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社会高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城市化建设越来越快,建筑行业就是城市化发展的最大特色产物。同时,城市化发展的全过程都是由建筑工程来担当起其中的重要角色。因此,这就显得建筑物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尤为重要。因为,从整体结构上看,有效地保证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就可以保证建筑物的施工质量,从而保证居住在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此,这就需要相应施工人员对施工质量进行统筹规划,保证在施工过程当中掌握施工的重点内容,细化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施工技术
引言
在现阶段的发展条件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且城市化程度稳步提高。作为城市化发展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建筑物在整个城市化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质量需要得以提高的原因。因为它不仅可以提高中国建筑业的发展水平,而且可以提高中国建筑的总体质量,为人们提供更安全、更舒适的居住空间。
1建筑主体施工技术的相关概念以及应用意义
在目前的建筑施工中,建筑项目的建设特点有这样的表现,由于土地较为紧缺,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大型建筑等项目建设的展开广泛,同时随着建筑设计理念的多元化,在建筑的结构上也呈现出了更多的个性化特色。这种发展的方向,为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无论是对高层建筑还是大型建筑、结构多样性的建筑,建筑主体建设质量的保障,都是项目得以继续进行以及长期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技术的研究中,需要对建筑主体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关注。在目前的主体建筑建设中,钢结构、混凝土、钢结构与混凝土混合结构的应用最为常见,要结合建筑项目所在地点的地理条件,根据设计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应用。
2提升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的建议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展过程中,主体施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施工方必须要对这项工作内容给予高度的重视,狠抓施工质量,打造合格的建筑主体工程。管理人员自身要具备足够的质量意识,对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约束,保证各种施工技术可以得到有效地落实。施工人员是具体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所以,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可以由一些经验比较丰富的工作人员来对各种工作经验进行培养,通过工作人员自身能力的提升,达到加强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的目的。在每一项工作开展之前,管理人员都要对工作进行深入地分析,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难点,把工作人员召集在一起进行技术交底,让工作人员可以对这些技术有一个充分地了解,突破施工中的难点问题,实现高效的质量控制。
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3.1混凝土工程施工
混凝土与钢筋通常是同步应用的,混凝土的应用不仅具有实际的结构功能,在目前的建筑设计领域中,由于受到安藤忠雄清水混凝土设计风格的影响,这种材料的应用也具有了装饰性的特点。需要结合建筑设计的要点,安排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对混凝土的应用。在选择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应用测试、构建模型等手段,确定混凝土的质量能够符合于应用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应用预制混凝土较为常见,这种方式能够保证混凝土的配比、状态从而使得混凝土在凝结之后,呈现出稳定的状态。预制混凝土要通过一次性的浇筑方式进行应用,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应用振动器配合相应的震动频率展开配合,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大规模的混凝土浇筑中,浇筑的速度得到提升,同时防止混凝土出现位移的问题。在技术的应用中,需要关注混凝土的应用状态以及配比的问题,混凝土的配比对混凝土坚固性具有直接的影响,过硬的混凝土材料以及液体含量过高的混凝土材料,在主体机构的浇筑中都不适合应用。
在混凝土的凝结中,需要对其状态的稳定性进行关注,施工地点的气候特征对于结构构建的稳定性也会形成影响,尤其是在较冷的气候条件下,应用混凝土这种材料,容易带来不稳定的状况。例如,凝结速度过于缓慢,影响施工,出现裂纹,稳定不足等问题。混凝土浇筑施工在结构工程的建设中较为常见,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墙体、柱体等不同的结构浇筑中,都需要应用混凝土这种材料。不仅需要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严格的控制,也需要对混凝土的应用状态进行控制。预制混凝土通常有一个运输的过程,要对这一运输过程应用的时间严格的把控,避免时间过程混凝土的状态发生变化。混凝土浇筑工程的施工需要具有持续性的特点,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长时间间断等。混凝土材质会在间断的过程中产生变化,在后期的凝结中容易出现不稳定的问题。
3.2模板的主要施工要点
模板施工在建筑主体结构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固结和施工质量的优化至关重要。在模板施工过程中,对用于墙结构、梁结构和柱子等的模板材料进行选择和控制,必须对其进行加固,以确保模板表面的平坦,且要确保其无突起或明显的裂缝。还需确保外墙模板的长度比内墙模板的长度长,然后使用海绵条检查模板与墙体之间的附着力,以防止淤泥在浇筑过程溢出。在模板安装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采用举升墙的先进模板技术,严格控制模板与钢筋之间的距离,并避免钢筋裸露。另外,模板在安装前必须覆盖绝缘层,可以有效防止模板拆卸时的粘连现象,以提高对模板的施工效率。同时,还要减少拆卸过程中对模板的损坏,所以应特别注意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免雨天损坏绝缘层并影响模板施工技术的质量。
3.3钢筋施工技术要点
钢筋工程对于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十分关键。在对钢筋进行正式绑扎以前,有关人员需要依据施工图的设计标准与要求确定恰当的绑扎方法与绑扎材料。并且,若想确保钢筋绑扎的有效性,在对水平构件的钢筋进行绑扎时,施工人员需要铺设木板作为行人通道,待到绑扎工作结束后,第一时间对绑扎情况进行检查,且还要及时验收隐蔽工作,做好有关挂牌。除此之外,针对钢筋绑扎的交叉位置,需要全部使用铁丝绑扎,对于双向受力的钢筋网也应全部绑扎,同时要确保钢丝的形式是八角形。另外,在对十分复杂的结构进行绑扎时,有关人员还要一一研究钢筋穿插与就位的顺序,并主动和模板工程施工人员进行沟通,一同分析钢筋绑扎与纸模的正确顺序,防止在日后绑扎中出现一些安全隐患。
3.4施工缝处理
施工缝所在位置需在浇筑开始前确定,同时要尽量留设于受力相对较小而且施工方便的位置。对于柱施工缝,一般留设于基层顶面、梁下部或上面。对于单向板施工缝,需留设于和板短边相平行的位置。当楼板上存在主次梁时,需沿次梁方向进行浇筑,将施工缝留设于次梁跨度中间。
结语
从根本上来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无论是混凝土浇筑,还是钢筋绑扎,均有很多方法与要求。且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关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具体施工中,有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充分了解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与工艺,并做好技术管理,确保各个方法均能达到相关标准。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为了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正鹏.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探究[J].居舍,2020(04):62.
[2]马帅,王江平.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20(03):47-48.
[3]周华山.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5(45):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