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大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开发的速度越来越快。矿山在生产建设中必将挖损和压占土地资源,同时矿业开采过程也导致很多问题出现,尤其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对于我国这个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加强土地复垦工作,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矿山土地复垦工作实例,分析了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治理措施,以期对同类矿山的土地复垦提供借鉴。
关键词:矿区;土地复垦;生态重建;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Q08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目前我国共有大中型矿山9000多座,小型矿山26万多座,矿山废弃地的数量越来越多,因采矿侵占土地面积已接近4万km2,由此而废弃的土地面积达到每年330 km2,并且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为1.2亩,国务院于2011年3月颁布了《土地复垦条例》,并明确规定了资源开发过程中土地复垦的任务、责任和义务。
滦平县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小东沟铁矿始建于2002年,现状采用露天开采方式。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有关精神,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提出的“加快推进土地复垦”的要求,及时复垦利用被损毁的土地,充分挖掘废弃土地生产潜力,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保护和改善矿山环境,实现矿山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矿山开采损毁的土地进行合理复垦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1生态重建的原则
1.1因地制宜原则
矿区周边地质环境恢复重建中,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如冰冻、气候、光照、土壤条件等因素制约,所以要本着因地制宜原则,依据现实条件采用合理方法进行生态重建设计。从露天矿生态重建工作总结中可以看出,对露天开采平台覆土后栽植刺槐复垦为有林地;采场边坡坡度为70°,不宜覆土,在边坡底部种植爬山虎复垦为其他草地。从中可以看出,通过因地制宜的进行矿区生态重建的设计和规划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2综合规划原则
为了取得良好的生态重建效果,进行综合规划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进行规划时要综合考虑自然、社会和人口等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并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比如,小东沟铁矿选矿厂现状占地类型为村庄用地,建筑物为砖混与彩钢瓦结构厂房。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结合现状,矿山服务期末将选矿厂占用的村庄用地重新规划为村庄占地,其余占地复垦为旱地。
1.3优先选择原则
生态重建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非常的复杂,其中涉及到了非常多的问题和矛盾,而且互相交叉。基于这种情况,生态重建规划工作时分清主次关系,优先处理紧急问题,对重建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矿区生态环境系统,具体来说,对矿区周边土地进行复垦时,优先考虑土壤的酸碱性,栽种适应该区域土壤环境的植物,达到土壤修复的目的,改善矿区周边生态环境。
1.4动态变化原则
生态重建工作并不能够一举完成,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不断发展的。举例来说,在小东沟铁矿生态改造过程中,其主要生态重建工作目的是将露天采场区域复垦为有林地和其他草地,在复垦工作中,受内部空间、生产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矿区周边土地复垦顺序发生改变,这种情况不是突然发生,而是根据露天矿开采的各个阶段发展变化而变化,所以要运用合理方案降低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2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治理措施
2.1以恢复生态平衡为景观设计的基础
矿山开采会引发众多的环境问题,给生态系统带来不好的影响,想要实现对矿山环境的治理工作,必须要重建矿山土地的生态平衡,确保土地得到复垦。土地复垦活动以恢复土地生态功能为目标,同时还涉及到生态学和物理学知识的过程。
生态演替理论是重建地区生态平衡的重要依据,生态演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主要指生态系统通过一定的顺序由一个系统过渡到另一个系统。同时,重建矿山环境生态平衡时,要注意物种之间的连续性和制约性,使其能够保持稳定的节奏做到相互协调,最终实现系统内部物质的可持续利用。矿山土地复垦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恢复土地的可利用能力,这也是重建生态平衡地基础,保证土地利用能力的前提下构建一个稳点的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生态系统。重建生态的前期工作就是土地复垦,而重建生态平衡是土地复垦最终的目标。
2.2以塑造现代人文形象为景观设计的重点
矿区开采计划的关键步骤就是实现土地的再开发和再利用,还受到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需要以矿区土地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利用策略,如果土地适合农业发展就种植农作物,如果土地适合林业发展就植树造林,如果适合作为建设用地就修建建筑物,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为土地利用目标。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性质以及水文条件等都是影响矿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因素,确定土地利用方式时也要重点考虑需求状况如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土地使用者的期望等,对于开采后矿区土地开发利用方式的选择要从影响因素出发,并从周边矿区土地复垦案例对比分析来确定最佳的开发方式。矿区土地利用过程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大密度种植抗旱能力强或者抗盐碱能力强的植物,为果树林和经济林的形成创造条件。
2.3生物复垦技术
植被恢复:根据复垦区自然条件选择适生植被,旱地种植玉米,果园栽植板栗,为燕山板栗系列,板栗为三年生嫁接苗,株高≥1m,株行距3m×4m,整地规格为80×80×80cm。植被行间条播草籽(沙打旺),行间距25cm,草籽用量平均25kg/hm2。有林地栽植刺槐,刺槐为2年生苗,树苗选用高度≥1.5m,胸径≥2cm,株行距2m×2m,整地规格为整地规格为30×30×30cm,植被行间撒播草籽(沙打旺),草籽用量平均20kg/hm2。灌木林地栽植棉槐,选择根系完整的棉槐,地基径在0.8cm以上的一级苗,20cm处截干栽植,株间距为1m×1m,整地规模30×30×30cm。植被行间撒播草籽(沙打旺),草籽用量平均20kg/hm2。在边坡坡底种植爬山虎,爬山虎株高1m,株距0.5m。
土壤改良:可选择简单可行的绿肥法及种植期间施加尿素及磷肥的方式对可利用土壤进行改良和涵养。绿肥是改良复垦土壤,增加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最有效方法。凡是以植物的绿色部分当作肥料的称为绿肥,绿肥多为豆科植物,其生命力旺盛,在自然条件较差、土壤较贫瘠的土地上都能很好地生长。因此无论复垦土地的最终利用方向是宜耕、宜林,还是宜草,在最初几年内都需要种植多年生或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然后将这些植物通过压青、秸秆还田、过腹还田等多种方式复田,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除释放大量养分外,还可以转化成腐殖质,其根系腐烂后也有胶结和团聚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2.4生态复垦技术
生态复垦技术就是应用土地复垦工程技术和生物复垦技术,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对矿山开采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和利用,开展农业、林业种植,渔业、畜牧养殖等。生态复垦技术不仅能够利用破坏的土地,改善生态环境,而且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促进社会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土地损毁与生态破坏问题逐渐加剧,对项目区及周边地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矿山企业应积极重视当前的矿产资源开发问题,不断进行优化,积极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进行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恢复当前被损毁的土地和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段雯娟.国外废矿的成功“涅槃”之路[J].地球,2017(12).
[2]陈进斌.矿山生态修复技术与行业现状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0).
[3]李玉倩,王德利.新常态下矿山地质环境的生态修复[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