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网络技术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非结构化与半结构化数据不断涌现,这表明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同时这也成为了人们所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通过系统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数据资源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与谈论符合当下大数据思维模式下的环境影响评价大数据分析与创新服务,希望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大数据;创新服务;网络技术
【正文】一、大数据的概念与特征
大数据是一个笼统的感念,直到现在为止对其也没有明确的界定。当然国际上需对软件机构或者企业对大数据提出了一些定义,但是这些定义都是基于大数据的基本特征而制定的。目前,对于大数据有一种较为笼统的认识就是将其的特征分为四种类型:数据要求处理速度快、数据种类多、数据规模大、数据价值密度低,这也就一般人们说的4v特性,这也使得大数据与传统数据之间有了叫我明确的划分。对于大数据本身而言,它是一种现象,但是伴随着数据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与分析等技术操作,也可以将其称为大数据技术。当下,大数据主要针对的是静态数据的批量处理,对在线数据的实时处理,还有对图数据的系统分析。在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由于数据存在多种不同的特性,可以有针对性的采用合适的处理形式进行对这些数据的分析。
大数据一般流程
二、环境影响评价大数据创新服务要点
2.1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的共享与应用
基于我国当下的互联网环境影响评价数据服务平台的创建,互联网的环境影响评价数据服务器已将成为了整个数据共享与应用服务的重要基础,在进行服务平台创建的过程中主要包括技术服务窗口与网站平台两个窗口,他们将平台内的多种数据服务信息进行展示,及时发布相关通知与公告,对外共享资源的下载,进行对外数据服务于信息共享功能的宣传与展示。数据中心主要是将现有的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在经过对基础数据资源的整理与校验之后,再将其移植,其中主要包括:文档资源附件、历年审批建设项目基础信息以及评估业务情况等多种数据,有效的保障环保专网数据资料中心定期的数据共享与更新。数据中心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创建相应的标准数据调用接口,有效的保障平台内部数据的安全,同时可以在短时间内为其他服务平台提供资源共享与应用技术的使用,从而实现对数据资源的深度利用与再次开发。
环境影响评价信息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与信息资源的推送。随着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不断完善与修订,我国近几年的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规范要求又再一次进行了更新,针对现如今的环境影响评价实现相关新信息的资源收集、整理与上传。通过利用服务平台的资源调度,用户共同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也使国家与地方及时的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政策法规以及规划等信息的发布,为数据平台构建实现标准化与结构化提供充足的文件检索资源等信息的推送与下载。同时还可以针对当下的用户行业背景与搜索方式,逐步实现对个性化信心的服务推送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信息查询与数据分析服务。建设项目信息对于数据中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数据共享与应用的技术核心,当下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已经逐渐使业务数据与指标信息在进行工作过程中的自动生成、采集与入库,确保了数据信息在进行整理、校验与分析之后的准确性,在这之后,再将其逐步实现对外提供信息资源贡献与数据分析的能力。近期可以面向环境影响评价行业用户提供周边信息、环境影响评价批复、行业指标、验收批文、统计与数据分析功能,通过对周边与同行业相关项目分析可得出多种环境影响的相关信息,为后期的环境影响评价编制、项目审批等工作提供辅助决策的作用。
2.2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解释
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解释是整个评价过程的最终环节,对于评价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旦出现某些分析数据不合理的情况,那么就会对环境的管理者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甚至会由于管理者决策的失误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在当下的大数据时代,对于环境影响评价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数据结果主要是由于这些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造成的,当然文本形式的评价结果并不能使传统解释方式得到满足,还需要利用大数据的支持才可以确保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环境影响评价结果产生的最终原因还是由污染物的扩散与迁移造成的,因此对于以上这些问题需要提出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对其预防与控制。
【结束语】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制度,对于控制污染物质的排放、降低生态环境破坏、节约自然资源、调节产业结构与局部经济增长、民主决策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数据思维与技术的引入,为环境影响评价的进一步完善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但是由于我国大数据技术发展较晚,因此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不仅仅存在这文件系统漏洞、云计算能力不足等问题,同时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也存在着与大数据进行交接的一些基础问题。
【参考文献】
[1]万洋洋.新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的挑战及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2):101.
[2]陈尧,廉丽荣,戴学成,郑民.环保新形势下环境评价工作存在的挑战及建议[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7):95.
[3]王雅娟,金一统,王浩.新时代环境影响评价大数据的新思考[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04):36-37.
[4]诸云强,赵晓宏,冯卓,潘鹏,李时蓓,孙凯.环境影响评价大数据分析与创新服务[J].环境影响评价,2018,38(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