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交叉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0期   作者:庞国强
[导读] 本文中就针对于交叉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技术的分析和探讨,对于其施工工艺和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道路要求不断提高。目前,道路桥梁施工作业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国民基础建设工程,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中都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帮助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提升,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道路桥梁施工作业的创新技术也在施工工作中有了一定的应用,但是创新技术等如何进行高效的使用还是有待思考的问题。本文中就针对于交叉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技术的分析和探讨,对于其施工工艺和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道路桥梁;交叉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拥堵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世界各主要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城市中都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和挑战。事实上,交通信号定时是适当决定信号周期和有效绿灯时间或其他因素的技术,涉及各种交叉口、交通流量等因素。采用固定周期和固定分离算法的传统交通信号定时模型效率较低,这不可避免地将导致拥塞问题。因此,城市交通网络中单个交叉口实时交通信号定时模型的设计对于提高道路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中提出的交通信号定时模型是关于最小化车辆平均延迟和交叉口处的停止数量而构建。在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引入了状态集、动作集和激励函数的强化学习方法。临界交叉口控制(CriticalInter-sectionControl,CIC)使用实时交通数据来更好地将绿灯时间分配到拥堵时刻。建立了多阶段交通流量实时动态模型,并利用GA优化方法确定了下一个周期中的每个阶段的时间。使用当前周期和之前的周期中的交通流量数据,并且可以通过线性预估计方法来估计下一个周期中的交通流量。
        1道路桥梁交叉工程概述分析
        在交叉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因为道路桥梁实际作业情况方面的差别和需求,技术的使用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尤其是其施工工作不仅仅涉及到道路与道路的交叉问题,还有可能出现较难处理的道路与铁路的交叉问题、道路与管线的交叉等问题,这些情况的出现为道路桥梁交叉工程的处理带来了施工方面的难度。施工作业人员需要根据实际交叉工程的情况进行分析的工作,确定好交叉工程施工的特点和要点,从而进行施工技术的确定。在分析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图纸分析、实地测量、合理的管理方式进行施工作业质量的提升。道路桥梁交叉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也受到了许多外界影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公路的流量、功能、等级等都是十分重要的考核和影响的因素。
        2道路交叉口的种类
        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络不可缺少的成分,绝大部分的道路交叉口都会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城市道路交汇,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等交通流都会汇集于此,然后再转向、穿行。根据交叉口的几何形状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十字形、T字形、环形及其演变而来的X形、Y形、错位、多路交叉等,其中,十字型交叉口在城市内最为常见,且其构型简单,组织管理也较为方便。根据渠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简单交叉口、扩展交叉口及渠化交叉口。简单交叉口往往交通量比较少,存在于城市中的一些车流量与人流量较小的支路或者是一些街巷内,扩展交叉口则一般适用于交通繁忙、有排队现象存在的交叉口,而渠化交叉口则可以适用于那些左转交通量与直行交通量都较大的交叉口。也可以根据交叉口处管理程度的不同分为三类:无控制交叉口、主路优先控制交叉口及信号控制交叉口。
        3道路桥梁施工交叉工程的施工技术分析
        3.1左转弯车道的设计
        对于公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左转弯车道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通常将其设计成渐变段、偏移段等,每一段的长度和宽度设计需要综合考虑道路条件、车速等各种因素。例如,左转弯车道可以设计成鱼肚左转车道,在道路的中间还需要设置分隔带,路基在进入到交叉口后要拓宽,可以达到增设左转弯车道的目的,也能够有效起到限制车流的作用。还有一种是简易鱼肚式左转弯车道,该种设计模式应用在道路交通流量不大的情况下,道路的通行条件受到一定限制,通过在交叉口的范围内拓宽路基,会有渐变式的左车道出现。针对不同类型的左转车道设计,都需要结合车辆的速度、交叉口的地形条件等进行设计,同时需要结合实际的路段情况,调整各个路段的长度。
        3.2完善道路标志、标线
