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进展及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卷9期   作者:杨子宇
[导读] 虽然当前我国城市当中针对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理技术水平已经得到明显提升
        摘要:虽然当前我国城市当中针对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理技术水平已经得到明显提升,但农村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这主要是由于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村存在问题的重视程度仍然有待提高,资源投入力度有待加大。同时,由于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附近村镇给予一定资源、空间和垃圾容量支持,为此农村人居环境也会有所牺牲。农村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对我国建设美丽农村政策造成了很大阻碍,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水平,结合不同地区农村的不同需求,选择合理的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保证我国农村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
引言
        随着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生活垃圾产生量也随之剧增,居住环境质量和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就成为了民众和政府关注的重点。生活垃圾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垃圾随处堆放对土地和水等自然环境造成污染,从而对农村中的居民健康问题构成威胁,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问题,人们意识到要对其进行全面管控。在垃圾收运工作中科学选择收运路线尤为重要。传统的收运方式中,存在收运时间长、行车距离远、整个收运过程效率低下等普遍问题。研究表明,合理的收运线路可以有效节省收运时间提高收运效率和降低燃料成本,减少车辆的运输成本,提高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因此,以经济最优化为目标,对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路线进行优化分析,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与环境效应。
1 当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当中的暂存问题分析
        1.1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不明确
        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还没有专门的立法,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农村对于一些政策的实施本来就滞后,在政策出台时,不能立即实行。在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和收运基本靠自觉,并没有较全面的标准和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具体防治办法一般由地方性法规规定,但是这些法律并没有得到切实的贯彻和实施。
        1.2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不完备
        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过程中,存在收运设施缺乏科学规划的问题,对设备使用的布局也缺乏合理性。如果建设完成投入使用的生活垃圾转运站,覆盖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路线设置不合理,将会造成运输经费升高,在这种垃圾处理模式下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经费过高容易出现垃圾转运站弃用问题,当地财政受到严重损失。另外,一些地区的生活垃圾转运站没有设置相应的密闭环境,导致垃圾渗沥液对附近区域产生二次污染,对当地居民居住环境也产生严重不良影响,此类问题都会导致垃圾收运工作质量下降。
        1.3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系统不完善
        现有农村大多采用小型生活垃圾转运站,但由于财政资金短缺和缺乏科学维护,生活垃圾无法得到有效压缩,渗沥液无法得到有效收集、暂存和处理,垃圾运输车长距离运输渗沥液高含量的生活垃圾,导致运输成本增大,且部分农村生活垃圾运输车辆密闭性能不好,导致沿途有污水滴漏,产生污染周边环境及增加垃圾后续处理费用等一系列问题。
2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模式可行性分析
        2.1各级政府需要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
        虽然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极为突出的成就,但是环境污染问题是不容小觑的。要想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更加有效的处理,那么就需要一定的政策和法律给予支持。从国家层面来说,环保部门需要针对农村地区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符合农村发展要求的政策法规。地方政府则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一些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较大,所以地区之间的差异性较强,每个农村地区的发展都有其特点,当地政府需要结合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垃圾处理状况,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来对人们的垃圾处理行为进行规范,进一步明确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各环节各级主体的责任和义务,促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规范化和法制化。


        2.2逐步推进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建设
        要建立完整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就要选择合适的分类处理模式,要将分类工作责任真正落实到政府和每一个居民身上,真真正正做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理。地方管理部门应分地区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应做好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宣传工作,加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资金投入,设置农村地区操作及维护简便的分类收运设备,引入与农村生活垃圾相适应和因地制宜的处理技术,配备专业的分拣人员,采取先试点再逐步推广的方式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完善在分类投放、收集转运、分类处理各环节运营维护等方面的不足。
        2.3科学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系统
        参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宜因地制宜采用不同模式:城乡一体化模式、乡镇集中处理模式、农村分散处理模式[2]。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尽可能的缩短垃圾日均运输的距离,目的在于方式垃圾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发酵等方式引起能量燃烧,造成二氧化碳过度排放的现象;(2)降低单位垃圾转运的收费成本,垃圾收运费用越高说明垃圾在转运过程中花费的费用越高,造成资源的消耗量加大;(3)提高垃圾转月车辆日均运输量,单车运输量越高,单位车辆每天运输的垃圾量就越高,可以有效缩减垃圾转运车的购置成本,同时也能减少垃圾转运车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4合理选择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式
        要想解决农村环境管理问题,就要选择合适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式。对其他垃圾来说,集中处理方式主要有焚烧和填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集中处理。对厨余垃圾来说,可根据厨余垃圾运输距离选择处理方式,如果距离县(市)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较近,可通过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纳入县(市)、垃圾处理系统;如果距离县(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较远、不具备转运条件,可按照“适当集中,区域共享”要求,分片区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对区域内的厨余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如果村庄处于偏远山区,居住分散、交通运输条件较差,可采用集中堆肥的方式进行处理。对可回收垃圾来说,则可根据其使用情况运送至工厂进行回收再利用,应尽量避免焚烧等方法的使用,从而使环境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有害垃圾来说,可根据有害垃圾运输距离因地制宜选择暂存点位置并定期处理。
        2.5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回收管理系统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对于完善农村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意义重大。分类回收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为之后垃圾分类回收专业化处理提供了便利。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包括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转运及处理,各个环节有效实现专业化管理代替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构建一整套“分类收集-集中运输-专业处理-重复利用”的专业回收再利用的处理系统,可基于现有村民分类习惯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再利用循环系统,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再利用水平。建立源头减量机制,发展厨余垃圾堆肥、厨余垃圾制沼等新兴产业,既可以解决环境问题,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
结束语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在集中收运处理方面,主要受到运输较远、投入资金较低等因素限制,不同地区的农村在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也各有不同,因此需要结合地区特点,选择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垃圾处理方式,才能保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楠.昌黎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8.
[2]姚刚,李彪,万晶晶.甘肃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路线研究[J].甘肃科技,2018,34(20):18-19+22.
[3]郭子嘉,孙海龙,高振涛,蒋朝阳,陆静.浅析雄安新区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及改进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8):216-217.
[4]刘建国.农村垃圾分类应因地制宜[N].赣南日报,2018-07-04(005).
[5]陈海滨,宋飞,苗雨,余威,汪俊时,朱斌,查星星.农村生活垃圾“五类三段”分类模式探究[J].环境卫生工程,2018,26(0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