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思考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竺慧萍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要“塑形”,更要强调“铸魂”,即通过振兴乡村文化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而持续的动力源泉。当前,由于我国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加快,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矛盾冲突对乡村文化产生了严重冲击,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着乡村文化同质化现象严重、农民传统价值观念日益滑坡、乡村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乡村文化振兴主体缺失等问题,乡村文化振兴已经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振兴;困境;路径选择
        引言
        乡村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特定自然区域或同一族群生产生活方式、饮食风俗习惯、图腾崇拜、宗教信仰等历史文化符号的集成表述,保护、传承和发展好乡村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内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强调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新时代我们要更好地传承与保护乡村文化,记得住文化根脉,留得住乡愁,让我们魂牵梦萦的故乡既有绿水青山,又有诗情画意,文明富庶,平安祥和。基于此,探究分析乡村文化的历史形成和生存现状,科学解决加快城镇化发展与乡村文化传承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发展文化产业和实行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充分利用好乡村文化独特资源优势,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1乡村文化背景与发展
        乡村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动力源泉,是乡村振兴战略内在本质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乡村文化建设绝不是粗鲁地推倒重来,回到从前的农耕文明,而是让乡村文化在现代文明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从而打造一个全新的乡村精神风貌。目前,乡村文化正处于一个有目共睹的困境之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过去固有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而且在短时间内可能很难打破这个瓶颈。中国五千年的农耕文明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似乎已被曲解成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以及生活观念的象征,实现现代化似乎必须把农耕文明改造成现代化。所以,在城市化、现代化的潮流下,乡村的劳动力和土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不断地流向城市,乡村的没落似乎是一种必然的结局。建设和改造农村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就是简简单单地把城市的风貌照搬到农村。这些畸形的、脱离实际的观念很明显没有着眼于农村的客观现实,弃广大农民的根本诉求于不顾,更是把流淌在一个民族血液里的独特历史文化抛之脑后。农村的根基受到极大的破坏,农村悠久的传统文化、礼仪习俗、伦理道德,精神观念逐渐湮灭于滚滚的历史车轮中,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加剧了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失衡。
        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便是对文化的振兴。振兴农村文化绝不是对原有的生产方式、生活观念、情感价值全盘否定,而是要想方设法地让这些文化元素与现代化的价值观相融合,进而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新价值。
        通过强化乡村文化自信的主体基础,夯实乡村文化自信的经济基础,筑牢乡村文化自信的教育基础,传统的文化元素逐步地被注入到乡村,对于乡村文化的振兴战略就是要改进并打造一套全新的乡村管理方式,唤醒农民对于乡村文化的自信,提高他们对于乡村文化认识的高度,激发他们建设乡村文化的热情,从而从根本上推动乡村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礼记·王制》中就曾提到过要注重礼仪方面的教育,不必改变风俗,要注重统一政令,不必改变习惯。乡村中的一些老规矩必然有一定的道理与可取性,因而要尽可能去发掘与近代相适应的传统文化资源,紧紧地围绕着基层民主自治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抓住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核心,激发农村源源不断的活力,形成势不可挡的农村文化向心力、凝聚力以及有着无形力量的约束力,从而让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
        2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思考建议
        2.1打造乡村文化产业要挖掘本地资源,凸显地域文化特色
        打造乡村文化产业不能走同质化、复制化的路线,要科学把握地域文化的差异性,注重地域特色,保存乡土味道,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乡音。首先应该立足于当地的特色小镇、农业遗迹、历史文物古迹等,特别是那些具有厚重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镇村落、传统建筑,建造一批特色博物馆、展览馆,提升乡村振兴的文化品位和文化气质。其次,依托当地名人历史、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俗礼仪、传统手工艺等,打造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精品工程。如,铜陵市义安区的犁桥景区,以水乡文化为特色,涵括江南水域风光、徽派建筑群落、皖南民俗展区与非遗文化展示,观赏与吸引性强,历史文化与经济价值突出。不仅带动了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弘扬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此外,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除了依托乡村别具一格的原真文化特质,还要融入现代元素,使乡村文化重新焕发新的魅力。
        2.2借助先进科技促进产业融合
        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要建立在先进科技基础之上,给予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加强乡村内部产业的竞争实力。针对乡村旅途而言,全新的产品与生产理念在大力渗透之后会创新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前进,借助科技的研发能够打造出高新的旅游品牌,丰富乡村文化基本形式,延伸乡村旅游文化的宣传效果。所以在乡村振兴的视角下,在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目标思想中,要借助先进科技加快产业之间的融合,促使乡村建设朝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结语
        规划好农村文化产业建设是当地政府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依据。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企业辅助监管实施,要做到时刻遵守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总方针,做好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宣传工作,让农村文化产业的增值效应和巨大前景被参与者看好,让参与者充满信心。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生搬硬套理论和其他例子,完成乡村振兴,要锲而不舍,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中国现代化取得的累累硕果离不开乡村的支持。因而,城市向乡村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是反哺乡村的表现,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多种特有因素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通过对农村文化元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使农村文化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与城市相辅相成,增添农村的温度与厚度,促进城乡文化互动融合是乡村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矛盾和挑战。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既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又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陈淼.动态纪实影像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策略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9(2):74-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