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高聪
[导读] 水利项目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也是推动生活水平提高的保障。
        摘要:水利项目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也是推动生活水平提高的保障。但是在水利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最为严重就是破环了水工环的地质条件。因此水利项目的开展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保证项目的科学合理,带动社会经济良好前行。本文就针对于水工环所面临的地质风险进行深入论述,剖析造成水工环灾害的具体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对存在的问题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对未来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估;评估策略
        加大水利项目的投入可以获取较高的回报,能够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压力。由于水利项目建成后能够达成跨区域调水的目标,为水源不足的地区提供水能。合理扭转了水资源配比不均衡的局面,同时也能够有效缓解部分地区的洪涝灾害,对水源的输入输出地都有着积极影响。但也要有效解决水利项目导致的水工环破坏问题,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提出解决策略,保证水利项目稳定运行,发挥出应有效用。
        1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现状
        实际开展水利项目的建设之前需要做好有关的预期准备,例如说,要细致勘测水利项目的施工场地和环境条件,结合具体的地质环境设计出完善的工程方案,由此保证设计方案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而确保项目建设具有坚实基础,推动工程项目更好的完成。不仅要落实好水工环地质风险的测定环节,还需要深入实地进行有关的指标考核和数据分析,由此才能够保证水利项目满足可持续发展理念。目前开展的施工场地勘测难以保证质量,且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因此,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水工环地质风险评定工作的深入推进。综合来说,施工场地的勘测技术是否满足要求直接影响到水工环地质水平的评定质量,也和后续环节的开展有着密切联系,部分勘测人员实际开展场地勘察时会存在较为明显的主观臆断,同时由于技术水平不达标且知识储备较少,对水工环地质风险评定的结果造成较大影响。一旦项目投入建设后,技术人员无法严格遵守预期的方案设计进行操作,就有可能对施工场地的地质环境造成破坏,显著提高了地质风险系数,制约水利项目的发展。
        2工程实例
        2.1工程概况
        某水库标准的蓄水水位为1540.3m,实际水库容量为106.9万立方米、校准洪水水位达到1542.4m,总库容量为118万立方米,能够承担最大泄洪指标为每秒8.36万立方米。基于有关规定,需要对该水库进行风险测评,以检测结果为基础,给出相应的地质风险解决方案。
        2.2地质环境条件
        (1)水文环境。一般来说,地下水主要的评估方式是通过大气降水指标完成的。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少数地下水会暂留在岩体缝隙之中,而大部分都会沿着地表朝着河床方向流动,最终汇聚到岩溶区域,由此来看,评估目标的水文复杂程度处于中等区间。
        (2)地形地貌。评估区域的地貌结构同新构活动以及岩性指标有着密切关联,会导致区域中的高差明显;评估区域的西南方向大多为岩溶洼地,且尚未发育成型,导致山坡陡峭程度较高,坡度在30°—45°,部分位置还出现陡崖结构。
        2.3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1)由于大坝建设时对岸体的挖掘工作会影响到边坡稳定程度,导致滑坡、崩塌等地质风险上升;引洪渠的挖掘工作也会造成边坡出现不稳定问题,特别是在雨雪较多的恶劣环境下,边坡不稳定性更为明显,极易出现滑坡等地质灾害,难以把控风险系数,损害项目的经济收益。


        (2)对围堰右侧区域的挖掘工作会使得上方土质结构和力学参数出现较大变化,会在结构较弱的位置产生滑坡风险;围堰内部的积水也会顺着裂缝渗入到岩石结构之中,引起该区域的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整体上风险系数较高。
        (3)通常项目在获取石料时会利用定向爆破的方式,能够有效把控滑坡风险,降低危害;由于采石场边坡位置大多为泥质岩石,结构和硬度指标良好。所以不容易造成滑坡等风险,不会危害周边区域的自然环境。
        (4)临时生活服务体系的搭建会排放生活废水,经由大坝周边位置的边坡进行排放,由此会降低大坝周围边坡的稳定程度;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砂石物料大多会存放在右肩位置,一旦遭遇暴雨,就会在雨水的作用下,将砂石冲走,形成小规模泥石流,风险系数处于中等范围。
        3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工作的完善策略
        期望更好的完成水工环地质风险的评定工作,就需要做好相关的工作安排,测定水文条件能否满足施工标准,认真核查地质因素,尽量选取地质条件良好的区域开展项目建设,满足可靠性和科学性的要求。做好以上环节,才可以推动水文地质风险的测评,保证检测结果的质量,为水利项目实际建设提供数据参考。
        3.1完善对施工现场的勘查
        水工环地质风险的评定结果能否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全面的勘测,认真研究施工场地的环境条件,分析可能出现的地质风险以及造成的影响。基于施工场地的实际勘测,结合水利项目的建设标准和具体规定,有效把控项目施工使用的基础材料,做好预期处理,不仅要明确施工技术的标准,还需要确保材料质量满足要求,真正做到技术和材料的有机融合,推动水利项目按质按量的完成,确保项目的建设效率。普遍来说,水利项目的施工场地大多为山地区域,而这些地区的地质条件又比较难以掌控,会对水利项目的建设造成较大影响。由此来说,应当结合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规划,做到精准测量的任务要求,确保各个施工环节都有明确的计划安排。
        3.2完善对水文环境的勘查
        为了保证水工环地质风险评定满足预期要求且符合可持续发展规定,就需要针对施工场地的水文条件进行全面把控,要保证分析过程的合理可靠,降低风险系数,为水工环风险评测奠定基础。期望有效开展对水文条件的测定,就要参考相关数据资料,结合具体的管理标准,将水工环风险划分成不同等级,对应制定解决方案,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3.3完善对地质环境的勘查
        根据水工环地质风险的评定要求需要明确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科学评测具体的风险等级。全面把控技术选择和生态变化情况,发现破坏生态条件的活动,要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对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有效监管,确保达成预期目标。
        4?结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知道,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过程中主要受到水工环地质灾害的影响,水工环地质灾害会严重的阻碍到水利工程的顺利运行和发展,所以,必须要对水工环地质灾害进行科学的评估,及时展开评估工作,让施工人员都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水工环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这样,在制定施工方案的时候就会避免盲目性,提高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准确的指导现场施工,最终促进水利工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与进步,我国经济发展也会受到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东. 矿山地质勘探中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策略研究[J]. 科学与信息化, 2018, 000(021):P.191-191.
[2] 唐蕴慧. 分析矿山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策略[J]. 中国金属通报, 2019, 000(004):137-138.
[3] 许蛟, 蔡佳君. 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策略研究[J]. 低碳世界, 2019, 009(006):76-77.

作者简介:高聪(1985-07-10),男,汉族,籍贯:辽宁省瓦房店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