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竖向设计技术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1期   作者:任全营
[导读] 城市道路建设主要讲究平纵横、路基路面等,而竖向设计便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摘要:城市道路建设主要讲究平纵横、路基路面等,而竖向设计便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如何让城市道路竖向设计显得更合理可行尤为关键。本文根据设计规范及多年设计经验,并结合案例,对城市道路竖向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点进行分析。根据多年道路设计经验,依据规范并结合工程案例,对城市道路竖向设计时应注意的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道路;竖向;高程;交叉口
1引言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一条条崭新的道路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交通出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城市道路主要位于城市规划区域,道路的平面线形与路幅宽度在城市规划阶段已基本成型,路面结构也大同小异,而道路的竖向设计虽在规划阶段已有控制交叉节点高程,但沿线的竖向却是千变万化,可以根据设计师不同的经验,产出多种不同的竖向方案。
2纵坡选择
2.1一般纵坡选择
         道路最小纵坡是指各级道路在特殊情况下容许使用的最小坡度值。为了保证基本排水要求,需设置不小于0.3%的纵坡。尤其在雨期长、雨量大的南方地区,道路竖向设计时应特别注意路面在暴雨期的排水能力,满足最小的排水坡度,能减少路面积水现象的发生。雨水量大、排水要求高的地区一般情况下以不小于0.5%为宜。道路最大纵坡指在汽车以适当的车速顺利上下坡,而不致发生危险的最大坡度值。各级道路允许的最大纵坡根据地形条件、道路等级、汽车的动力性能以及工程造价、运营经济等因素,通过全面分析、综合考虑而确定。
         近年来,国家更加提倡“绿色出行”,而随着共享单车、电单车的发展,现今城市道路上出现大量的非机动车行驶,这就对城市道路纵断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综合考虑非机动车出行的需求。非机动车爬坡能力远不如机动车,而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分离式设置不可能成为常态,这就要求在道路竖向设计时控制道路最大纵坡的时候,以非机动车的最大爬坡坡率进行控制。道路纵断设计易于在该范围内控制纵坡。但若为山地区道路,地形复杂,高程起伏变化大,在控制土方平衡、减少山体破坏、减少边坡高度和控制造价等前提下,纵断设计时容易出现大纵坡,要控制在0.5%~2.5%较难。在此情况下,可考虑非机动车陡坡路段推行。根据机动车的最大纵坡,并结合横坡,满足最大合成坡的情况下,特别在超高路段应注意合成坡度,再进行取值。
2.2极限纵坡分析
         城市道路经过十几年迅猛发展,近年来,平原地区的道路基本已建设,城市发展已渐渐开发难度更高的山地。山地道路建设往往涉及大纵坡,甚至在困难情况下,纵坡选择极限坡来减少山体破坏和工程造价。根据规范,除快速路外的其他等级道路,在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后,最大纵坡极限值可增加1%。某道路用地基本为山坡地,地形起伏,最大高差30m。道路可利用区域受限严重,路线可选择方案少。同时,高程受山顶某项目地坪标高控制。经方案、工可、初步设计多次经济技术论证,最大纵坡采用极限坡率+1%。工程从6个不同角度对最大纵坡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1)工程量:比较方案最大纵坡采用8%,开挖石方增加1.1×105m3,建安费增加3400万元,对比推荐纵断最大纵坡采用9%,经济费用增加明显,从节省造价的角度看,最大纵坡采用9%更加经济可行。
