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述了环境协调性材料的应用前景,指出现代高科技产品应与环境适应,协调的道理,并探讨了环境协调性材料的概念及开发技术。与此同时,本文对材料耐久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且对材料的耐久性的后续研究方向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材料;环境协调性;耐久性;应用
材料具有良好的环境协调性和良好的耐久性是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同时,据统计数据显示,在已建成的大部分建筑结构中,由于材料耐久性差造成的损失非常之大,材料耐久性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通过对材料耐久性的研究,可以通过研究成果,控制材料耐久性对施工的影响,还可以依据科学手段,对存在耐久性问题的建筑进行维修加固。
1.环境协调性材料概念
材料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笔者认为, 环境协调性材料是指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 各种性能可以满足特定的使用需求, 而且在完成第一使用寿命后, 对环境不构成其它任何危害, 研制生产过程的副产品可以资源化可再生的循环利用材料。
2.环境协调性材料开发的意义
环境协调性材料可以提高企业的收益, 提升企业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 并可以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大规模减少, 相应地减少环境保护的压力, 并且可以减少处理设施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 从而间接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比如可降解材料,就是一种环境协调性材料,这种材料可以通过自身的分解,从而减小对环境的污染,使环境中的污染物减少。我们的建筑材料科学研究工作应紧紧围绕减少污染的宗旨, 尽量不出现二次污染的问题, 这样可以从根源解决环境问题。此外, 研究环境协调性产品既可以提升产品质量又可以为保证环境安全创造条件, 特别是世界各国对环境协调性材料的重视程度, 都为开发与研究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为该类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因此, 环境协调性材料的研发有利于环境保护, 环境协调性材料的研发是材料生产领域的革新, 更是环保意识和生产管理的深化。
3. 制约环境协调性材料开发的关键问题
开发环境协调性材料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持在材料界的市场优势, 许多部门都认可并支持环境协调性材料的研发, 然而, 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阻力, 目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3.1 企业自身障碍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多数企业缺乏研究工作资金,环境协调性材料的开发是一项长远战略,眼前的效益不够明显, 技术成熟度也比不上许多当下的生产过程,短时间内投资很难转化价值,大部分只注重眼前效益的企业,由于资金的紧张以及对当前利益的追求,大部分都不愿意把材料开发方案列入其总体投资规划之中。周期长、回报慢的的环境协调性材料,由于资金投入的影响,遇到了发展的障碍。
3.2 大环境影响
法律法规管理力度不够。有些环保主管部门放任排放污染而置之不理,采用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方法, 一旦感觉到事态严重,才开始处罚罚款, 这种行为打击了企业开发环境协调性材料的积极性。环境意识较为薄弱。多数企业只对环境协调性材料的成品感兴趣, 因为对他们来说, 现有成品才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
4.推进环境协调性材料开发的建议
新时期环境协调性材料的研究开发需要围绕经济工作来开展, 通过技术研究与突破,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由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同时应当改善产品工艺技术和新材料设计思路, 进行生产过程的合理优化, 尽可能使产品成本降低, 从而提升效益, 加速企业的发展壮大。
5. 材料的耐久性概念
材料的耐久性指的是材料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保持原有的性能不变,并且不被破坏的性能。
6.材料耐久性的影响因素
材料的耐久性有许多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内在影响因素和外在影响因素。
6.1内在影响因素
材料耐久性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由内在因素造成的。当材料的成分易与其他物质产生化学反应或易溶于液体时,材料的耐久性较差。材料构造为开口贯通且空隙率较大,那么耐久性通常会比较差,材料密实性较大,耐久性通常会比较好。
6.2外在影响因素
材料耐久性还受外界因素影响。外在影响因素主要分为物理作用(干湿变化、温度变化等),化学作用(水溶液及有害气体的侵蚀),生物作用(菌类侵害、虫蛀等),并且外界影响因素通常同时作用于某个材料上。
6.3影响因素概述
材料耐久性的影响因素,概括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载荷大小:载荷大,耐久性低;载荷小,耐久性长。
使用温度:温度高,耐久性低;温度低,耐久性长。
使用频率:使用频率高,耐久性低;使用频率低,耐久性长。
使用环境:在腐蚀性环境环境中,材料的耐久性短。
7.材料耐久性的判断
材料的耐久性是材料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材料会长期拥有,所以我们可以对材料耐久性这种特性在使用条件下进行长期的观察和测定,这样做需要很长的时间,测验结果也会相对稳定。测验通常会根据材料的使用要求,在试验室进行材料的相关试验,根据实验结果对材料的耐久性做出判断。
8.提高材料耐久性的措施
我们应根据材料的特点以及材料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材料的耐久性,这样做可以延长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寿命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维修费用,节约资金。并且这样的做法可以使材料更加经久耐用,更加稳定。在接到一个工程的时候,我们首先应当对工程的重要性做出判断,并依据所处的环境合理选择材料。增强材料对外界其它作用的抵抗能力,比如说如提高材料的密实度等,也可以采取保护措施,使建筑工程主体材料与较差的环境(例如腐蚀环境)相隔离,此外我们也可以从改善环境条件入手,间接减轻对材料的损坏与损伤。这些措施都可以提高材料的耐久性,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9.结论
当今社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类的活动范围应当和外部环境相协调,这样可以减轻地球环境的负担,人类应加强对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样做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在材料的生产环节中减少能源消耗,在工艺流程中采用减少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例如二氧化碳等)排出,保证材料及技术本身具备环境协调性与耐久性。这样,我们的生态环境才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马书辰.浅谈建筑混凝土耐久性[J].河南建材,2014(06):105-106.
[2]孙飞龙. 建筑材料环境腐蚀耐久性评价标准研究进展[C].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铝塑复合材料分会.《中国建材科技》金属与金属复合装饰材料专辑.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铝塑复合材料分会:中国建材科技杂志社,2014:72-77.
[3]张宏峰,史秀丽.浅谈塑料建筑材料的耐久性[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12):162-164.
[4]曾红.浅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J].四川建材,2012,38(05):15.
[5]聂祚仁,高峰,崔素萍,王志宏.材料环境协调性评价的发展及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J].新材料产业,2007(12):47-50.
[6]杨珑.提高腐蚀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措施[J].中国铁路,2006(10):60-62.
[7]孙涛,苏达根.生态环境材料研究重点及趋势[J].新材料产业,2006(03):57-59.
[8]赵联芳,傅大放,钱春香.论道路建筑材料的环境协调性[J].公路交通科技,2003(04):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