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技术要点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4月10期   作者:戴伟贤
[导读] 国土空间规划是从增量时代物质规划向存量时代品质规划转型的大方向,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是从增量时代物质规划向存量时代品质规划转型的大方向,塑造以人为本的高品质国土空间,以高品质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化落实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下,村庄规划由发展建设向实用管控转变,“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成为新时期村庄规划的主要目标。本文从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实践经验探索出编制技术要点,为后续的村庄规划编制提供参考和技术经验。
        关键词:乡村振兴;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
        引言:村庄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实施国土空间用地管制、核发建设规划许可的法定规划。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已成为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及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下的新任务。
一、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的意义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既能有效引导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全域空间布局,又对原有规划体系的重大创新,进一步规范城镇开发边界以外空间开发利用的统筹指导[1]。
二、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技术要点
1、统一整体框架内容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应围绕“一个目标、四种类型、六项内容、四类政策”框架编制,其中“一个目标”为“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四种类型”为集聚提升型、城郊融合型、特色保护型、搬迁撤并型,“六项内容”包括统筹生态保护修复和人居环境整治、统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统筹农村住房布局、统筹产业发展空间、统筹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统筹自然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四类政策”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严格生态保护红线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实施全域综合整治、推进资源高效复合利用。
2、坚持“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思路
        坚持“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就是要整合原村庄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美丽乡村规划等规划为一个规划。如何做到“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整合,包括:(1)落实各类用地红线,明确三生空间管控,即生产、生活、生态三类空间。(2)整合利用土地资源,统计用地指标缺口。一方面梳理现有土地资源释放指标,如拆旧复垦、生态搬迁、空心村、麻雀村、偏远村、无建设用地构筑物、已建设施占用基本农田、复垦区内应保留村庄等,另一方面通过梳理现状结合发展诉求提出用地缺口来申请指标。(3)统筹布局乡村产业,引导村庄差异化发展。通过统筹分析不同类型村庄的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景观风貌、产业基础、区域交通条件等资源特色,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连片发展、多元化”的乡村产业。
3、规范调研方法
        开展村庄规划编制时,首要规范调研方法,通过“标准化”的调研方法,有效地了解村庄现状情况,掌握村庄基础数据和村民的迫切需求。“标准化”的调研方法包括以下内容:(1)规范化调研资料:梳理调研资料清单是开展调研的基础,包括“一表、两图、两清单、两问卷”,“一表”为会议签到表、“两图”为叠加土规要素卫星图和带村界自然村名卫星图、“两清单”为镇收集资料清单和村收集资料清单、“两问卷”为调查问卷和访谈问卷。(2)全面化的调研掌握:要做到设施不遗漏,产业要关注,土规要核查,农房要统筹。

(3)精细化的实地调研:落实六大基础板块(包括农房、道路、基础设施、公服设施、防灾、历史文化保护)和三大新增板块(生态保护修复、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产业和建设空间安排),详细获取村庄基础数据。(4)数据化的调研手段:运用调研草图助手,通过云端信息化实现调研成果与规划方案的无缝衔接,为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提供辅助。
4、分类引导村庄规划发展方向
        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分类推进集聚提升型、城郊融合型、特色保护型、搬迁撤并型四类村庄建设,避免千村一面,不搞一刀切。其中集聚提升型村庄应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激活产业、优化环境;城郊融合型村庄应综合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和村庄自身发展,加快城乡产业融合、设施互通、服务共享;特色保护型村庄应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保持村庄特色的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搬迁撤并型村庄应严格限制新建、扩建,重点突出生态保护修复和整治复垦,加强监视用地增减挂钩。
5、强化村庄规划核心主要内容
        (1)发展定位与目标:通过环境资源承载力评价、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村庄原有规划评估等方面,综合确定村庄发展目标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2)国土空间布局与用途管制:落实管控要求,包括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各类自然保护地等;统筹优化村庄布局,包括统筹住房、产业、交通、设施、生态、防灾、历史保护等内容;制定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形成村规民约。(3)农村住房布局规划:分层分级提出农村居民点的布局要求,执行一户一宅标准,严禁占用宅地基。(4)产业发展空间规划:建设产业平台,安排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等产业空间,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与产业发展目录,制定村庄禁止和限制发展产业目录,严禁以产业名义圈地建设。(5)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分级分类开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分级分类打造村镇联动生活服务圈,简历村庄—镇区—镇域及副中心级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5分钟村庄生活圈、15分钟镇区生活圈、30分钟镇域及副中心级交通圈。(6)生态保护修复和人居环境整治: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等保护要求,提出生态修复和土地整理对策,整治农村人居环境。(7)历史文化及特殊风貌保护:特色保护类村庄应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提出保护原则、措施、名录及方案,非特色保护类村庄应提出村内历史文化和特色资源的保护要求,防止开发性破坏。(8)近期行动计划:统筹安排近期项目库,合理安排时序,制定近期项目表,有条件村庄可制定近期建设项目书[2]。
6、保障公众参与。
        规划以“参与式”的规划模式开展规划编制工作,扩大公众参与广度和力度,加强政府部门和农村基层的沟通,使规划成果能融合专业技术、农民意愿和地方实际情况,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以公众参与为核心,实现多方联动,以“共建共治共享”方式,引导多方参与乡村振兴[3]。
7、成果规范、通俗易懂、便于管控、具备实施。
        村庄规划成果一般包括规划文本、图件、附表、数据库及附件,按照国家和地方出台的相关村庄规划编制指引,落实“一图一表一规则”的成果核心内容,确保成果(方案)既合法符合相关规范,又易于能看懂、能管理、能落地、能监督,为后续实施提供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引。
三、结论
        综上所述,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技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全域覆盖(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规划先行、分类推进、“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水平提升,更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栋.“双维度”背景下村庄规划的思考[J].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2019年
[2] 李娜.刘蕾.罗隆诚. 村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考 [J].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14期
[3]周力锋.张文佩. 基于村民全程参与的乡村规划机制研究[J].山西建筑,2015年3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