2)汽车爬坡性能:根据对规范条文的解读,规范规定主要以6轴铰接列车49t为代表车型,而本项目后期运营主要以小汽车为主,施工期间有土方车,爬坡能力相较于6轴铰接列车49t更强,纵坡采用9%可行。
3)汽车下坡安全:本工程路面采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增加路面的摩阻力,同时,定义非机动车推行走人行道,纵坡采用9%可行。
4)临崖临边安全:本工程在根据交通安全需要,在项目临崖临边的位置设置刚性钢筋混凝土护栏进行防护。
5)交通标志标线:道路沿线设置警示标志和震荡标线,警示驾驶人员减速慢行。


6)交叉口设置:在交叉口位置根据规范要求,纵坡调整为3%,并且交叉口设置为右进右出交叉口。
3高程控制
         城市道路高程不仅受规划交叉口竖向高程控制,而且还应考虑与道路沿线地块地坪高程对接,一般以比周边地块高程低30~50cm为宜。高程的确定应尊重现状地形地貌,尽量保持原生态地貌不变,避免大填大挖,尽量保持填挖平衡,减少造价的同时,也减少破坏。高程的确定除了考虑以上因素,还应考虑道路排水、路基避免破坏,保持稳定等因素。
3.1一般路段
         城市道路在做竖向高程控制时,一般路段道路设计标高宜考虑要满足规划竖向控制要求,同时还应满足防山洪排内涝要求。
3.2滨水、滨海路段
         江海湖泊是比较常见的地形地貌之一,城市道路在设计时,要考虑到这些地形地貌的影响,主要应考虑防洪、排涝要求。道路一般与河海或沿线、或上跨、或下穿。沿河道路纵断设计时,应考虑道路高程需满足相应水系防洪标准的设计洪水频率的水位+50cm的壅水高度。沿海道路还需考虑波浪侵袭高度。当岸边设置拦水设施时,可不受此限.当道路上跨河、海时,一般利用桥梁或涵洞结构上跨,有通航要求时,要考虑满足相关通航要求;无通航要求时,道路高程控制应满足设计洪水位+50cm的安全高度+结构建筑高度+路面铺装厚度。当防洪、排涝报告未提供桥梁位置的具体设计洪水位时,可根据下游洪水位和水力坡度反算。在设计时,应注意对规划高程的核算是否满足要求,不满足要求时,应做出调整。
4竖曲线半径取值
         道路设计时,不同的2条纵坡会产生变坡点,为了缓和因坡度变化而产生的冲击并保证行车视距,必须在2条纵坡之间插入竖曲线。竖曲线形式可以是抛物线或圆曲线,但一般情况采用圆曲线。竖曲线半径存在一般值和极限值。极限值是满足视距要求的最小半径,一般值为极限值的1.5倍。竖曲线长度极限值为3s行车距离。为了行车安全和舒适,一般值为极限值的2.5倍。在道路纵断设计时,竖曲线一般选用较大的半径值。当条件受限时,竖曲线半径宜略大于规范的“一般值”;当地形条件特别复杂困难的情况下,方采用规范的“极限值”。在有超车需求的路段,宜采用较大的凸曲线半径或者设置必要的标志、标线等交通设施。
5交叉口竖向设计
         道路交叉口是由2条以上道路相交形成,是实现交通转换的重要节点。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对交叉口行车舒适、安全性起到重要的作用。基于排水基本需要,交叉口内部纵坡宜不小于0.3%。同时,考虑行车视距和安全,纵坡宜不大于2.5%,条件困难时,宜不大于3%。所以,交叉口内部纵坡一般控制在0.3%~2.5%为宜。根据现实交通情况分析,往往在暴雨期间,交叉口交通拥堵现象极其严重。交叉口排水不利,导致行车安全下降,交通疏导困难,交叉口容易拥堵。由此可见,做好交叉口竖向设计,排水通畅,是解决交叉口拥堵的关键之一。经多年设计经验分析,一般交叉口选用“伞型”为佳,即中间高四周低,尽量避免选用“碗型”,即中间低四周高。从片区整体高程控制出发,规划控制高程时,考虑到地块排水,纵坡往往向水域倾斜,所以,交叉口纵坡一般以单向居多。但若出现低洼交叉口时,设计时应注意将道路最低点设置在交叉口范围外。
6结语
         道路竖向作为道路设计中“平纵横”其中一环,并不是一件三锤两棒的工作。选择正确的纵坡,控制合理的地坪、交叉口标高,关系到整个工程的造价,也关系到项目运行是否顺畅。
参考文献
[1]CJJ193—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S].
[2]CJJ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S].
[3]JTG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
作者简介:任全营-1987年3月-男-本科-工程师-研究道路设计方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