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卷9期   作者:朱鹏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推动工业生产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在提高我国综合实力的基础上,河道水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不仅严重阻碍了生态持续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由此可见,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刻不容缓。因此,本文针对河道水环境治理的几个关键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运用

引言:
        水是万物之源,也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需求,一旦水环境遭到破坏,地球上所有生物地繁衍和生存将会受到阻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越来越频繁,水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降水量和径流量发生巨大变化,各地区干旱、洪涝等不良现象随之出现,不仅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发展,还会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由此可见,河道水环境治理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具有一定的迫切性和严峻性,需要社会各界给予高度重视。所以,本文针对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运用展开讨论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河道水环境治理的关键问题
(一)河道污染源种类
        第一,植被腐化污染源。水生植物种类繁多,其中分为沼生植物、沉水植物以及漂浮植物,这些植被肢体腐化后会形成有机物质,不仅会严重影响水质,还会对水源造成二次污染。同时也会威胁水体中的其他生物正常生长。除水生植物外,陆生植物产生的枯枝残叶也会随降雨径流进入水体发生腐化,从而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第二,降雨径流污染源。降雨量较大会产生径流,土壤受径流侵蚀会形成沙地。例如: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条件较差、土壤状况不佳,并且降雨量较多,受径流影响容易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并且泥沙随径流进入流域河道,并大量堆积形成河床,严重影响水环境。
        第三,经济建设和人类活动污染源。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普遍存在重视经济效益提升,忽略环境保护这一问题。导致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具体来说,部分工业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有毒、有害、成分复杂的废水。部分农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饲养场污水、农产品加工污水等。同时人类在生活过程中,大量排放生活污水等。这些污水、废水中不仅含有大量病原菌和寄生虫,还富含多种有机物,长时间在厌氧细菌作用下会产生恶臭气味。为水环境带来重大负面影响。
(二)环境保护与水利工程建设问题
近年来,为了提高社会生产效益,人们加大了流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促进水利工程建设规模逐渐扩大。与此同时,当代社会人们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回归自然的心理越来越迫切,想要充分满足人类需求,需要做好流域自然环境维护和完善工作。然而,由于水利工程建设不可避免会对周围水环境造成影响,所以,想要同时满足提高经济效益和回归自然两种需求具有一定困难性。因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证二者协调发展成为当前水环境治理急需解决的问题。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流域自然资源开发的同时建立生态修复工程,有效减少由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引发的不良现象。
(三)流域河道泥水关系中的水环境问题
在传统水环境治理过程中,相关部门只注重水体本身展开各项治理工作。然而,结合当前水利观点进行分析,水环境中水和泥之间存在耦合关系,一旦水体受到污染,其中的污染物会长期堆积和下沉,从而进入水体中的淤泥层。淤泥层在各种条件的影响下会使污染物重新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二次污染。

所以在流域河道水环境治理过程中,需要同时进行底泥处理,使水环境从根本上得到净化。
(四)江湖关系中存在的水环境问题
江湖关系主要是指自然关系以及人地关系,其变化与人类活动以及自然演变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社会群众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加以及政府部门各项政策的出台,各地区水环境治理工作正积极落实,其中较为常见的湖泊治理方式即引水补水。该方法主要针对水环境较为恶劣的河道,是利用水的淡化作用,通过连续的引水补水使水量增加,从而平衡江湖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在采用这种方式治理水环境时,还要保证引水、补水科学合理。
二、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具体运用
(一)水污染生物修复技术
所谓生物治理,主要是结合河道水污染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投放特殊微生物,有效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生物,从而达到河道治理的最终目标。这种处理方法不仅效果好,还能够减少处理成本,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青睐。近年来,随着生物治理技术的不断完善,众多地区在河道水污染治理过程中充分运用曝气技术和投菌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河道治理效率和治理水平。
(二)水污染化学修复技术
所谓化学治理,就是通过化学反应对受污染的水体进行治理。当前,各地区采用化学技术展开河道治理工作中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分别为化学混凝法、氧化还原法和化学沉淀法。化学处理方法适用于有机物或无机物难以降解的水体。其中化学混凝法应用范围较为广泛,能够有效处理水体中的微小悬浮物和胶体。由于河道中水污染情况具有复杂性,在实际治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可以在使用化学处理方法的同时适当添加混合剂和助凝剂,从而提高河道治理效率和水平。然而,由于河道治理过程中采用化学处理方法成本相对较高,并且处理不当会造成水资源二次污染。因此,在河道水污染处理过程中,如果选择化学处理方法,首先需要全面了解水污染具体情况和污染程度,从而分析是否适合采用化学方法进行治理。
(三)水污染物理修复技术
所谓物理治理,主要是指通过过滤方式和分离方式提高改善河道水质。由于河道水污染成分负载,其中包括悬浮体、胶体等难以分解的物质。在采用物理方法处理水体时主要可以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重力分离法,这种方式主要是建立在力学和重力学基础上演变而来,通过分析水体中杂质的密度,将水体与杂质相分离,从而提高水体治理水平。第二种为过滤隔离法,主要是在水污染严重区域增加筛网和隔栅,避免污染物与水体同时流动,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有效目标。物理方式虽然效果较好,但是无法从根源上解决水污染现象。
(四)水污染人工修复技术
首先,充分利用湿地环境。湿地环境能够有效缓解自身的生态环境压力,主要原因是湿地环境具备层层过滤的功能。因此,在河道水环境治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借鉴利用湿地环境。由于河道长度相对较长,所以在人工修复过程中需要将其划分为多个节段,并设置过滤网。再通过人工定期处理的方式进一步将过滤网中的污垢清除。
另外,强化污染主体管理水平。针对工业发展带来的河道水环境污染问题,需要以产业修复方式进行治理。现如今,我国大力提倡绿色发展战略,工业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重要行业,需要相关部门强化监管力度,保证其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合理排放。同时需要制定健全的惩治措施,强化执行力度,从而保证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长效落实。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河道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不仅严重影响到城市经济稳定上涨,还对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威胁。本文针对河道水环境治理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从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以及人工修复几个方面入手,对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运用展开研究,希望能够为提高河道水环境治理效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兵,张兰英.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4): 198-198.
[2]金枝.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环球市场,2017(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