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要点探究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4月10期   作者:邓艳
[导读]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路桥施工的技术层面也得到了全面的革新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路桥施工的技术层面也得到了全面的革新,而路桥工程的特殊性也对施工的整体性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在本文之中,我们首先对软土地基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路桥施工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难点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对路桥施工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探究,从而为后续施工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路桥施工;软土地基;施工技术要点
         一、软土地基特点
         首先,软土地基有着含水量较大且流动性较强的特点。软土地基的主要成分为淤泥土和黏土,其孔隙度较高,含水量一般在百分之30到百分之80之间,在一般条件之下,软土地基之中的有机物会产生絮状结构,引起地基沉降的问题,另一方面,软土地基在受到剪力影响下也会出现变形问题,导致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下降,软土地基也会因为流动性较强而产生二次固结问题,进而导致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受到严重影响[1]。
         软土地基本身也有着压缩性较高的特点,一般来说,软土地基的压缩性在4Pa以下,与液限指数呈现出正比关系。而其本身的渗透性不高,往往会导致其巩固周期的提升,另一方面软土地基的结构性也会在挤压和震动的影响之下导致絮状结构受到破坏,进而使土体的强度受到严重影响,如果软土在流动状态之下且受到较大的外力影响,会在一定时间之内不断恢复其应有的强度。
         二、路桥施工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难点
         压缩性较大,天然孔隙比较高,含水量较高以及抗剪强度不足是软土地基的几个主要特点,而在坚定地基是否属于软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首先分析土壤的颜色,可以从外观对土壤颜色进行分析,如果其颜色是灰色,一般属于软土地基;其次,可以从孔隙比角度判定,软土的天然孔隙比往往在1以上,如果在1以下那么不属于软土;另一方面,软土应该属于液限图纸,其含水量应该超过30%,举例而言,软土之中的粉土,天然含水率就在百分之35以上,天然孔隙比在0.9以上,压缩系数超过了0.3MPa,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应该在0.2MPa以上。在路桥施工过程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难度较高,首先在于其表层含水量较大,在进行路基夯实过程之中,往往难以对夯实之中的作用力加以承载,最终引起路面塌陷的问题;其次存在着渗水性较弱的问题,土壤的固结速度较慢,路基的稳定性严重不足,抗压强度不高,另一点在于软土地基的压缩性较高,如果按照常规方法加以处理往往会导致地基沉陷的问题,从而为路桥工程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带来一定的安全性问题[2]。
         而在路桥施工过程之中,施工环境会对软土路基造成一定的影响,路桥施工之中,环境因素往往会对软土路基造成显著的影响,而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之下,采取的施工技术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路桥工程建设的周期较长,而在施工过程之中往往也会结合不同的地质条件选择不同的施工技术。路桥工程的建设周期较长,在实际施工过程之中往往需要考虑到季节因素、气候因素和环境方面的因素进行施工技术的优化。在施工过程之中,需要结合土层厚度因素,对路桥施工与软土路基施工之间存在的联系加以明确。软土路基施工会对施工质量产生不良影响,而路桥等级也会对施工最终呈现出来的成果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施工过程之中,我们必须能够对软土地基沉降的问题加以全面把控,通过多种有效施工方法的运用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路桥施工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分析
         (一)强夯法
         所谓的强夯法是一种起源于国外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其作用机理在于以重锤的自重不断的夯击土体,从而实现排水固结的目的。强夯法技术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其操作较为简单,施工也更加方便,路基加固水平也较为良好,然而这种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小,更适合素填土等土质较为松散的地区,一旦出现流变性较强的淤泥土质就不够适用。

软弱土种类较多,而在施工过程之中不一定会遇到素填土等松散土质,因此强夯法往往也难以得到大范围的应用,这也就出现了强夯法的变种技术,这种技术的技术药店相同,然而其实现过程与强夯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往往是通过夯锤多次敲击土体从而实现排水固结的效果,而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进行自动化控制,软弱土有着较高的强化效果,然而其技术含量较高,技术人员往往难以获得精准的土体参数,从而导致技术应用难以获取预期的效果[3]。
         (二)排水固结法
         所谓的排水固结法,也就是将土壤之中的水分排出,确保土层不断下降进而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通常情况下会将沙井放置在路基之中,并在排水开展之前采用固定的设备设施进行路基加固,在这个过程之中可以通过一次性加压或者分层加压的方式吸收土壤之中的水分,从而使土层结构发生根本的转变,确保土壤质量能够更加坚实,给路基建设活动更加充分的保障。
         (三)粉喷桩技术
         这种技术是喷粉结合桩技术的一种,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之中,首先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软土开展搅拌,然后加入固结粉,最终在软土之中加入桩柱。粉喷桩技术的应用之中,常用的材料为水泥和石灰,然而这种技术也可以加入其它凝结剂。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在施工活动开展之前可以进行使用,在这个范围内对路段的情况加以观察。然而这种施工技术的应用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浆液输送时往往会产生一定的问题,需要对输送工艺加以重视,对输送过程加以实时监控,确保每一个步骤都能够得到充分落实,确保施工的质量能够得到全面保障[4]。
         (四)预压法
         预压法是软土路基处理技术之中较为有效的方法,在其中包含了多种施工技术,其作用主体在于土体之中施加载荷,从而使排水固结的目的得到实现,而在实际情况之下,可以通过堆栈预压和真空预压的方式提升软土地基的处理效力。堆栈预压是一种提供土体施加荷载的方式来达到加固土体目的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应用形式较为简单,操作性较强,加固效果明显,而施工周期较强,工程建设也可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因此实用性不是较强。真空预压法先要进行排水井和铺沙垫层的设计,最后通过真空设备对排水井进行抽气处理,确保排水井的压力能够与土体压力保持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压力差异作用之下能够使水分全面排除,进而获取良好的处理效果。总体而言,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都有着各自的差异和不足,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具体分析,从而使软土路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效力得到不断提升。
         (五)抛石挤淤法
         这种方法往往应用到积水的洼地或者鱼塘等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方法本身要求可以应用到片石能够沉底的泥沼和表面没有硬壳的软土之中,一般而言,在公路路基底部抛射固定数量的片石,可以使淤泥得到挤出,使地基强度得到全面强化,这也是技术方法应用的核心所在,如果在施工过程之中发现存在着积水的情况,可以通过自然排水或者应用水泵的方式将地表水引入到水体之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围堰进行排水,从而使节水沟与排水设施的布置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软土地基的处理对于路桥施工而言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这也就要求了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有着更高的关注力度,对相关问题加以全面的重视,而对于施工企业而言,也要通用科学的施工手段,确保施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从而确保路桥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志鹏.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技术要点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6):398-398.
[2]龚世奇.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7):431.
[3]段丽敏,段丽君.公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技术处理要点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0):944.
[4]黄银虎.再谈桥梁路基软土地基施工技术[J].房地产导刊,2013,(21):194-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