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水利水保工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水利水保工程的实施现状,研究了水利水保工程在地方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水利水保;社会主义新农村;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发展生产、小康生活、文明乡风、整洁村容、民主管理。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水利水保工程对国家和人民都有巨大的利益,那么水利水保工程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否有作用,又有什么样的作用,以下简单分析。
1.相关背景分析
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建设对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地方政府部门应重视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尽管目前我国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建设还存在一些困难,但只要有关建设队伍能够采取科学的措施加以解决,最终将提高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建设的质量。2005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伟大行动启动并付诸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时“十一五”规划的重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7年的第19次党代会讲话中表示,他决心打赢反贫困斗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扶贫是关键环节。2018年,水利部发布《水扶贫200号文件》,提出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问题,不断完善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支持更多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提高贫困地区水利管理能力,提出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和水土流失严重的贫困地区优先拨款。
2.目前我国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建设存在的难题
2.1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建设资金筹措较为困难
农村水利水保工程是一项造福人民的优秀工程,但工程建设过程复杂,涉及的技术类型多,技术部门多,建设所需资金相对较多。在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建设中,各级政府需要专项资金,但这些资金往往难以满足实际工程建设的需要,导致工程建设进展缓慢。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农村水利水保建设投资保障机制,最终导致农村水利水保建设实际过程中相关资金没有有效纳入保障机制,最终导致所建设的农村水利水保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得到科学保障,减缓了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在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都需要财政支持。如果农村水利水保工程的造价管理不够科学,最终造价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反映出更好的效益。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工程造价控制措施很多,如施工技术的应用、新材料的引进、施工工艺的规划等。特别是广大农村水利水保建设专业技术人员,应继续开展技术研究,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并在农村水利水保建设项目中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此外,有关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建设单位应积极与对口单位沟通,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和先进技术,积累丰富经验,相信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质量将得到全面提高。
2.2农村水利水保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不够科学、规范
通过对我国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建设的实际观察,可以看出,由于建设工地位于农村地区,一些基层政府对此类工程重视不够,致使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建设存在诸多隐患。大多数基层政府不能有效地执行这些标准,因此标准体系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一般由当地群众自办,经费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此外,从事农村水利水保建设项目的工作人员没有建筑专业知识,没有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建设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比较传统,也导致农村水利水保建设项目质量低下。
3.水利水保工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3.1夯实农村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1950年以来的第一个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的前身——中国西北的诞生,是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在某个地方进行长达数十年的综合治理的前奏。20世纪70年代,在作者居住的地区建立了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该地区是变土高原典型的丘陵沟壑地带。这个地区的人口约为177,100人,其中147,000人是农业人口。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初期,全区退耕还林面积达到148.3万亩,山地绿化,但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人均基本农田面积仅为2.17亩。
对于农民来说,耕地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所以从2013年开始,该地区开始“沟生态用地为民生”,建设高标准耕地2.3万亩。2017年,当地农村对小流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理,形成了近40亩可满足大型农机作业的果坝农田,支持排涝工程,旱涝防收成效显著,从早期300-400斤到亩产约1000斤。全区在整理建设用地上形成了1万亩良田,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并结合农业产业发展,建设了353个流域、1679亩经济林、1280亩饲草草地、97852米生产道路、39468米田间道路等农村基础建设,增强了农业发展的后劲。
3.2调整产业结构,助力脱贫攻坚
随着水利水土保持工程的逐步实施,该地区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工程取得了可喜成效,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建立了水土保持生态农业实体模型,开发了补充水分灌溉、优质高产栽培、林草植被恢复与建设、水肥有效转化等技术体系。在具体的综合治理过程中,形成科研单位、市县政府、示范区有关单位和农民三位一体的机制模式,成功培育了“农业+苹果”、“农业+畜牧业”、“农业+经济林”、“水资源开发利用”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经济建设模式。例如,一个当地村庄建立了一个专业村、一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和一个旅游扶贫示范村。生态农业示范区已接待游客65万余人次,乡村旅游效果明显。休闲生态旅游农业基地是以合作+贫困户为模式,建设蔬菜水果专业合作社,新建温室105个,成为当地最大的温室点。另一个乡村文化底蕴深厚,沿着畜牧业之路,以突破饲料营销、基地建设、产品整理、市场营销四大体系为核心,以驴+羊为代表,建立畜牧业品牌,实现万元以上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
3.3改善生态与群众生活环境,展现新貌
近几十年来,该地区实现了沟道耕作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农田水利、生态建设、精准扶贫等民生工程相结合,在全区28个贫困村累计建设基本农田7018亩,新建温室353座,经济林果1679亩,饲草1280亩,新兴路97852米,72,125m的泄洪渠,12个重点水土保持工程,22口大机井,2460亩苜蓿种植,1359亩紫穗槐,1697亩锦鸡儿,不仅建成了绿色廊道,还恢复了山水的美丽、鸟语花香。同时,将民生工程结合到当地农村生活环境调控中,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迹。例如,一个地方村通过引水排水、卫生间污水、推广普及双翁漏斗厕所,并建立了一个小型污水处理厂,2017年,该省荣获美丽宜居示范村称号。可见,随着水利水利工程的深入,人们的生活环境将进一步改善,生活和生产将更加方便,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将进一步提高。
3.4密切干群、党群关系,构建农村文明新貌
随着水利水保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民受益匪浅,在当地群众心目中,水利水保工程已成为富裕工程,满意工程。以科研单位、机关和农民三位一体、政府部门为纽带、科研单位为保障、项目为沟通桥梁,通过精准扶贫、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项目建设和技术培训,实现了县级民主管理,提高了农村人口素质,加强了睦邻友好,开创了农村文明新局面。
4.结语
总之,水利水保工程是一项造福国家和人民的重大工程。通过笔者所在地区水利水保工程的实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推进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此,根据省委、省政府和水利部门的有关要求,针对某些随机地点的特殊情况,继续开展水利水利工程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周进春,.浅析水土流失危害及水土保持作用[J].科技与企业,2016,(6).
[2]吴艳玲,.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与国家粮食安全——基于东北黑土区县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S2).
[3]刘贤弘,孙红,孟玲. 农村水利工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C]. .山东水利科技论坛2006.: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2006:427-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