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到2020年,预制构件在新建建筑中所占比例达到15%以上,但在实际发展中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预制构件设计标准化程度低,构件设计标准化程度低,缺乏对生产质量的监督,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和产业工人的制度建设和规范化,人才培养能够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字:装配式建筑;绿色施工;问题及策略
1、前言
我国装配式建筑设计相对来说起步较晚,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了一系列应用问题,有关部门需要充分做好装配式建筑工作内容,强化对于有关工作人员的培养,确保装配式住宅的有效应用。
2、装配式建筑
a、组合式建筑是指将大量现场作业的传统建筑模式转移到工厂。施工构件(如栏杆、墙、楼梯、阳台等)在工厂加工,建筑物在施工现场通过运输和可靠连接设置在现场。复合建筑主要采用预制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包括现代木结构建筑等,由于采用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代表。
b、预制构件建筑的特点:许多建筑构件都是由定位结构材料制成,主要包括外墙板、内墙板、橡胶板、阳台、空调板、楼梯、预制柱等,与原主体工程、建筑物和建筑物的结合相比,大量的现场拼装工程已经大有进展减少。在珊瑚礁的理想状态下,该项目可以根据建筑物完成。主要设计标准化管理信息和结构标准化程度很高,相应结构的生产率越高,成本越低,越有利于工厂的数字化管理。整体装配结构的性价比越高,同时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保护节能环境。
3、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应用
自1950年代和1970年代以来,根据装配式建筑的想法,欧美国家通过工业化生产了许多标准化的装配式建筑系统。随着对各种技术的不断科学研究,装配式建筑技术甚至在美国也达到了新的平台高度。以瑞典为例,工业化住宅的核心技术在该国的应用非常广泛,而且非常庞大。一些房屋是装配式建筑,具有工业开发的预制元件的各种组件。在中国,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和应用相对较晚。1970年,装配式建筑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国,但是,由于当时制造业工厂的生产水平较低,因此住房的建造和质量并不理想。直到1990年代,中央政府已经颁布了许多关于工业化住房的政策方面的内容。到目前为止,中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依然相对不足。同时,部分,强调了装配式建筑在建筑业,指出了建筑业中的首要任务。随着劳动力缺乏问题的出现,装配式建筑变得更加重要。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最大的特征在于其环保性。该建筑模式采用信息搜集的方式进行施工管理,利用先进技术和设计方式,在该行业内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增加预制装配式施工的方法。在施工时,需要将各个构件进行现场组装,极大地减少了材料损坏率,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不仅在成本上有所减少,也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预制装配式的建筑施工在前期准备充分,极大地减少了施工工序,施工效率得到提升,可以有效避免因为自然气候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建筑行业当中起到模范的作用,不仅在人员配置上减少空置或职位叠加,也在技术上追求高效。装配式建筑基本符合当代对建筑行业的需要,可以在建筑行业内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与此同时,新的建筑施工方式下,对建筑的质量也做出保证。
4、装配式建筑中常见问题和解决途径
4.1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近十年来,我国建筑市场迅速吸纳结构住宅,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短缺。国内一些企业从国外引进并接受了这项技术,在大多数材料和理论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仅经过正规、规范的施工技术人员培训,而且施工技术水平不高。任何工程施工都不需要专业的施工人员,临时施工时甚至不能保证工程质量。例如,一些复合工程没有合格的民用基础,不能安装上述钢肋,钢结构的装配度不符合要求,墙体的水平和垂直度不合格,不能正常安装内外装饰材料。
解决途径:鼓励高校职业学校开设与结构件相关的课程,促进构件企业与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施工中不断增加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中的个性化施工相关内容要加强职业技能教育,促进建筑业农民工向技术人员转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吸引海外专业人才,积极参与生产和培训运作,积极参与综合材料建筑的研发推进。
4.2缺乏装配式构件的保护意识
零件规格必须符合有关标准,严格控制材料,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提高施工安全和质量。E、 没有实物保护的选定项目这会增加安全风险。根据标准,部件可以组装以满足安全要求。要求必须使用周期运输、材料损坏、结构材料变形、施工场地粗糙等,这就导致构件的变形,使建筑构件的质量甚至低于整个建筑的设计要求。有时工人直接堆放大量钢板,或将钢板直接挂在建筑物上,或将重型设备直接挂在钢板上。这样当结构完全变形或退化时,其承载能力就会丧失,失去控制,另外物理连接结构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它利用钢构件的支撑力和板件的承载力来支撑各种支撑。因此,在安装墙体之前,应避免沉重的负担。楼板和楼板,否则钢结构的不规则变形或变形必然会对装饰材料造成破坏,如墙体开裂或材料流失,以及一些工程的最大限度。
解决途径:加强进场预制构件质量验收,同时加强预制构件再运输、堆放、安装过程中的成品保护。
4.3节点的延性和防水等关键技术需要解决
由于复合材料建筑节点很多,关键是保证节点的质量。
