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大数据特点分析及其在成矿规律、成矿系列研究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4月10期   作者:韩世强 张子鸣 李磊佳
[导读] 数据分析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摘要:数据分析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地质大数据进行合理分析能够为成矿规律及成矿系列的研究提供极大的便利。本文从地质大数据的特点出发,对其在成矿规律、成矿系列研究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大数据;成矿规律;成矿系列

        “大数据”是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开始向着智能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成矿规律、成矿系列的研究都需要将地质大数据作为重要依据。地质大数据在成矿规律、成矿系列研究中的应用便是基于多种与矿产或成矿相关的数据,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并通过多种形式体现出来,同传统的抽样调查等方式相比,地质大数据工作效率更高、可靠性更强。
一、地质大数据特点
        目前,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矿产地质行业已经入“大信息”时代,大数据应用发展迅速,地质大数据除了具备4V(Volume、Velocity、Variety、Value)的本质特点以外,还具备6W(What、Where、When、Why、Who)的专业特点,这些特点也是地质大数据在成矿规律、成矿系列研究的重要基础,也是地质大数据价值的体现。下面本文对这些特点进行阐述。
(一)地质大数据本质特点
        第一,大量性特点。地球上具有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根据统计显示,我国蕴含矿产资源的地点多达十万个,如果采用传统统计方法对这些矿产资源地点进行单一管理则十分困难,因此需要使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各式各样的数据库1]。地质大数据能够将这些资源地点充分囊括,具有大量性的特点。
        第二,高速性特点。信息时代中事物的发展日新月异,同时在这一大背景下,地质大数据的形成非常迅速,并且处理效率极高,都体现了其高速性的特点。
        第三,多样性的特点。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地质大数据不断趋于形象化,地质领域不仅蕴藏着大量的数据,同时其类型多样。传统模式下只能对大的方面进行记录,目前记录已经精确到同位素。实现了从数字记录表现形式到图像声音的突破,同时也体现了地质大数据多样性的特点。
        第四,价值性特点。大数据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并且价值密度较低,大数据同样如此。虽然现如今发现和探索道德矿产较少,并且在勘测时真正能够验证的资源也较少,但是如果取得了突破,地质大数据将会充分体现其价值。
(二)地质大数据专业性特点
        第一,地质大数据具有物质性与非物质性两大特征。在这两大特征中,前者指的是地质数据的客观存在价值,也就是它不会受到人的想法的影响,这便是实物本质的物质第一性。后者指的是地质大数据可以经过加工和处理。
        第二,地质大数据具有空间性和非空间性。前者指的是研究中的地质数据对象的空间属性,对于相同或不同地区的对象进行研究,其矿产资源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后者指的是依据地质大数据而建立一些具有可推广的或普适的统计规律或模型,例如对成矿规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便需要挣脱空间性的束缚,发现成矿规律的本质,体现非空间性[2]。
        第三,地质大数据具有时间性和非时间性。地质年代表是展开地质研究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时间性指的是可以使用表格等形式直观体现出来不同年代其地质情况出现了什么样的改变。非时间性指的是基于时间、年代不同这一条件,岩石及矿产的分布规律及特点也各不相同。
        第四,地质大数据具有因果性和非因果性。

这一特点也是对地质大数据更加细致的阐述,在传统地质研究模式中,开展研究的前提主要是“为什么”,寻找原因,例如和田玉为什么产自新疆,地壳为什么会发生运动,恐龙为什么灭绝等,主要是为了明确矿产形成的主要原因;但是其实只要探索到矿产资源便能够开采它,不需要基于因果关系进行开采。这便是其因果性和非因果性的体现。
        第五,地质大数据的主体性和非主体性。前者指的是在使用大数据的过程中,对加工发表的主题进行采集,不同的数据也会呈现不同的看法,如果想要这些看法统一便需要与主体性相结合,从主观出发。而后者主要指的是各执己见,与不同的看法相结合对其进行多样化分类。
        第六,地质大数据具有客体性和非客体性。这一特点集中体现了地质大数据的专业化,客体性指的是接受数据及研究结果的研究者,具有被动性,而非客体性指的是研究者能够转换被动的模式,主动进行操作,如果某一矿产资源的研究者想要对其他矿产资源进行了解,则需要接受他人的研究成果。这二者的关系便是地质大数据客体性和非客体性的体现。
二、地质大数据在成矿规律中的应用
        成矿规律指的是对于矿场资源的形成、特点以及空间分布等情况的认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想要对成矿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则需要借助地质大数据来完成,这是目前研究成矿规律的基础和前提。地质大数据能够为成矿规律研究提供完整且细致的信息数据,这样就能够根据矿产相关信息,对矿产的年代发展历史、空间分布特征、储量及产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且,同传统模式下对成矿规律的研究方法相比,借助大数据技术,成矿规律的研究涵盖的数据量更大、数据类型更加丰富,同时也实现了多种数据的整合[3]。正是由于地质大数据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如今我国地质行业发展迅速,逐渐突破了传统研究模式的诸多局限性,为成矿规律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捷径,不仅研究效率得到提高,且研究结果更加可靠,内容更加全面。但是不能满足于此,还需要对技术不断创新,进一步提高勘查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三、地质大数据在成矿系列中的应用
        将地质大数据应用于成矿系列的研究中,首先应该全面研究矿床形成的时间、空间、地点、形成原因及关联性。基于对各种组合关系的分析,地质大数据在成矿系列中需要完成多项任务,其中关键一点便是对矿床形成原因信息数据的充分利用和挖掘,全面了解矿床形成的具体信息和关键数据,如温度、微量元素、同位素、密度及压力等。传统研究模式对成矿规律进行研究时无法从宏观调控开始,而地质大数据实现了对传统模式的突破,可以从宏观调控出发,有效认识宏观的方面,之后再从精细化的角度出发,全面认识微细的方面,最后有效联系矿床的共同点。将地质大数据应用于成矿系列研究中大大提高了研究的效率,推动了研究的发展,并且实现了对传统研究模式的突破,有效融合了地下物质矿产资源形成时间、分布及类型,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从地质工程的勘查水平及勘探技术发展的角度考虑,传统的研究模式及数据记录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通过对地质大数据的合理使用,能够有效提高地质工程的质量及效率,有利于提高成矿系列工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虽然地质大数据具有诸多优势,但是我们仍需不断创新和突破,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大数据的问世为社会提供了发展的动力,使诸多问题得以解决。地质大数据对地质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合理使用地质大数据有利于加强对成矿规律及成矿系列的研究,并且大大提高了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研究结果更加准确和客观。同时,虽然大数据具有诸多优势,但是我们不能止步不前,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孙振川,李凤远,褚长海.基于大数据的盾构掘进与地质关联关系分析方法[J].隧道建设(中英文),2020,40(2):162-169.
[2]吴冲龙,刘刚.大数据与地质学的未来发展[J].地质通报,2019,38(7):1081-1088.
[3]赵鹏大.地质大数据特点及其合理开发利用[J].地学前缘,2019,26(4):前插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