地区单位电压、无功监测管理相对较弱,电压监测分析和功率因数管理不规范,调整不及时,电容过补偿时,会造成线路末端电压过高,尤其是在春节工厂停工期间,10kV线路过补偿导致10kV线路末端电压升高,然后电压通过变比为10/0.4的变压器变为低压时,实际电压超过0.4kV,造成低压侧电压过高,另外110kV和35kV变电站的10kV出口电压也直接关系到10kV线路电压,同样影响着居民客户端电压质量。
2.农村低电压治理及农网升级改造
2.1管理措施
(1)全力加快现有农网升级改造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投运、早收益。
近年来,供电公司每年都有一定规模农网升级改造、新农村电气化、大修技改等建设项目投入。在项目确立过程中,供电公司紧紧围绕地方政府确立的小城镇、美好乡村、居民永久居住点,给予政策倾斜,优先保障规划区域农网升级改造建设,从而有效避免了建了拆、重复投资的被动局面。在施工管理过程中,为克服专业施工队伍力量有限、任务重、协调难、农耕季节影响等原因不利因素,导致项目建设周期长,甚至由于个别农户无理要求,导致整个台区难以投运困局。黄化供电公司一方面紧紧依靠地方政府,发挥当地镇、村两委及地方供电所协调优势,另一方面,对协调积极主动、效果突出的地方乡镇给予下一年度投资规模倾斜,催生地方政府协调积极性。对施工力量不足问题,供电公司积极整合供电所施工资源,要求供电所施工力量全面参与下户线改造分工协作,力争项目建设在最短时间投运,避免工程协调“夜长梦多”,确保每年电网建设项目在“迎峰度冬”关键时刻来临前投运。在建设标准上,通过三级验收严把标准质量关,确保升级后电网满足设计要求,彻底解决改造后区域低电压问题。
通过数年实践,供电公司每年用于农村配网改造资金规模都在3000万元以上,个别矛盾凸显区域得到彻底解决,并确立示范作用,充分发挥了新改、新建电网线路在解决农村供用电矛盾中的典型作用。
(2)重复利用拆旧资源开展特定区域配变分容布点
针对暂时没有列入改造计划,地广人稀、供电半径长、负荷极差大的低电压区域,供电公司积极利用农网升级改造置换下的小容量配变、拆旧导线新增布点,小容量配变、拆旧导线被再次利用。在高标准改造投入资金难以满足用电需求的情况下,曾经的“小容量、密布点”农村配网发展战略在没有规模集中居住点的偏远地区依然切实可行。实践证明,在特定区域,台区分容比简单的台区增容对供电半径过大地区电能质量提升更为有效。
(3)集中整改供电最后50米“卡脖子”线路。
数年来,供电公司依据农村地区抢修特点分析,其中八、九成农村供电故障都是发生在下户线及表箱以下部分。一、二期农网改造的下户线线径细,多表位下户线压降大乃至烧毁时有发生。同时,部分村庄单相供电,三相四线延伸不够、缺少三相负荷平衡调整手段也是低电压产生的重要原因。为此,供电公司要求基层供电所利用农网维护及拆旧材料,对低电压严重的局部区域,参照农网升级改造下户线改造标准,实施整体改造;对三相四线延伸不够的,增加两相供电,分相调整平衡供电。
(4)全力引导错避峰、节约用电。
针对一时难以解决的用电高峰时段出现的低电压现象,及时上门宣传解释用电形势,引导客户错避峰、节约用电也可缓和矛盾,取得理解。供电公司通过电视广播公告、人大、政协代表观摩座谈会,向地方政府领导主动汇报、客户走访、电子显示屏常态宣传等多种形式,取得用电客户及分管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同时,针对客户的投诉抱怨,第一时间上门沟通,并给予力所能及的整改,力争对客户抱怨做到在可控范围,避免矛盾激化。
伴随着村民维权和要求服务意识的提升,从根本上解决供用电矛盾,还需要我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入手,加大电网改造投入,科学规划,有序推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合格电能支持。
2.2技术措施
(1)结合地区现状,综合考虑经济性和可行性,按照“小容量、 密布点、短半径” 原则,新增10千伏配电变压器布点,缩短低压台区的供电半径,尽可能使其控制在500米以内。
(2)对有“低电压”现象的台区导线截面进行更换改造,改善导线材质,增大导线截面,按照国网公司标准低压台区主干导线截面不小于120平方毫米,分支线路导线截面不小于70平方毫米,台区改造要求四线制供电达到90%以上,全面提升低压台区的供电能力,满足未来负荷增长需求。
(3)针对台区供电半径过长且无法进行新增变压器布点的台区,适当进行使用高过载配变,供电距离较长且在10户左右及以下的客户处可采取加装低压调压器方式调解电压,保证台区偏远用户的供电质量。
(4)综合公用配电变压器加装低压无功补偿。100kVA及以下变压器宜配置60Kar的无功补偿装置,100kVA-315 kVA宜配置120Kar的无功补偿装置。
(5)对于配变平均负载率低于25%、电压波动过大的季节性“低电压”问题,可考虑使用有载调容、调压配电变压器。
(6)对10千伏线路供电半径过长引起出现低电压现象,可以采取配电变压器挡位调整等措施,还可以增加10千伏线路加装无功补偿装置,降低10千伏线路电压损失,减少对用户电压质量的影响。
3.结束语
我们将结合 低电压实际情况,边治理边学习探讨,吸收和总结先进技术经验,为解决低电压提供有益探索,加快农村低电压治理及农网升级改造。
参考文献:
[1]廖华兵.深入推进“低电压”综合治理逐步提高供电电能质量[J].科技视界,2017(31):28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