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李靖婷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6卷9期   作者:李靖婷
[导读]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是公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机械设备的应用增强了工程建设的机械化能力和自动化水平,缩短施工工期,提高工程建设效率,然而,随着机械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也对其安全管理提出了严格要求。
        摘要: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是公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机械设备的应用增强了工程建设的机械化能力和自动化水平,缩短施工工期,提高工程建设效率,然而,随着机械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也对其安全管理提出了严格要求。
        关键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对策
        引言
        在各类建设工程项目中,机械设备都是非常重要的工具,是施工活动开展的关键载体。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直接影响到工程成本、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等方面。而在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背景下,工程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更加重视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使其可以为工程建设服务,发挥出更大作用。
1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现状
        1.1工程机械设备配置不合理
        建设工程的发展对项目的建设速度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施工企业已有的设备不能满足施工需要,要及时配置新的机械设备。对设备的配置方法选择不合理,未进行细致的工程经济规划,如花费数百万购买价格昂贵的施工设备,但实际使用频率低,造成设备的搁置,而对一些需要长期使用的设备又采用租赁的方式,总共花费租金甚至超过购买设备的资金。受设备市场调研不充分、采购流程不规范、采购人专业能力不强等因素影响,导致购置的机械设备质量不达标。
        1.2工程机械设备操作使用待规范
        工程机械设备属于高科技含量设备,对其操作必须按照严格的操作规程来进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使用中只追求短期效益,抢工期,赶进度,加之管理人员对设备操作使用监管工作不到位,导致机械设备未得到良好的维护,严重影响施工质量,甚至造成安全事故。施工人员未经过系统专业的训练,操作技术水平不高,对设备操作精度不足,施工质量难以满足预期。不注重对设备的保管和存储,加速设备的老化与损坏。
        1.3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待完善
        尽管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管理制度的缺失严重影响了管理质量。许多企业未设立专门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部门,由公司总部或项目部进行管理,或者直接将管理工作交给维修部门。公司本部直接管理过于宏观,条理不清晰,难以落到实处,会出现权责不明,强制性不够等问题。项目部为了降低工程成本,保证工程进度等原因,不重视设备使用期间的维护和保养,当工程机械设备出现了质量问题后,由于没有相关制度的支撑而难以问责。
        1.4管理人员管理意识和能力待加强
        管理人员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当结构简单、性能单一的传统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后,通过维修或更换零件就可以恢复使用,所以往往容易忽视对其的维护。为了完成施工任务,加之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导致设备超负荷作业,严重影响其工作寿命。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会通过租赁的方式引进一些先进的工程机械设备,由于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导致管理上的疏忽。对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组成构造认识不深,仅进行了短期的培训就投入使用,设备出现故障之后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影响工程进度。
        2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对策
2.1规范操作流程,实现科学管理
        要加强对机械设备操作过程的管理,细化操作规程,实行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包机的制度,加强部门间的交流协作,建立安全事故处理应急机制,制定奖惩措施,将责任落实到人,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对一些特种设备的操作要求持证上岗,定期进行施工人员技能培训,严格进行操作技能的考核,对不合格者实行末尾淘汰。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智能化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体系,对设备的性能、运行、检修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
        2.2强化设备使用监管
        针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不当和不合理的问题,建议施工企业要尽快建立起必要的使用监管制度。

例如,首先要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知识培训,内容包括机械设备的规格、性质、功能及负荷值等,让每个操作者清楚如何规范操作机械设备;其次,在设备的养护方面,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技术操作人员的养护知识培训,做好日常的检查,严禁出现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下工作的现象,将具体的管护责任落脚到人员身上;再者,对于机械设备的日常清洗与调试要做到定时定点,对设备的磨损部位进行润滑与防腐养护处理;最后,施工单位在将设备投入使用前,要认清设备的使用年限、运行负荷、使用条件及设备功效等标签,针对使用年代过久的机械设备要申请施工方进行淘汰处理。
        2.3及时更新机械设备
        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体系缺乏的现状,我国施工单位应该建立专人专机的管护制度,保障每一台机械设备都有专人维护和管理。尤其是针对使用寿命较短的机械设备,施工方应该安排专人专管,定期对老旧的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施工管理方与机械维修部门应该做好日常的工作沟通,做好定期机械设备的功能检测与维修,及时更换损坏、老旧零部件,维持机械设备整体功能的完整性,以促使其继续帮助施工。
        2.4完善管理制度,进行全程管理
        企业要设立专门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合理统筹部门人员的专业背景和职称配置,根据企业规模、特点、发展方向制定长效管理机制。落实机械设备购置、进场验收、安装、使用全过程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划分,实行绩效考核。设备进场验收要按照装箱清单,对关键零部件的检验试验报告要进行核对验证。安装后要进行试运行,重视对设备清单、设备使用说明书、施工图纸等文件资料的管理。使用中要注意做好使用监控及运行状态记录,发现问题立即停机检修,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2.5强化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程机械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在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给设备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具有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高素质管理人员。企业要加强对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邀请行业专家来企业讲座,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使其了解工程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掌握先进机械设备的结构和操作,树立科学的管理意识,推动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
        2.6优化设备配置,降低管理成本
        工程机械设备由于长期的使用消耗,其性能有一定的寿命期限。当机械设备老化后,频繁发生故障导致维护成本逐渐升高,要及时进行更新换代。规范设备购置工作,采购前结合项目工程量、施工条件、质量要求制定详细的购置计划,结合机械设备的价格和使用频率进行分析,确定租赁或购买的配置方式。租赁机械设备时要核算维修养护成本,降低管理成本。购买机械设备时要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选择信誉度高的供货厂家,规范采购流程,加强对采购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
        3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许多大规模和高难度的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展,科技含量高、结构复杂化、施工自动化的工程机械,逐渐取代了传统单一生产方式的设备。我们应要完善管理制度,进行设备购置、进场验收、安装、使用的全过程管理;加强管理人员技能培训,树立科学的管理意识;优化设备配置,合理选择租赁或购买的配置方式;细化操作规程,建立智能化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廖茂武.提高工程机械管理与维护工作策略[J].四川建材,2018(2):211-212.
        [2]代绍军.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建筑机械化,2018(7):64-66.
        [3]吕运丰,唐积,蒋文成.工程机械设备现场管理的新办法[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11):15-16.
        [4] 赵义屏.工程机械设备维护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7(28):193-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