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脱贫攻坚背景下乡村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安龙县笃山镇大坡村为例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卷9期   作者:陈芳芳 黄寅潇 韦迪兰 安泳丞
[导读] 在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摘要:在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底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整体性贫困问题。目前贵州整体脱贫攻坚已经步入尾声,但在面对脱贫后如何能让原贫困乡村不返贫,如何开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贵州脱贫攻坚战略实施后需要思考的问题。贵州省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笃山镇大坡村具有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城镇化发展不均衡、城镇设施配建不足的普遍性贫困村落的特点,做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研究对象有一定代表性。因此将安龙县笃山镇大坡村为例,探索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路径和村庄规划在实施中村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脱贫攻坚、可持续发展、大坡村
1.研究背景
        贵州省是作为全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实验区,脱贫攻坚战略将解决了部分人居环境,开发极具村庄本土特色的产业、完善乡村“三农”问题。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两大战略下,深入推进扶贫战略行动,持续加强乡村建设力度,编制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因此要成功的实现脱贫与振兴,不仅仅要靠国家政府的强力政策与支持,更是需要在乡村规划中带来改革性的设计理念,通过将政策内容与实践情况达到脱贫的最终结果。
        贵州省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脱贫攻坚战略下不管是政府的政策还是产业的发展模式以及生产服务体系,考虑其可持续发展性、政策的延续、乡村存在的问题都能够得到明显的反馈。因此本文以大坡村存在的现状问题为例,分析阻碍其发展原因,深入探讨乡村在脱贫攻坚战略下乡村如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2.安龙县笃山镇大坡村现状主要问题
        由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笃山镇大坡村具有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里村庄发展的普遍性问题,因此可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象。因此需要从根本上发现大坡村现状发展问题,通过分析村庄现状贫困原因以及居民的未来发展需求和村庄未来发展规划来探讨村庄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使村庄在摘掉“贫困帽”之后,不轻易返贫,可以持续发展下去,从而达到村庄可持续发展富裕的结果。现将安龙县笃山镇大坡村发展问题整理为六类现状发展之困。
2.1地形处理、场地平整之困
        大坡村为于喀斯特地貌之上,丘陵较多,平整宽阔的土地较少,村庄规划的空间扩展条件受到限制。村域地理环境山地为主,间或山谷或盆地,略有起伏。呈三级阶梯式:底层为山谷地带,地势较为平坦。大部分为耕地以及大部分民居集中在此,是村委会所在地;中层为略有起伏的山地,气候温和,有少量耕地和民居;上层为山地丘陵,视野开阔,风光秀美。如何重新梳理村庄肌理,将村庄空间和土地的利用率提高,是我国西南地区山村型村庄普遍存在的问题。
2.2村庄青壮年外流与空心化问题
        大坡村所在的山地地区不适合发展规模农业,导致村民通过农业发展得到的收入较为薄弱;二产空白,三产基本空白。绝大多数家庭原有主要收入来源为种养殖业,入不敷出,导致大坡村约七成以上的劳动力外流。余下村民仍坚持在家务农,还有少数村民从事村庄发展过程中所提供的部分与旅游服务相关的职业,因此可见大部分大坡村家庭收入依赖于外出打工。因此青壮年外流现象严重,留下的村民大多缺乏劳动力,导致大坡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因此养老等社会矛盾问题突出。青壮年劳动力回流是村庄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青壮年所具备的活力、创造力以及年轻开阔的发展思维,可以为村庄的未来发展提供保障,不让村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陷入死胡同,导致村庄发展落后。
2.3村庄提升改造之困
        宅基地面积限制之困:由于大坡村的山区地形带来的建设问题,导致村庄可建设用地都已成为宅基地,并且随着乡村发展人口的增多以及村民对舒适生活的追求,村民拥有强烈住宅扩建以及房屋改造的需求。民房分布格局之困:由于大坡村前期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因此大坡村村落分布现状较为零散,形成了4个自然组多个散点分布的格局,带来了村落空间联系不紧密的问题。
2.5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滞后
        大坡村基础设施水平较差,缺乏排水排污管道设施等。且村内公共服务设施滞后,不能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在大坡村,52.44%村民认为医疗设施不足是当下最迫切解决的问题;37.26%的村民认为本村缺乏基础教育设施,孩子们缺少规范化的学习环境;还有7.1%的村民想要增设更多商业设施以满足自身不断增加的购物需求;还有3.20%希望能够为村民建设篮球场、公共休憩场所等其他设施,以应对滞后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能解决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问题。


