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更应注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推动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需要凸显其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满足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的需求。在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土地制度改革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土地管理的内涵有了新的变化与时代意义。土地管理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密切相关,包括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住房安全保障等。我国虽然国土面积较大,但是由于人口数量众多,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也是我国土地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难题。而在新形势下,传统土地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比如,规范性缺失、集约化程度低等,严重限制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针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土地制度;改革;农村经济;发展
1新形势下土地管理与经济发展的问题
1.1农村土地管理问题
农村土地管理作为我国当前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直接关系着土地管理效果。在具体农村土地管理活动中,往往存在管理力度不足、部署不到位、政策教育不科学等问题,严重影响土地价值的发挥。从农村土地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由于我国农村人民普遍文化程度不足,村民委员会执行力欠缺,组织机构不够严密,缺乏科学性、组织性和系统性的土地管理制度,导致土地管理效率的仍然以传统的村民自治管理为主。其次,农村普遍缺乏对土地的合理应用理念,农民相应的防灾知识以及安全知识不到位,政府的宣传工作没有严格落实起来,导致农村土地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农业用地相对来说产业化程度不足,耕地的效率低下,而且农民本身缺乏对我国国策的基本认识,不能够做好农田资源的保护工作,破坏农田以及侵占农田的违法行为比较多,农田荒废现象严重,土地利用的价值无法有效发挥出来。我国农村土地整体利用规划严重不足,乡村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衔接不严密,土地征收工作不科学、不规范,对农民的利益缺乏系统的考虑,严重影响农村土地管理效果。
1.2城市土地集约经营利用重视程度不足
在城市土地规划过程中面临经济效益和新常态的冲突时,政府往往会优先选择土地应用的效益,忽略了土地应用的持久性和可行性。土地管理部门在实际土地应用的过程中忽略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很多工作人员也缺乏对土地集约利用知识以及土地管理知识的了解,往往局限于上行下效,集约利用以及规划管理的意识较差,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利益,导致土地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冲突严重,难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价值。
2改进农村土地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1将土地所有权交给国家,将土地承包权交给农民
目前,我国不断提出新的土地管理体系,对土地进行统一的管理,然后将土地的承包权交给农民,这样的管理体系能够对管理成本进行有效的减少,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我国的农村社保制度相对来说比较脆弱,而农村的土地社保制度又比较强,所以,非常有必要对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进行稳定,一方面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能够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进行维护。目前,我国农村的土地承包界限还不够明确,还需要对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以及使用权进行明确的规定。从法律法规上来规定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旦对该法律法规进行制定后,就必须要严格遵守,除了政府征地以外的任何一个机构想对土地进行使用就必须严格的按照操作流程以及法律法规来进行实施。
2.2加强耕地保护
对于耕地的有效保护,是新形势下土地管理的必然要求。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耕地保护制度,对各项工作加以有效约束与管理。在保护耕地时,应该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于不弃耕农户进行奖励,增强其耕地保护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加强对政府部门的有效引导,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明确各方责任与义务,对利益调节监督机制加以完善。在耕地保护工作中,应该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形成统一协调关系。其次,应该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创新与改革。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促进耕地保护工作积极性的提升,明确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农民在耕地保护中的实际利益。最后,应该加强智慧农业建设。在信息化时代,智慧农业的建设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点,应该加强大数据技术、“3S”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耕地的潜力进行充分开发。
2.3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管理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求,应该加强土地的集约利用管理,促进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提升,防止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状况,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制定管理标准时,应该加强土地管理部门和城乡规划部门之间的联系,明确各方责任与义务,在对管理新途径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应该推动实验区的建设,逐步增强土地集约利用管理的科学性。应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强度及总量,促进土地利用率的提升,真正做到土地利用的节约化。充分融合自愿性政策工具与市场性政策工具,构建“政策加控制”的新型运行模式,为土地管理工作的开展注入活力。
2.4深化农村土地改革
农村土地改革工作任重而道远,应该加强对农村资源利用的重视,满足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由于土地管理与改革工作涉及的内容繁杂,因此,在工作中会遇到较大阻碍。可以通过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设置,为土地修法奠定基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进行深入研读,在土地改革工作中严格遵循相关要求与规定。通过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落实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的构建等多种途径,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2.5使用高效的管理措施
当前国家土地管理具体工作应结合经济发展实况,转变行政管理方式,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耕地的补偿管理机制。通过跨区域对耕地指标进行调节,打造农田示范区域,强化土地的建设管理。对耕地等级、结构布局、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例如:使用“废地复垦”和“迁村腾地”等管理措施,促使“迁村建镇”具体工作有效落实。同时将整合、治理农村土地与城乡建设的土地使用增减情况挂钩。加大对城镇中各类低效用土地的开发力度,促使不同区域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农业形成集中产业化、工业集中规模化,将各类闲置土地资源盘活,释放出更多应用于经济建设当中的土地资源。
结束语:综上所述,我国由于农村空心化现象不断加重而愈发重视农村的经济建设问题,在其中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最为显著,其中包括违法使用农村土地、浪费农村土地现象严重、流转农村土地的过程不够规范等问题,但是随着我国对此问题的不断重视和分析,相信今后此类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从而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发展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为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美球,王庆日.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验需要系统思维[J].上海国土资源,2016,37(01):1-3.
[2]王静,邱道持,赵梓琰,蔡进.农村土地资产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政策检讨[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01):67-73.
[3]李中.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展望[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01):45-49.
[4]赵宁,邱力生.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主体化改革探索[J].现代经济探讨,2012(01):88-92.
[5]邵战林,朱道林,杨俊孝.完善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若干建议[J].农村经济,2011(07):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