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邮编266100)
摘要:电站锅炉炉顶密封技术好坏直接影响炉顶是否出现漏烟、漏灰、漏热等问题。哈密大南湖工程施工中,施工技术人员从密封结构入手,充分考虑炉顶管屏穿顶棚密封区域的结构特点,通过采用柔性密封技术,有效防止了锅炉运行时炉顶“三漏”现象,提高了热效率,降低了煤耗,改善工作环境和增加电厂收益。
关键词:ISOMEMBRANE 柔性 密封 应用
1引言
目前电厂对锅炉漏风漏灰的解决办法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密封办法,但该工艺并不能有效地解决锅炉运行时炉体热态膨胀所带来的漏风漏灰问题。当因外界负荷变化,锅炉进行调峰运行或起停时,由于锅炉本体各受热面管材不同,内部介质温度不同,所以必然存在膨胀与收缩,其热交变应力是极其巨大的,采用国内原有传统密封技术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因炉体膨胀所产生的漏风漏灰问题,而且原来的密封方法也会给电厂带来很多不利的后果。
2实践过程
哈密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采用ISOMEMBRANE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ISOMEMBRANE技术是专为出现的飞灰泄漏问题而研制的,是一种具有很强柔韧性和弹性的灰密封技术。它是基于一种以专门密封材料而达到密封效果的。该技术在分考虑了各国实际应用炉顶的不同及当前电力系统运行锅炉本体结构的复杂性、密封结构的多样性、使用煤种的不确定性以及运行控制的不稳定性等等。
2.1密封技术对比表:
![](/userUpload/AA(5127).png)
2.2施工工艺
2.2.1理论原则:陶瓷纤维密封层必须能动态地吸收调整锅炉本体发生的长、宽、高三维方向的膨胀而不是硬性的遏制膨胀。
2.2.2工艺原则:ISOMEMBRANE®(塑膜防漏)密封技术是一种由多层高密度陶瓷纤维组成的夹层结构,其外部加固一层金属网,并视现场情况决定是否浇铸耐火浇铸料以形成保护性外壳结构。
2.2.3施工原则:采用丹麦ISOMEMBRANE®(塑膜防漏)密封技术,把所有可能产生的膨胀点即泄漏点置于密封层的中心点上,确保陶瓷纤维密封层能完整地吸收三方位的膨胀。在各部位穿墙管处保证吸收锅炉设计的膨胀量,ISOMEMBRANE®(塑膜防漏)密封层必须根据锅炉各密封部位采取自然成型、平滑过渡的方式铺设,禁止采用平铺方式。
为了密封质量以及工期要求等原因要求保留锅炉厂设计的一次密封及二次密封,使其能为上面的挠性密封层遮蔽高温烟气的直接冲刷。吸收调整膨胀量的任务由ISOMEMBRANE®(塑膜防漏)挠性密封层承担。此外此种做法还能保留原锅炉厂设计方案,减少可能因此产生的工期延误等情况。
3施工工序和方法:
首先在炉顶鳍片上焊接不锈钢钢钉,其主要作用是为固定菱型不锈钢网。钢钉长度为150mm,内侧间距为220mm,外间距为150㎜左右,内侧呈交错排列布置(根据现场情况),每平米不得少于12根,并将焊渣等清除干净。钢钉要求双面焊接牢固;
根据丹麦ISOMEMBRANE®(塑膜防漏)密封技术要求,对所要修复工作面在清洁基础上对金属密封板及穿墙顶管露出300mm以下部位作除锈打磨工作,使所修复工作面达到无尘粒、无锈迹状态为止。
浇注微膨胀耐火可塑料层,要求厚度为80㎜(屏过以外的部位均比锅炉厂原设计加厚,屏过按锅炉厂设计原厚度)。铺设可塑料前要在垂直管处刷涂沥青,保证可塑料与管子的径向留有膨胀余量,不会影响管子的径向膨胀。(微膨胀耐火可塑料层主要作用是防止烟气直接冲刷柔性密封,起到保护作用。
首先在管与管之间用裁好的条形陶瓷纤维涂满纤维粘合剂后进行填充;
然后铺设涂满高温粘合剂的陶瓷纤维棉3层(分别为25mm、13mm、25mm),陶瓷纤维密封层与被密封表面(包括金属管壁、金属密封板与其它锅炉原始密封层)之间必须均匀涂抹纤维粘合剂,厚度一致,在其侧面接缝处同样涂抹纤维粘合剂。
穿墙管高度方向及水平部位的密封延展严格按照图纸进行。
当在管排较密时(管排排距小于200mm时),管排之间必须U型方式填充陶瓷纤维。
在陶瓷纤维外表面铺设菱形不锈钢网一层,其作用为防止密封面遭受热冲击而增加钢性强度。钢网以完全覆盖陶瓷纤维密封层为准。
所铺设的钢网穿过钩钉,采用方型逆止卡片、圆形垫片固定钢网于钩钉之上,压紧密封层,并将圆形垫片焊接在钩钉上以紧固密封层。钢网之间采用不锈钢连接环连接。
在管排的高度方向上用不锈钢丝将每根管子与其外部钢网捆扎牢固。对管间距大于50㎜处用钢丝穿过管间将外部钢网捆扎牢固。
4结语
采用柔性密封技术能够适应锅炉在高温条件下的变工况运行,密封性能优良,保温效果好,从而收到显著的经济技术综合效益。
严格施工工艺是保证炉顶柔性密封保温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对每项施工工艺环节都应按预先制定的技术措施和质量标准认真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崇;大型锅炉顶部密封设施分析〔J〕;中国电力;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DL/T776-2001火力发电厂保温材料技术条件〔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