3.安龙县笃山镇大坡村可持续发展对策
3.1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村庄就业吸纳能力
        村庄需要梳理本村的特色产业,因地制宜的将现有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重新调整,从而充分发挥大坡村的交通优势和自然资源带来的优势,构建规模化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与产业群挖掘村落现有特色产业,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吸纳能力,为村庄脱贫攻坚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1.1.立足制度创新
        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解决传统的农村家庭经营模式生产效益低下问题,迫切需要传统农村经营制度向更先进的模式转变。通过土地流转,开展 “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帮扶经营模式,摆脱由于种植规模不足,而导致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尴尬局面,帮助农村生产要素流动和组合,有利于提高大坡村农业的市场规模,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商品化。
3.1.2.打破传统种养模式
        传统农业主要重在粮食作物的种植,而现代农业要求多样化全面发展。农民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以创新农业科技为核心,依靠科技的力量,做好经济作物的种植才能获得更大的收益。打通农作物产业链,使生产链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帮助乡村脱离传统的自产自销模式,从而达到专业化的产销一体模式。将创造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吸收基地周边贫困人员入基地就业务工,带动周围贫困户脱贫致富。

3.1.3.多产融合
        促进当地多产融合,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文化+旅游”模式下,帮助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从而使原本单一的农业变身为综合产业,经济效益大大增长。从镇域角度出发,以大坡村的传统农耕纺织文化为载体,打造笃山镇传统农耕纺织文化园区,不仅有益于农业及纺织文化的传播,还能作为安龙县纺织加工基地建造的基础,形成纺织产业的核心吸引力,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基础。不再局限于观光游览的多元化乡村旅游模式,帮助安龙县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综合性山地旅游度假项目,解决乡村就业局限性问题,为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生命力。
3.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生产条件
        解决村民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对基础设施建设有着高要求,有助于建设和谐美好的宜居乡村环境,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协调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发展。同时基础设施的布局也有讲究,依靠布置的地点、场所以及服务人群等因素,从而选择合理的设施种类在特定的场所进行放置,如村庄入口处作为游客集散的地点,分别设置了服务中心、停车场、公厕等服务设施,来满足村庄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合理的设施布置不仅有利于当地村民的生活需求,同时也促进了产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3.3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农村社会保障
        由于村庄空心化问题严重,拥有极大部分缺少劳动力的村民,他们无法自主保障生活,因此需要发展集中社会保障服务,政府加大对乡村的资金投入,帮助乡村形成规模化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农民的经济负担,更便利农民。实现乡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满足贫困村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解决村庄养老难题。再通过因地制宜地依靠发展产业和就业脱贫,为村庄增强内生动力,确保脱贫达到长期稳定效果。
3.4吸引青壮年回流,解决乡村空心化问题
        产业发展滞后导致乡村空心化和青壮年外流,同时还会加剧乡村老龄化,因此可以针对乡村发展实际,通过补贴形式,以较有吸引力的工资水平,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转移;通过为青壮年制定优惠的创业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等,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为青壮年留乡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激活农村的创新活力;进一步建立城乡人才流动机制,为乡村带去先进的知识和理念,为乡村脱贫致富和向前发展提供新鲜的血液,减少返贫的可能。在给乡村带来新活力的同时为乡村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员保障,解决乡村空心化问题。
4.总结
        对大坡村的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的综合规划整治,既要从产业经济、人才吸引等社会因素考虑,又要从环境治理、社会保障等多角度村民利益出发,提出发展目标等。通过对大坡村的现有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从而得到宝贵的经验,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高贫困人民生活质量,又有效促进各项产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这是贫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主旨和目标,对于贵州脱贫攻坚背景下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龚亮保.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J].老区建设,2017(21):1.

[2]豆书龙,叶敬忠.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及其机制构建[J].改革,2019(01):19-29.

[3]管前程.乡村振兴背景下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18(10):151-152.
[4]廖彩荣,郭如良,尹琴,胡春晓.协同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保障措施与实施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9,18(02):273-282.
[5]马喜梅.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路径研究——以滇黔桂石漠化片区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2(03):84-91.
[6]蔡建刚,周波.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J].贵州民族研究,2020,41(04):93-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