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们绿色环保意识不断加强,绿色生态环保意识在建筑设计中融合应用,而绿色生态建筑现已成为建筑设计的潮流趋势,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环境要求。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绿色生态建筑;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是指建立于深刻认识人类与自然二者间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现代社会关系,可有效促进社会、自然、经济等多方面协调发展。目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由于受到经济因素影响,无法全面有效实现。因此,如何利用绿色生态建筑,合理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生态城市,成为现今城市规划的主要问题。城市规划设计中合理设计绿色生态建筑,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进步保持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及有效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就绿色生态建筑中城市规划设计的具体设计与实施方法进行如下论述。
一、城市规划设计简述
城市规划设计主要通过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空间利用率,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城市规划工作具有通过抽象化、数据化特点,城市设计则是具象化、图像化特点,城市规划设计则是结合二者开展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对城市内部做好详细组织规划,使城市居民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现有的城市规划设计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现有资源浪费严重,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1];由于城市规划从业人员开展工作期间要涉及多个领域,规划设计时要充分体验人文与自然因素,重视对生态环境发展内含的思考,从而保证确定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具有经济适用性、生态环保性。
二、绿色生态建筑内涵与原则
(一)绿色生态建筑的内涵
绿色生态建筑是一种融入环保理念、生态意识的建筑类型。生态建筑规划设计时,要重视所设计的建筑与周围环境的一致性,对建筑周边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给予重视,使建筑与周边生态环境可融合一体,减少对生态环境自调节能力的影响,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2]。绿色生态建筑的应用主要是提升建筑环境的友好性,使建筑整体能耗降低,使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提升整体建筑使用时的舒适度。
(二)绿色生态建筑的原则
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应遵守节约能源原则,设计时多选用节能环保材料,通过设计使采光、通风、取暖系统的能源消耗降低,提升建筑资源的利用率与智能化。遵守保护环境原则,设计施工时应避免对建筑物周围绿地、土壤、水资源造成破坏,施工结束后尽肯能回收可降解的建筑材料,避免建筑垃圾堆积造成环境损伤[3]。遵守以人为本原则,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时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以人们实际生活需要作为原则,保证所设计的建筑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所需。遵守和谐共生原则,绿色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融合生态学理论,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完美契合、和谐发展。
三、生态城市的内涵与特点
(一)生态城市的内涵
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生态城市开展,生态城市在各个国家均受到大力追棒,但是现今仍未形成一个完美的生态城市体系。生态城市过去是以降低自然资源、减少废水、废弃等排放,达到改善城市环境为目的。随着现代城市发展,生态城市理念也随之发展,内涵更趋近于促进经济高速发展、保证人民生活幸福、社会稳定,有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4]。生态城市的家里需做好城市规划,保证内部环境清洁,污染性小,提升人们居住质量,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发挥生态作用,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城市的特点
1.生态优先性
生态城市规划时要以人们生活为基础,秉承着现代城市生活和谐发展的根本理念,实现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生态城市规划时应以保护城市生态为基础[5],建筑项目规划期间应尽可能保证环境原有生态本地,坚守生态环境的红线,根据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对建筑进行设计,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成长性
城市规划设计涉及多个学科,综合性较强,设计时应以现代人们工作、生活有序开展作为基础,以长远眼光进行规划设计,从而有效促进城市长久发展与积极成长。城市规划设计时要有一定的未来发展空间,以便在城市后续发展变化中及时作出改变。其次,城市资源利用方面保证成长性,避免短时间内过度浪费生态资源,造成资源严重短缺,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3 承载性
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们生活的承载力仍存在一定的限制。城市生态的承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城市产业结构,生态城市具有完善的产业结构,可使自愿利用率大幅提升,减少因工业生产、人们生活造成的污染与排放。第二,城市人口承载力,由于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城市生存压力也随之增大,导致城市内资源消耗、短缺问题逐步显露[6]。第三,城市生态承载力,城市生态中人对环境造成的消耗,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二者之间的平衡性具有重要意义。第四,环境污染的控制:城市人口生活与工作会产生大量废弃物,若垃圾不合理处理会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极大不良影响,因此,合理处理废弃物,对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保障作用。
4 多样性