目前,节点法能够很好地完成承载力和强度的要求,但往往不能满足要求。通过可靠的结构措施,对接头的承载力、强度和柔软度等进行了测试,证明其恶心程度不低于同类型铸件的结构和构造。否则,连接问题将成为制约复合材料建筑应用的最大问题,复合材料建筑节点的防水问题也不容忽视。这种结合不像现场施工那么全面,在建筑的连接点有一个质量的整合。因此在结构处理中,对节点进行有效的防水处理,在控制现场施工量的基础上保证节点的防水性能。
解决途径:
首先,按照厂家说明书将喷套搅拌均匀,将水倒入容器中,搅拌至2/3,搅拌2分钟左右,加入剩余的浆液,搅拌1分钟,将喷套内的垃圾清理干净,放入容器中。预制板周围的空间必须向前。砂浆冲锋枪的头部必须安装在下孔上,在L'安装上孔开始膨胀,这意味着当泥浆流出时,泥浆被填满,上下孔被塞子堵住。泥浆一经完成,必须及时清理,否则很难清除。第二个目标是加强对艾滋病毒/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先将密封防水卷绕水涂在外墙垂直面上,然后用夹紧螺栓焊接连接部位,保证外墙板之间的可靠连接。阳台护栏的笑部可与预埋钢板焊接,层压板之间可放置2mm厚的泡沫条。接着,接头钢和接头钢的两端分别与iii-8级钢连接。
5、装配式建筑建设具体策略
5.1居住区标准化
本工程的标准化系统可以实现混凝土构件的智能化、模块化和模块化。构件是实现住宅建筑结构的关键。该结构是以标准产品为基础生产的,可大大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目前,在我国混凝土预制过程中,对外观尺寸、性能和基本材料的选择进行了全面控制,建立了标准化体系,对其他企业员工生产产品平台和各种混凝土构件有效。在建筑外观市场上,形成了统一体系的标准中高清晰度图纸。根据图集对普通住宅建筑的各种预制构件进行了简单划分,对同规格、整体性能相同的预制构件进行了分类,为了促进预制零件的批量生产并减少硅树脂模具的其他成本。
5.2人工深入的设计方法
模块化建筑的许多其他问题不仅需要通过整个市场来解决,还需要统一规划和指导。地方政府需要通过模块化建筑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制定各种不利于整体发展的国内经济政策和激励政策。当地政府将以更多的自由式建筑作为试点开发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能力,促进周边产业的发展。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公寓共建的宣传,充分发挥媒体的引导作用,解决群众对模块化建筑认识不高的其他问题,要利用权威媒体和展览,组织队伍,加强宣传和宣传宣传,提高公众对模块化建筑的认识和认可。公众对住宅安全感兴趣,对全面推进模块化建筑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保持了建筑综合宣传的总体舆论态势,具有重要意义。
5.3构建系统完善的质量监管机制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设计不当或者预制构件生产加工的质量缺陷导致了现场施工的质量难以控制。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机制,从图纸深化设计到预制构件的生产以及现场施工进行全程监督,将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进而减少施工过程中遇到难以纠正的质量问题,提高施工效率,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
5.4生产施工系统的建立以及完善
(1)信息采集系统。信息采集系统以分析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问题为主要设立目标,保障了施工安全建设的安全可靠。信息采集系统主要以建筑构件的尺寸、材料、强度、灌浆混凝土饱和度,管线埋设的实际位置、钢筋框架之间的间距与钢筋直径数据参数等为信息采集对象,通过检测仪器对上述信息的采集,使得项目部对于工程质量与工期进程一览无余,还可以通过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与汇总,以云存储技术进行保存。(2)检测系统。检测系统主要应用于建筑施工项目的相关标准与工地规范标准,利用检测系统对建筑施工项目的建筑质量进行监管与检测,实施收集现场施工数据,进行判定,检测结果达标方可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如若未达到标准,则需要将未达标的工程项目进行返工。(3)统计管理系统。统计管理系统则是主要应用于总台协作调控整个项目施工系统的核心,将其充分的利用先进技术改进,最大程度上服务企业与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组相关技术人员的信息交流与互动。
6、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建筑理念,改变了以往的建筑方式,有效的实现了环保绿色的建筑目标,能够有效的开展可持续发展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设计部门需要有效改善相关工作问题,进一步培养专业人才,确保建筑技术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邵丹. 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及问题探讨[J]. 建材与装饰, 2019(26).
[2]胡泊, 刘冰. 基于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效益分析模型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5).
[3]张哲, 王滨.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研究[J]. 建筑技术开发, 2019(9).
[4]李文龙, 李慧民, 孟海, et al. 基于熵权-未确知测度理论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估[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369-374.
[5]王子腾, 朱屠昊, 许明亮, et al. 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运送方法的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6):55-57.
[6]颜聪. 刍议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精细化管理[J]. 四川水泥, 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