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长远的发展。而随着时代的推移,人们的节能意识与环保意识得到了提升,因此,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节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来讲,更是需要重视起节水节能的作用,从而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改进措施,促使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能够达成环保、节能的目的。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节能技术;应用
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群快速建设和发展,其他中小城市规模也逐年扩大,城市化促进了经济高速发展,为人民生活带来的便利,推动了社会快速进步,然而为保证城市的正常运作,每天都会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其中水资源是不可缺少的资源之一。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丰富国家,淡水资源占全球6%,人均达23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人均可使用水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却是人均水资源消耗最多的国家。受到区域分布、季节的影响,城市水资源紧缺状况越来越突出,当前很多市政给排水系中节能技术还没有得到重视和应用,因此研究合理的节能方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一个重要课题。
1市政给排水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合理的城市管道设计
对管道通道进行设计时,一般都是采取地下深埋的方式来设置,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是地下深埋的方式非常不利于后期的检查和维修工作的进行,增加了维修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二是这种深埋方式也会给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污水排放带来一定的影响[1]。在进行管道铺设时,由于各种影响因素考虑不到位,导致部分管道铺设得不合理,对给水系统及排水系统的正常工作造成了影响。
1.2旧城改造困难
我国很多城市发展均存在新城区包围老城区特点,尤其是典型的文化古城,市政给排水管道线路已经沿用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传统管道设计布置比较落后,尤其是古城区管路,不仅维修困难,污水、雨水等废水排放也有很大问题,更容易产生污水聚集和局部区域内涝,同时传统给排水设计对于地理环境、未来城市发展筹划较少。当新城区旧城区周围辐射发展时,市政给排水系统对接容易出现问题,传统排水模式单一老旧、效率低,尤其是给排水管道掩埋深度处于较深的地下,污水不能得到有效排放处理,也加大了给排水工程后期维修保养难度。旧城区给排水进行改造时,必须综合考察地面建筑、地下设施和地下土壤等因素是否适合开展给排水工程改造,管道铺设,当工程不能避开某些固定的建筑物时,改造工程难以展开。旧城区管线密集交叉,缺少统一的规划布置,也对改造给排水工作带来困难。同时,旧城区有效的给排水任务重点在给排水功能上,未能考虑节能问题,直接导致了大量水资源浪费现象,也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
1.3给水设施出现渗漏问题
在现实的生活当中,造成水资源流失与浪费的又一关键因素便是给水设施出现渗漏。供水管道如果长期使用未进行更换,将会导致锈蚀的问题发生,从而造成管道出现渗漏,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浪费。在日常的生活中,居民们经常会碰到水管阀门冒水的情况,这也会造成水资源出现一定程度的浪费。另外,对于给水管道的渗漏情况而言,与其材质也有着直接的关联,如果没有将相应的防腐措施做好,同样也会造成管道出现渗漏的情况。
2节能技术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2.1制定科学合理的排水体制
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排水管网的有效设计对于工程节能排水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科学设置排水管网的走向,可以有效降低污水污染面积。
为了实现更好的节能效果,可以在设计的同时有效参考施工地形及外界条件等因素,最大程度地满足我国节能环保的要求。另外,充分掌握了施工地形以后再进行合理的施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工程工期。根据城市实际情况进行污水、工业废水以及雨水等排放体制的合理制定,对于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节能环保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除了降雨量较少的地区之外,都可以采取分流制的方式进行排水。通过对分流管网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处理。对于降雨量较少的地区,可以对雨水进行截流处理并进行再利用来实现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节能环保计划。在进行污水处理时,应根据当地对水质的要求进行污水处理技术的合理选择,尤其是一些对水质要求相对比较高的地区,在进行污水。
2.2合理分配给水管线压力
对城市建筑群给水普遍采用二次供水模式,但供水满足率低,必须充分利用市政管网提供的压力,同时根据建筑密度、建筑物高低采用不同的供水规模,高层建筑给水方式一般由几种给水方式相互组合而成,例如高位水箱给水、变频泵给水、气压罐给水、管网叠压给水,且选用的组合模式因建筑结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其中超高层建筑给水方式最为复杂,因高层建筑涵盖功能多样,结构十分复杂,且水资源消耗量大,必须采用泵组加压供给,因此给水方式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节能效果。市政给水时会对给水管路系统产生压力,逐渐导致给水系统老化损坏,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前期,必须计算给水系统的供水压力,并采用减压节能技术,将给水管线压力设计在一定范围之内,减轻排水系统的压力,降低水资源消耗,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通常建筑给水水压0.5MPa即可。高层建筑给水设计时,采用高位水箱供水方式以适应市政供水压力周期性不足的问题,生活用水先被输送至建筑高层生活水箱中,再依靠水的重力作用向下供给到用户,该方法即可保证正常稳定供水,也可实现高效节能利用水资源,但是必须合理设计水箱深度,以免受到外界污染时,水箱中水体不容易排出和净化。
2.3自然雨水的合理运用
对于市政给排水工程而言,想要从根本上将节能的效果实现,除了需要对节能技术展开应用以外,还需要将自然雨水的合理运用加强,尽可能的将水资源利用率提升,同时也能够为我国水资源贫瘠这一问题起到缓解的作用。所以,为了能够确保自然雨水得到广泛的应用,就必须要将一个科学的自然雨水收集系统进行建立,并且将收集的自然雨水进行消毒、净化与处理,从而保障水质能够与我国相关规定、标准相符。随后再将其充分的运用至道路的清洗、市政给排水工程物的清洗、绿化的灌溉当中。另外,自然雨水在经过处理之后,同样也能够将其作为中水,在市政给排水系统中得到运用,从而为给排水系统不断的将水资源进行补充。
2.4做好水中能源的二次利用
节能给排技术需要对水资源为载体的技术进行综合分析,例如,利用太阳能对水体进行加热后,向各个用户进行热水供应,可以极大减少电能消耗,也保护了生活环境。随着现有热泵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城市中的公共设施开始利用污水或河水中的低品位热能进行制热或制冷,即可避免了空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降低了化石能源的消耗。
结语
合理地设计市政给排水工程的给排水系统是保障城市日常水资源供给以及污水排放顺利进行的关键,也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加速城市企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在给排水系统中有效应用节能给排水技术,可以在保证城市给排水质量的基础上,有效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合理设置市政管网的布局,采用合理的供水方式和排水方式,有效利用新型能源,合理应用污水处理技术等,这些应用可有效提高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节能效果。未来相关技术人员应加大对市政给排水工程中节能设计的研究,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明进.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节能技术的应用浅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12):25,28.
[2][2][J].居舍,2019,(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