人与其他生物是城市高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样性特点。因此,城市规划设计时应着重考虑自然生态发展规律的同时,应兼顾不同生物的差异性。城市多样性与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城市内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均是生物生活的重要基础条件,城市规划时应通过合理设计,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给予合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不同于自然界生物生存环境,是一个人口集中、资源环境集中的地区,因此,合理设计城市生态环境,对于打造良好的生态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四、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一)合理运用节水技术
缺水现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绿色建筑设计施工期间要以加强节水技术运用作为首要任务。在绿色生态建筑中应用节水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加强给排水设计,避免供水区域出现水资源低效利用等水资源浪费现象,可利用新型节水措施技术,避免厕所、厨房等处的冷热水交换,废水浪费等情况,通过合理设计、科学用水规划,使建筑内的用水效率大幅提升[7]。第二,做好废水回收利用,例如,在排水时通过合理设计实现水资源的二次利用,通过收集生活污水的集水区,例如洗浴用水、洗菜水等进行收集,然后进行城市内清洁与绿化工作。可使用雨水收集设备,对天然雨水进行收集,然后开展城市绿化与清洁工作,使水回收利用率大幅提升。
(二)利用自然生态资源
加强可再生资源利用,对不可再生资源使用与消耗量应尽可能减少,从而实现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设计中要利用节能技术合理应用可再生资源,例如,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照明,浅层地热能提供建筑物基础温度。建筑设计时应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消耗。针对无法用可再生资源的技术与设备应以做到节能减排为主要目的。通过科学设计整个园区,提升绿色植物的有效利用,使建筑物周围环境与空气大幅提升,同时调节建筑物周围温度,有效储存自愿。
(三)人性化设计建筑
绿色生态建筑侧重于和谐与人类健康。绿色生态建筑应与时俱进,具有开发周期短,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城市规划设计中无固定的设计概念与设计意图,应及时更新概念,选用最先进的设计理念,最环保的城市规划所需材料,方可设计出更具科学性、成熟化的生态建筑规划设计。设计师应跟上时代步伐,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绿色设计理念有机融合,对“绿色”设计进行思考与反思,正确把握绿色设计理念发展方向,选择与绿色理论与城市规划设计最佳匹配点。
五、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具体应用
(一)设计生态城市规划方案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环节中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以保证生态环境为基础,设计出城市发展蓝图,保证城市内人文环境、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环境。城市规划设计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平面规划,对城市空间轮廓线进行布置,注意廊道绿化面积,交通网络的合理性,使城市绿化网络系统的完整性得到保障。实践中可通过中心公园、绿化带、绿地广场等板块设计,增加城市绿化率。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期间应综合考虑历史文化与民风民俗等因素[8],既要有现代化城市的便捷,也要充分体现城市特点,充分表达大自然气息,为人民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完善城市生态产业系统。
(二)做好海绵城市建设
城市湿地系统作为城市天然净化器,在生态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利用水、合理协调水、突然、湿生植物等城市湿地系统,实现湿地系统的调节与平衡,有效改善城市环境,对城市气候也具有良好的调节工作,有效减少旱涝灾害发生。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对城市规划建设进行强化管理,使建筑、道路、水系、绿地等系统对雨水的吸收、缓释作用充分发挥,实现自然积存、渗透与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海绵城市建筑可有效解决城市内涝、城市热岛效应、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是未来城市规划建筑的主要发展方向。做好“海绵城市”建设,可使生态城市建筑具有控污、防灾、促进城市生态修复等作用,可有效保护城市内的绿地、湿地与水系等多个生态环境空间,对绿色基础设施具有优化作用,可与雨水基础设施相结合,使城市内水文循环得到良性保障,对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三)合理规划交通方式
城市规划方案中应合理设计交通系统,应结合道路布局、城市未来发展规划、交通系统畅达性等特点,以低碳设计为基础原则合理设计道路交通方案,有效减少城市资源浪费,满足城市道路通行基础前提下,对道路进行适当升级改造,最大程度保证绿色生态环境的整体性。
结束语
绿色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引入生态城市规划理念,以绿色生态建筑为基础,合理布置绿化面积与交通布局,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增加城市内绿化面积。对城市现状与未来发展充分考虑后,制定科学的绿色城市规划方案,保护原有湿地系统的同时,建立海绵城市,有效降低人们生活废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对可利用自愿进行重复利用,提升人们生活质量,进一步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继辉.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8(3).
[2]张中秀,马晓虹,吕红亮.绿色生态城区中清洁可持续能源系统的构建[J].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8(2).
[3]刘小梅.基于生态、绿色的城市防洪规划设计[J].中国防汛抗旱,2019,29(8):11-11.
[4]曹伯虎,刘万放,龚航.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生态城市规划研究[J].建筑节能, 2019,47(9).
[5]闫水玉,邓玉婷,孙梦琪.城市绿色空间规划中的“格局-过程-功能”理念及应用[C].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0.
[6]张建,李宝鑫,陈奕,等.以绿色生态城区为导向的规划布局要点研究与实践[J].绿色建筑,2019(3).
[7]陈秀盛.绿色生态理念对城乡规划设计的影响分析[J].建筑与装饰,2019(9).
[8]林百曼.生态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5).
作者简介:龚卫兵,1967年7月出生,工作单位:浙江省义乌市江东街道办事处,大专,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