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用“四个自信”书写“中国 之治”时代新篇章、争做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领跑者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4月10期   作者: 周萍
[导读] 十九届四中全会共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3个显著优势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本次会议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新时代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十九届四中全会共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3个显著优势,并对未来工作展开提出13点要求,并再次强调新时代的总体奋斗目标,全篇会议决议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之治的时代使命、时代优势、时代规划。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基层人事工作者,通过深入贯彻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受鼓舞与触动。现结合自己的工作日常来浅谈下自己对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感悟。
一、坚持“四个自信”,书写“中国之治”时代新篇章
        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推动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的地位落到实处。
        会上之所以再次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其要义在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做到对自己所走的道路有信心,对自己所实行的理论有自信,对自己所坚持的社会制度有信心,对自己的民族社会文化有信心,才能够凝心聚力,昂首阔步走在时代前列,大刀阔斧地推进社会改革,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只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中国奇迹”,书写只属于我们中华儿女的“中国之治”的时代新篇章。
(一)坚定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国之治”的必经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阅卷人,一次次批阅着、验证着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交出的时代答卷——那就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走向辉煌的根本政治保证。我们应当有充分的自信,相信我们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并且相信只有围绕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地将这条道路走下去才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系列“中国之治”的必经之路。
(二)坚定理论自信是达成“中国之治”的思想基础
        理论自信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的自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中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进行中国化地灵活应用实践,去除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部分水土不服,最终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代表的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的,而是党执政以来通过对于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不断认识、不断深入总结升华而来的思想精华,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前进道路上的启明星、掌舵人。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广大党员、广大群众坚定对共产党这一执政党的自信心,就是要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自信心,只有统一思想,才能步调一致,方向一致,这也是实现“中国之治”的理论思想基础。
(三)坚定制度自信是贯彻创新“中国之治”的制度保障
        我们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制度自信就是要广大党员干部、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树立由衷的自信心。中国的飞速发展已经一次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具有其它社会制度无法比肩的巨大先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让我们做到坚持以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克难事。并且社会制度的先进性,让共产党人不断自我革新,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吐陈纳新,始终秉持着时代先进性,不断带领着全国人民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盎然的生机活力。因此,坚持制度自信就是要坚信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巨大优越性,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及福祉。因此,做到筑实制度自信,坚持制度自信,是贯彻并不断优化、不断创新“中国之治”的制度保障。


(四)坚定文化自信是聚心汇力“中国之治”的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指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中华民族的绵长历史文化作为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古老文明之一,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底蕴,深厚的历史积淀,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中华儿女,更应该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豪。新时代中国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密团结在一起,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只有如此,才能够不断提升全党、全军、全民的向心力、凝聚力,才能够不断增强“中国之治”的精神力量,聚心汇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补足精神动力。
二、争做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领跑人
        中国现下处于新的历史征程,面临新的发展契机与历史挑战。要知道行百里者半九十,虽然我们这些年取得了巨大的、惊人的成就,但是要做到高质量发展,均衡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历史目标则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当继续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新时代党员队伍建设的永恒课题、终身课题,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八个铿锵有力的大字来不断锤炼自己作为共产党员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来敦促自己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建设管理“主力军”的核心优势,争做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领跑人。
(一)做理论知识学习的领跑人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作为基层单位人事干部,只有不断加强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保持自身的先进性,走在时代前列,走在基层党员队伍前面,做大家理论知识学习的领跑人,才能够切实做到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院党员、团结广大职工群众,才能够做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身、教育职工群众、指导工作,夯实党执政的思想基础。只有熟谙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才能够做到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紧密沟通上下,加深党与群众的鱼水关系,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面覆盖。
(二)做担当实干工作的领跑人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要求,其中寻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是其实现途径。作为基层单位的党员,一定要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始终要以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抗实在肩,要将“守初心、担使命的时代责任”深刻入心,以把“大事要事”紧抓在手“永不松劲”的实干精神,认真落实每一项工作,认真推进上级党组织下发的每一项政策,做到政通人和,政令畅通,争做担当实干工作的领跑人。
(三)做开拓创新党建宣传事业的领跑人
        古语有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大国之治,当从小抓起,从细节做起,从广大党员基数众多的基层党建事业抓起。中国共产党历来长于宣传自己先进的理论思想,将自己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讲给广大群众听,密切联系群众,深入群众,将群众的支持作为自己发展的不竭动力。新时代面临新挑战,需要更多的新动力,我党需要积极开拓占领新的理论文化宣传高地,将我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方面做出的有益探索与实践告诉更多的同道中人,获得更多、更大的支持。
        作为基层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人事工作者,则更加应该从本单位内党员的思想建设抓起,从增强单位的职工思想先进性抓起,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推进党的建设创新工作,在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同时,响应上级党组织号召,在信息时代探索新的党建工作方式、宣传方式,持续推进党建信息化、现代化、便捷化,让党建工作添上科技高速发展的助推剂,充分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发展规律、体现人民愿望,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确保基层党建工作走在前列,得到职工的衷心拥护。
三、结语
        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中国之治”恰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作为基层基层党员,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力军”的核心优势,充分发挥作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风向标”的政治优势,深入一线,牢筑人民群众这个根基,让职工参与到单位的建设规划中来,共享单位发展成果,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单位发展效能,为早日实现全民大健康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