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4月10期   作者:林东辉
[导读] 如今建筑工程建设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提升,
        摘要:如今建筑工程建设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提升,建筑施工质量、进度、安全性以及成本都备受关注,因此建筑施工管理需要拥有更高的水平。受到传统意识、管理机制,以及现代内外因素的影响,我国部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如今建筑施工管理在人员、制度、技术、执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对策,希望能为建筑施工管理行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问题;解决办法

引言:
        建筑工程的施工,是落实工程设计方案的主要环节,该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施工人员、材料、机械设备,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管理。然而,目前我国部分建筑施工单位在施工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度受到影响,并且存在成本浪费的现象以及大量安全隐患。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工程建设投资规模都在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十分有必要针对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就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来讲,人员由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组成,具体又包括工程造价控制人员、安全监督员、设备保养员、行政人员等。建筑工程规模越大,人员越多,构成越复杂,导致施工管理难度提高。而当代建筑工程的施工,依然离不开对各种专业人员的合理使用,只有在专业可靠、职业素养高的各部门人员支持下,才能有效推动工程建设有序进行。但是,很多时候,参与工程施工管理的人员虽然专业过硬,但是在职业素养、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方面存在欠缺,导致其在施工中无法协助管理人员做好各方面管理。比如,部分施工人员存在侥幸心理,为了一时舒适和便捷,不佩戴安全帽进入施工现场,或是不绑好安全绳进行高空作业,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1]。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基础,这样才能让被管理人员规范性,让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有依据。但是,在时代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部分建筑施工单位依然采用的传统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中很多条款都不再适用于当下的施工环节,同时还有很多板块没有明确的条款。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管理人员在执行管理措施的时候,没有明确依据,容易出现管理不到位、管理效果差的问题。
(三)管理技术水平低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管理对象众多,工作复杂程度较高,随着现代建筑工程规模进一步扩大,很多建筑的建设周期也越来越长,给施工管理带来的挑战尤甚。但是,依然有部分施工单位管理的方式过于依赖人力,需要相关管理人员进行重复的巡检、记录、分析工作,事无巨细地渗透到施工现场的方方面面。实际上,这种情况不仅会导致施工管理效率低、质量差,还会受到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影响。
(四)管理执行不力
        也有一部分的建筑工程虽然施工管理制度比较健全,但是忽略了执行把控,导致管理执行没有达到预想的管理目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管理小组及人员的权利机制没有建立好,同时没有做好权责划分,导致所有人员的责任意识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缺乏对管理人员的管理,也就是说没有相关技术或机制来评估管理执行效果,导致一些管理问题长期无法得到解决,进而影响整个工程建设管理水平[2]。
二、建筑施工管理中各类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办法
(一)构建风险管理机制
        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活动而言,受到内外各类因素的影响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在现代科学管理理念下,传统的事后管理模式不再适用,而是要构建一套能够覆盖事前管理、事中管理的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管理是一种如今在各领域十分重要的管理模式,也就是针对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类风险进行管理的过程[3]。如表1所示,风险管理由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管理升级等部分组成,贯穿于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全过程。风险管理有助于让施工单位在每个环节施工之前明确可能出现的问题,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规避,同时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准备好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损失和影响。例如,在高温环境下施工,建筑工程施工面临着人员中暑以及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施工单位应当出于风险管理和人文关怀的角度,准备好降暑饮品、药物,并在施工现场配置一些降温设备。如果阳光过于强烈、温度过高,施工单位还可以提前对当天或者近几天的施工计划进行合理调整,避免施工人员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紫外线和高温环境下作业。通过这一系列的方法,可以在不影响工程施工秩序的情况下,有效避免危及施工人员健康安全的事故发生。

(二)做好人员培训
        针对建筑工程的施工,首先,要根据具体施工要求,适当提高所有人员的准入门槛,不仅要求相关人员具备相应岗位专业技能,还要求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其次,要结合施工计划和具体管理目标,对所有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和意识培训,前者是根据工程施工图纸、技术要求进行技能培训,后者是针对施工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环保管理内容进行培训。然后,建立有效的权责机制,实现权力的科学划分,将责任落到实处,提高所有人员的责任意识。最后,针对影响施工建设的情况,迅速组织人员进行原因分析,并落实责任,做好后续优化[4]。
(三)建立信息化的技术管理机制
        建筑工程管理单位应当对传统管理方式进行优化,通过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一定程度上摒弃传统过于依赖人员管理的模式。比如,通过BIM系统的可视化系统,让所有人员的施工中能够更好的对比评估施工效果[5]。同时,通过信息化渠道,提高施工单位内外沟通效率,便于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最后,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类信息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施工管理效果,并做好后续优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今社会各界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管理与工程施工质量、进度、安全性、成本控制以及环保性都有密切联系,而传统管理模式下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施工单位应当梳理科学的管理意识,采用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结合技术化的管理方法,建立一套全过程、动态化、高效化的管理模式,提高建筑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鹭.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整理与管理方法分析[J].四川水泥,2020,(3):171.
[2]张超.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法探究[J].数码设计(下),2020,9(1):71-72.
[3]黄燕水.探究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J].砖瓦,2020,(5):143,145.
[4]金库.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方法解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6):3359.
[5]胡春天.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方法及控制策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6):14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