        正确设计及完善道路标志要统一和规范交通标志的颜色、规格以及设置方式,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科学化、规范化的设置,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认真研究,严肃设置合适的标志大小、规格、形状以及正确的设置位置。要结合道路的交通需求及状况科学合理的对交通标志的设置做出规划。也要合理安排多个连续的交通标志的设置,考虑多个连续设置的交通标识能够递进的,精确的传递交通信息给道路使用者,要注意信息传递速率和传递的先后顺序对道路使用者理解和辨识交通标志的影响。


        3.3道路桥梁交叉公路线形
        道路桥梁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技术的使用最终都要服务于施工作业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交叉公路施工技术的选择过程中,更需要注意施工标准的问题,从而进行施工质量的提升。在日常的施工工作过程中,都需要在合适的角度进行交叉作业施工技术的线性条件分析,从而确定好分析工作的角度,也保证交叉施工技术能够更好地进行道路桥梁施工作业的进行。在整体的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因为公路的坡面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也影响到了施工作业方式的选择和质量。在较为平缓的地区施工作业的过程,交叉路线可以较为方便的进行圆曲线的设置工作,尤其是其坡度作业的情况要符合质量方面的要求。如果不进行施工标准和施工质量方面的考虑,就有可能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公路纵断面的问题,也会影响到后期的工作。在纵断面问题的处理中,外界因素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交叉作业的施工环境和周围基本的施工条件都需要进行调整,从而将纵断面掌握在一定的范围内。
        3.4妥善处理非机动车交通
        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交叉路口,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前行方向一致。并且非机动车专用车道的直行信号灯与左转信号灯也与机动车道与人行道的信号灯一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以非机动车和行人一体化的理念来对分流进行设计。(1)为满足交叉口非机动车巨大过街需求,可在交叉口人行横道前或后不影响车辆行驶的空间设置非机动车待行区。(2)对于非机动车流量大的干路交叉口,可利用人行横道前空间设置非机动车左直待行区,等待面积不宜小于40平方米。
        3.5导流线的设计
        较大空间的交叉路口会相应增加冲突的范围。如果没有引导,对道路交通的运行和控制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促进交通顺畅并限制车辆的随意性,有必要在交叉口处设置导流线以限制流动位移路径。在因为入口道路扩大和车道错位而导致的道路中心线偏离地段,需要设置直线交通引导线。并且将左转变引导线设置在多相控制的交叉点处。
        3.6完善行人过街安全设施
        在进行交叉口安全改善时,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的增加或改良交通安全设施。例如在路幅较宽和人流量较大的交叉口通过搭建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方式从空间上把行人和车流分离开来,在保证行人的出行安全的同时也可以加快车辆通行速度。在视野较差或者无信号的交叉口设置反射镜,用于补充交叉口机动车驾驶者的视线。在未设置人行横道的路口通过设置隔离栏或者种植植物带,防止非机动车及行人穿行车道。
        3.7交叉口工程改造
        首先,要对进入交叉口前的道路加以标识,在距离交叉口适当的位置设置相应交叉口提示,保证能够清晰的观测到交叉口的信号灯状态以及车辆的停驶情况。再者,要对设置不合理的车道数量、宽度等加以调整,由于城市道路用地等方面的限制,可以根据具体规则进行适当修整。最后最大程度的减少行人和车辆的摩擦,也以通过修建地下通道,搭设天桥等方式。
        3.8注重公路交叉设计的协调性
        有关公路交叉的设计,应根据不同地区的道路功能做好相关的设计,需要做好对不同道路之间的协调安排,设计人员在进行道路交叉设计时,需要与相关的道路建设单位进行联系和交流,在公路交叉设计方面需要兼顾到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需求,有效确保公路交叉设计的合理性。另外,还需要做好交通量预测,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的技术标准和工程设施规模,有效确定路线之间的交叉方式,做好合理的交通量预测。
        结语
        城市互通立交不仅是交通出行的重要枢纽,同时也是城市景观的名片。但立交的改造控制因素较多:立交间距较小、周边用地紧张等,因此,城市立交的改造尤其应得到重视。理想的城市立交应该具有较高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满足经济美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乐建元.公路平面交叉口设计[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41(10):63,65.
        [2]罗凯.公路平面交叉设计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1):5-7,13.
        [3]孙超,陈小鸿,张红军,李文斌.基于速度管理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7(03):155-163.
        [4]范庆国,张秀梅.道路交叉口渠划设计要点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41(07):12-13.
        [5] 闫飞,田福礼,史忠科.城市交通信号的迭代学习控制及其对路网宏观基本图的影响[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6,33(5):645-652.
        [6] 李乐.地铁信号ATO系统与车辆牵引制动系统之间跟随性延迟问题的研究及建议[J].建材与装饰,2017(43):136-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