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的生态思维初探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4月10期   作者:杨立霞1 杨阳2通讯作者
[导读] 新形势下,当前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失衡已成为一种“瓶颈”
        摘要:新形势下,当前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失衡已成为一种“瓶颈”。城市作为一个具有自然属性以及人工特性的生态系统,更应该关注人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平衡性。城市想要从本质上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那么就需要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对城市的经济、空间、功能等因素,实施综合性的思考。分析城市规划过程中对自然环境产生破坏性,处理好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规划结合自然”为原则,形成科学的规划结构。因此,本文就首先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根据课题需要,分析城市规划生态思维的观点,最终实现“创造自然化城市中心区”的建设目标。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思维
一、问题的提出
        生活在城市当中的人们,更加倾向的是城市生活的便捷舒适,但是又向往自然环境的清新优美。那么,不管是景观规划的设计者,还是从事社会研究的相关人员,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那么就是让城市化与“自然化”变对立为统一。也就是说,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在城市当中享受大自然的恩惠。这个时候,“田园城市”、“山水城市”、“生态城市”、“可持续城市”等字眼就呈现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1]。在当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人工建设应肆意吞噬自然,生态效益已经被压缩到了极限。不管是大的城市,还是小的城镇,都在倾向土地的经济性利用,构建对应的“城市形象”。因此,大自然如何才可以在城市的中心得到一席之地?城市规划的生态思维如何?就成为了目前形势下,需要探究的重点。
二、城市规划的生态思维观点
(一)城市生态系统观
        从生态系统的视角看,属于人们正确认知的出发点,也是自然生态系统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时候,需要在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建立循环机制,维护生态的平衡[2]。城市当中单元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城市是变化着的有秩序的功能整体。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不仅存在着一定的共性,还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城市生态系统的高 “ 质量性” ,展现了较为复杂的体态,城市的脆弱性都是不可恢复的。需要结合现状与特征对城市的生态系统实施有效的调控。
(二)城市 “ 稳态经济”观
         从一定的程度上看,人的经济形式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那么,在“ 稳态经济学”的基础上,就需要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树立城市的“ 稳态经济”[3]。将“ 稳态经济”融入到自然生态系统当中,在保证城市经济的同时,也保证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发展。
(三)城市发展适度观
        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分析一个城市的承受能力。需要城市的居民,不断的约束自己的浪费行为,保护和加强资源基地建设,分析能源、水、资源等方面的配合关系。在新的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向着更高的区域生态质量实施延伸。倡导城市之间相互合作与联系,在节约和环保的视角上,改善环境的质量。
(四)城市与自然共生观
         生物之间,环境之间都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这就是大家眼中的“ 共生”共存体系。

对于城市的人们来说,主要就是存在于大自然当中,并依靠大自然的力量,不断的保持着整体性。从城市与自然的关系看,人类掌握了一定的 “ 主宰” 自然的能力,但是最终还是会限制于自然。例如:1521 年的红山堡,在建设开始的时候,这里到处都是草原,风景宜人。但是数百年过去了,却呈现了数百里间, 荒地尽耕, 孳牧遍野的景象[4]。仅仅经历了450多年的历史,就成为了沙漠的天地。从这里就可以看到,城市与自然环境共生呈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的存亡是和自然的存亡保持一致性的。只有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才可以保持对应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与自然共生的基础上,适当满足城市生态比例,满足人类生态的需要。
(五)城市更新的 “ 能工巧匠” 观
        一般的情况下,城市都是在诞生、生长、 发育、 衰老、 更新等的基础上,实施更新的。城市当中的 “能工巧匠” 思想,就是对已经存在的城市或者是区域等,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开发。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相关的人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究城市环境历史,分析生活环境结构,在表达城市内容的基础上,保持城市历史的延续性,满足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六)城市生态设计观
        也就是说,需要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构建 “ 低度生活方式”。在普遍性原则,尊重自然的原则,反映区域环境特性的原则,将再生能源作为设计的基础因素的原则,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同步发展原则,城市设计改善、复苏环境原则,生态技术与城市设计结合原则等内容的基础上,为城市生活增加许多丰富的内容。例如:安徽省太湖县中心区,就是在自然化”的城市中心区的基础上,将生态环境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呈现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 融于自然的景观格局,用地布局属于“一城两区”建设基础,展现了依托河流、山体及绿化成为城市的生态核心。道路网规划应地形条件的道路设计,降低成本,降低土方填挖成本,符合地貌需求[5]。 生态运转上看,需要对中心区及周边的水体进行功能实施科学的分析。进行地形处理和合理的水循环引导,不仅存在汇水功能,还存在较强的观赏性的价值。结合人文特征,汇聚城市公共活动,并赋予其一定的符号和名称,将禅宗文化呈现到大家的面前,以反映教育文化“百年树人”的主题,完成了建设“自然化的城市中心区”的建设设想。
        总结: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生态思维可以提升城市规划生态的有效发展与延伸。这个时候就需要相关的人员,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对城市规划生态思维实施解读,厘清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城市规划的生态思维不仅可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还可以在“自然化”空间中,融入集约化和整体化的需求引导,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莉,张婷婷,张钰,付小利,林玉梅.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新时期《城市规划原理》教改——以厦门工学院(独立学院)为例[J]. 福建建筑. 2020(02)
[2] 周俭,钟晓华.  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公正议题——社会与空间视角下的若干规划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 2017(05)
[3] 汪光焘.  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编制好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在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的讲话[J].城市规划. 2017(11)
[4] 孙志涛.  40年发展回眸——《国际城市规划》的变与不变[J].国际城市规划. 2019(06)
[5] 李瑾,张宁,云霄.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生自主学习力的深度构建——以X大学“现代密码学”SPOC翻转课堂为例[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