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中的土地集约利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4月10期   作者:汪俊芳
[导读] 土地集约利用是村庄规划中的重要工作
        摘要:土地集约利用是村庄规划中的重要工作,也是实现农村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应用过程中应当充分与实际用地情况相结合,实现土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并且村庄规划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概述了村庄规划与土地集约利用,阐述了村庄规划中的土地问题,对村庄规划中的土地集约利用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旨在促进村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村庄规划;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措施
       
       
        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使得土地资源日显重要,因此对其利用过程中需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规划,从而保障其可持续利用。但在我国村庄建设过程中,对土地规划利用缺乏科学性及合理性,所以要通过村庄规划中的土地集约化利用,从而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因此为了促进村庄建设的健康发展,以下就村庄规划中的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村庄规划与土地集约利用的概述
        1、村庄规划的概述。村庄规划是指导村庄建设的依据,它体现的是政府职能行为,是地方政府以实现村庄经济社会发展目的进行的村庄整体布局规划和在此基础上有利于村庄经济生活发展的综合安排。包括新建村庄的规划和原有村庄的改建、扩建规划。在进行村庄改革的过程中,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确定村庄建设的方向以及建设的规模,并且依照村庄经济建设过程中各项目本身的用地和布局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排好所有建设项目的工作进程,进行科学且有计划、有规划的满足我国农村人口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而逐渐需要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是当今进行村庄规划的过程中最基本的任务。
        2、土地集约利用的概述。农业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面积有限的土地范围之内,将生产资料及劳动力进行集中投入,并对先进的管理方法及技术进行合理利用,实现产量与收入的最大化。有学者将土地集约利用的含义划分为以下几方面:(1)以对土地合理利用为前提,对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土地以转变利用、增加投入、改变空间布局等方式进行进一步利用,通过科学的优化调整来促使土地潜能的深入发挥,从而实现土地使用效率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2)针对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主要是指通过城市规划及整体规划的作用来实现土地经济效益及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同时还应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引起足够的重视;(3)对农村土地进行集约利用的关键在于对耕地进行科学的管理与经营,在利用的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对农田的保护及复垦土地的开发等方面,旨在促进土地综合效益的稳步提升。
二、村庄规划中的土地问题分析
        1、相关法规完善性欠缺,管理措施难以落实到位。对于良田与耕地的占用情况,国家已经出具相关规范要求表示不可随意占用,但由于相关法规的相对欠缺,对于具体的用地规划仍然缺乏有效的政策进行管理。首先,对于废地、山坡及荒山的村庄小区建设问题仍无针对性的政策进行管理;其次,对于占用良田及耕地进行村庄建设的情况,也缺乏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管理;最后,由于耕地在社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创造的效益偏低,导致耕地的价值难以引起农民的重视,在发展的过程中耕地面积便逐渐呈现日益减少的状态。       
        2、缺乏统一性,用地结构不合理。基于我国农村村庄布局零散、占地面积较大、规模较小的特性,大部分农村住宅均呈凌乱散落于田野当中的状态,这是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村村庄均是由原始的村庄发展而来,受历史发展的影响较深。在这种格局的影响下,便难以对村庄的范围进行界定,也导致了居民点用地增多。

就我国当前农村居民点用地情况而谈,人均用地已经远远超出国家规定的最高标准,且村庄的住宅区建设往往均由村民自行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盲目建设的现象层出不穷,大量的耕地被占用,造成了用地结构的不合理。
        3、集约化水平偏低,土地利用率低。当前农村村庄中,仍然存在着诸多村内居住人口偏少、房屋及土地使用率低下的情况。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村庄人口逐渐向外围聚集,村中住宅人口逐渐减少,住宅处于空心状态,形成了一种双倍占地的局面。另一方面,村庄中心区域环境通常相对恶劣,处于较为破落的状态,造成了住房及土地浪费现象的进一步增加。上述情况均属于集约化水平偏低的表现,是造成土地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因素。
三、村庄规划中的土地集约利用措施
        1、科学规划村庄建设,避免土地资源浪费。要对村庄住宅小区的完整性形成保障,就应对其建设方式进行科学规划,充分考虑各项因素的空间综合布局,从根本上避免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就当前大部分村庄住宅区而谈,坐落的方式大多呈无序状态,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浪费。为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利用率偏低及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就应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村庄建设规划,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根本提升。首先应当建立起完善的人均用地指标体系,对宅基地的分拨进行有效控制,同时推广多层单元式住宅格局,促进建筑密度及容积率的根本提升,最后对道路系统进行合理布置,尽可能减少道路占地。
        2、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要对土地的盲目扩张起到抑制效果,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率的根本提升,可通过对存量土地的盘活来实现。村庄建设过程中土地利用率的相对低下通常是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所导致,因此,要实现土地利用率的根本提升,就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改造,使其潜力可发挥至最大化。在进行村庄规划的过程中,除了对现存的建设用地进行合理规划之外,还应对存量土地实施盘活,彻底清查辖区内所有的闲置土地,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在具有可应用的存量土地时,为了确保耕地压力的降低,应当在现有基础上避免土地的新增,以促进土地利用率的根本提升。
        3、合理改造旧村庄,节约农村建设用地。除了迁村并点之外,九村庄的改造工作也是土地集约利用工作的重点。为从根本上节约农村的建设用地,在村庄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除了对规划方法做出合理研究之外,还应充分对农村传统文化的延续性进行考虑,在促进用地效率提升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形成保护作用,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
        4、实施迁村并点,提升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要在农村范围内推广土地集约化利用,迁村并点可作为一项主要措施实施。农村住宅分布的特点通常呈面积较大、相对分散的状态,这是由于在传统农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耕种大多以户为单位,地质优渥的土地多用于生产工作中,导致住宅用地的选择面便相对较为狭窄,仅能在耕地以外的剩余土地中进行选择。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推动下,农业产业化的程度也随之得以提升,农业专业二三产业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农业家庭中的居住功能与家庭功能逐渐分离,农村住宅占地面积随之降低。要彻底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实现社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迁村并点在村庄规划中的意义便不言而喻,对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升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对于农村发展非常重要,其是承载农民生产与生活的重要载体。但是就当前农村土地规划现状而言,仍然存在着土地资源大量消耗的现象,主要在于规划缺乏统一性问题,导致土地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必须加强对村庄规划中的土地集约利用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孙加凤.村镇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综述及展望[J].安徽建筑,2014(06)
[2]张宪涛等.新常态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6(02)
[3]王向东,龚健.土地集约化利用评价及其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6(05)
[4]张文静.兴和县大库联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J].西部资源,2018(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