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500数字地形数据是一类基本的重要的基础地理数据,其应用十分广泛,同时也是各类地理信息系统重要的数据源,其地图语言表达、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是其重要的质量元素。嘉兴市1:500数字地形数据经由外业测绘生产、内业编辑后入库管理。矢量地形数据,经由外业测制后,需对其进行编辑处理,使地物地貌的表达如:符号、线型、归层、颜色、文字注记、图廓整饰、地形要素属性信息等规范化。
1、引言
1:500数字地形数据是城市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是城市建设、规划和国土等各行业各种空间应用的平台数据基础。为了加强嘉兴市基础测绘成果资料的管理和应用,适应各行业对基础数据的需求,必须对1:500数字地形数据按一定的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统一编辑,使其规范、完整、统一。
2、数字地形图数据更新
2.1地形图更新的目的
嘉兴市区大比例尺地形数据动态更新是指区别于传统大面积测绘方法,采取跟踪修测方式,按照相关要求对地形图进行及时更新的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保证地形图良好的现势性以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的要求,从而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及“数字嘉兴”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需要,更好地为社会各界提供测绘服务和保障。
2.2地形图更新的内容
对更新范围内变化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进行更新,主要包括定位基础、水系、居民地与建(构)筑物、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土质等8大类要素。
2.3更新范围和更新类型
更新区域位于嘉兴市区,东起三环东路,西至三环西路,南起由拳路,北临昌盛路。自2012年下半年起,新增南湖区约7.2平方公里的动态更新区域。
更新地块类型主要包括:有委托竣工类、无委托竣工类和公益类等地块。
3、更新步骤与流程
3.1地形数据更新流程
3.2外业数据采集
(1)控制测量 根据外业调查结果,需要更新的区域若缺少一、二级控制点,需及时组织统一的控制布设与测量。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的选点、埋石、观测及计算方法等应符合规范要求。
(2)地形图测绘
1)按更新要求,可采用现有的一、二级控制点及新布设的图根控制点成果作起算。
2)使用全站仪配便携式电脑,采用北京清华山维新技术开发公司研制开发的 “EPSW2005(全息测绘系统)”进行全野外数据采集和成图,外业作业组最终提交成果为DWG格式文件。
3)碎部点施测采用极坐标法实测坐标,少量隐蔽建筑物无法实测拐点时,可采用交会法或勘丈法补充。
4)为保证测绘精度,外业作业组在进行数据采集时,应采用小棱镜进行作业,对电力、通信线杆等应进行偏心测量。
(4)测绘内容与图形表示
地形图测绘可采用清华山维测图软件与全站仪结合现场进行数字化成图,现场采集数据后内业进行相应编辑与整饰。
3.3数据处理与更新
(1)CAD分幅图数据的处理
1)图幅分层分色依据规定,按KZD、SXSS、JMD、JTSS、GXSS、JJ、DM、ZBTZ等8个要素大类划分,确保图层名称中不出现汉字。
2)地形图图名及图幅编号沿用2010年的编排方式统一命名,对图廓中地形图的生产单位、测量人员及检查人员等信息进行调整,图廓中地形图的生产时间待一次性更新范围超过整幅图的50%后再进行调整。
3)当图幅间不能自然接边时,按几何裂隙不超过0.005米的接边限差进行处理,应保持地物、地貌相互位置和走向的正确性。
(2)标准分幅图图廓修改
1)检查是否存在图面要素超出图框范围线的,若有,做适当删减。
2)修改“测量员、绘图员”“检查员”的姓名及更新日期。
3)图幅号位置有中文名称的,将中文名称删除。
4)分幅图应用——修改1:500国土图幅图廓。(修改后的图廓层,文字的宽度比例与运行程序lj即文字修改为标准样式后的宽度比例不同,故这步图框修改最后操作。)
(3)图面整体布局修改
(4)图层分层修改
3.4 全图清理保存
1. 文件夹进行块过滤、批量清理并居中。
2. 图面清理居中并保存。
3.5 对象化
(1)对象化数据处理
1)数据更新仅对更新范围线内数据进行对象化处理。
2)保证进行对象化处理的数据是最新数据,对象化处理时更新范围线仍保留。
3)按照数据对象化作业步骤(CAD)及其规定,逐层进行对象化处理。
4)处理过程主要从统一性、完备性及唯一性方面考虑。
(2)对象化数据的检查
1)数据转换前基于CAD下的检查:大部分工作由检查软件完成,部分需人工判读。
代码检查:包括代码几何类型检查、代码标准性检查、代码图层检查、代码类型检查等。
几何结构检查:包括线至Polyline、注记标准检查、线要素结构检查、重叠性检查、自重叠清理、自相交检查、悬挂点检查及面要素闭合性检查等。
扩展属性检查:包括属性项是否有内容、属性项位数是否正确、属性项内容的长度和数据类型是否符合要求等。
2)数据转换后基于ArcGIS下的检查:
利用转换工具FME进行对象化数据转换,转换后的Geodatabase数据就作为系统更新成果数据,为保证其正确性,在ArcGIS平台下对其数据进行检查。
转换完整性检查:在数据格式的转换过程中,需要对要素的代码及属性等相关信息进行获取判断,只有满足转换要求时要素才会正确的被转换,如果存在要素不能满足条件将不会被转换,因此需对转换后要素是否有遗漏或错误进行检查。
数据属性和逻辑性检查:虽然利用检查软件对数据的属性和逻辑性进行检查,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作为对数据检查的补充和完善,在ArcGIS平台下需对成果数据各层要素的属性信息进行检查,并对属性信息的逻辑一致性进行检查分析。
数据拓扑检查:各类要素分别存储在Geodatabase数据的各个数据层,数据层自身和各个数据层之间应满足拓扑要求,保证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联接关系不丢失。拓扑检查利用加载定制的“ArcGIS规则”进行。
3.6数据入库与检查
(1)数据入库
使用库体创建工具,通过ArcSDE在数据库中创建一个数据集(Feature Dataset),名称按照上述命名结果进行命名。在创建数据集时指定空间参考信息,并指定X\Y坐标域和数据精度。数据的入库采用ArcCatalog直接读取pdb数据写入SDE相应比例尺的数据集中。库数据包括嘉兴城市坐标系的MDB格式数据和嘉兴市2000坐标系的GDB格式数据。
(2)入库后数据检查
数据入库后检查工具主要对转入到Personal database中的数据进行检查,有关地物类型的检查需配置类型检查表完成。
4、结束语
基础地形数据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数据,数据的生产要经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属性录入等过程。在基础地形数据的生产过程中,由于作业人员、测量仪器、作业环境、标准更新等因素,会对数据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当前,基础地理数据的采集、加工、成图的平台绝大部分是CAD,因此经CAD编辑后的数据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入库数据的质量,要保证入库数据的质量,就必须加强前期数据的质量把关。通过CAD对矢量地形数据的加工、编辑和后期检查,使地形数据规范化,可以有效的提高数据质量。
通过总结经验,掌握一套自己的方式方法,按自己的作业习惯操作,适时的进行检查,最大限度的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保证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