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创建园林城市的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卷9期   作者:常志伟
[导读] 创建城市园林,建设好园林城市,即建成适合人们高质量生活
        摘  要:创建城市园林,建设好园林城市,即建成适合人们高质量生活、工作、游憩的生态环境,也称为绿色城市。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满足群众需求的唯一途径。本文主要围绕园林城市的创建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园林城市;城市建设;发展
        城市园林化建设,要以城市整体为载体实现环境绿化,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创建城市生态文明,贴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但是随着创建园林城市这一项目成效初显,如何降低园林城市创建成本,维护园林城市建设成果,让园林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也渐渐浮现出来,基于此,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论述。
        1、园林城市建设的目标
        城市发展速度快,生活节奏也快,工作压力使人们感到抑郁和疲劳,迫切渴望返璞归真,从而造就了各色各样的园林景观,美化城市面貌的同时,也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还提升了城市生态文明。然而随着园林城市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如何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并保护现有的自然资源成为当下需要重点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检验自然生态环境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植物,如何让植物健康成长是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
        2、创建园林城市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
        人类进行一切的活动都应尽最大程度保证人类在自然环境中合理优质地生存,在此原则下,任何学科都应该是有关于人类自身的。如果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与发展的关系,创建园林城市是当务之急。这要求园林城市在整体上进行规划,改善城市环境,最大程度实现“回归大自然”。这对于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城市综合环境有着极大的益处,也符合“以人为本”的精神,有利于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贴合人民群众的需求。
        2.2 兼具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园林建设需要来自各个产业的支撑,例如来自第一产业的园艺业和渔业,来自第二产业的建筑业,来自第三产业的科研和贸易等等。园林产业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极高,但自身效益似乎不高。
        然而从宏观来看,园林城市带来的绿色空间可以净化空气、吸收噪音、调节局部气候、涵养水源、保护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等,这些都是无价的社会公共商品。具体来说,园林城市所需投资少但见效快,在有限的投资中能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是经济高效的城建方式。例如我国上海宝山钢铁厂拥有455万平方米绿地,经换算,仅此一项带来的环境效益就在一亿以上。由此可见,园林产业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还兼具巨大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2.3 改善城市面貌,吸引投资
        园林城市的建设也讲究艺术形象,好的园林绿化可以体现城市的独特气质,丰富城市的文化。一个友好的城市形象相当于无形的资产,也是城市隐形生产力。例如新加坡,就是城市面貌吸引投资的典型范例。改善城市面貌对与城市建设来说是必须达到的一项目标。
        3、创建园林城市的原则
        3.1 因地制宜
        在建设中,自然因素的规划需结合城市布局结构。如重庆市,南北走向的山体水域分割城市,因此城市用地的布局是呈多中心的、组团式的网络。三个层次的绿色空间,两个疏松的绿环以及五条绿色发展轴构成了重庆的多层次多类型的网络式绿地框架。
        3.2 树立区域概念
        园林城市建设为达到最大收益也需要尽可能地将大自然直接引入城市。当今中国城市生态与气候普遍遭到破坏,城市内小块绿地并不足以恢复,需要联系郊外的绿地和周边水域等更广域的生态环境来缓解市内环境问题。在做绿地规划时,要突破区的思维,建设大环境大绿化的概念。以苏南中小城市为例,因其人口规模相对较小,城乡界限模糊,在规划生态园林环境时实行了“大地景观规划”,使城乡一体化的特色成为合理配置城镇城乡间绿地结构的利器。


        3.3 合理定位
        我国园林城市建设中常存在的误区是绿化规模越大越好,这和前文所提到的大环境大绿化不同,而是一味增加植被草皮等,但不去实际调查城市需要的绿化形式。这不仅浪费城市资源,还会损害人民利益。因此在因地制宜的城市绿化规划下,我们还要合理定位城市的绿化需求,制定合理的城市绿化规模和形式。
        3.4 绿地规划要有系统概念
        各地有各地的自身特色,在构筑绿地结构时要按照城乡一体和古今一体的思路,合理配置各类绿化资源,有机融合古今文化。如南京的城市规划中,以山林水体,农田防护林等城镇自然资源为生态主骨架,接着将城内放射型的交通走廊与河道绿化带作为楔形连接体。城市化新区中被不同层次的绿化环境所包围,形成相互交联,内外环抱的生态网络体系。位于绿色中心的南京主城墙一路延续到钟山、石城以及雨花台等风景区,形成了独具南京特色的生态建设风貌。
        3.5 强调多层绿化的空间结构和景观
        现代城市不仅横向扩张,还在纵深上不断发展。这就要求城市绿化不能仅限于地面绿化,更要探索开发处于城市空间内的绿化空间。在纵向和横向上都尽量扩展城市绿色区域,增加多维自然因素,大力发展生物绿化,构建立体多层绿色城市空间,为市民带来新意和舒适。
        以立体空间的视野看待城市绿化有很多积极影响:一方面合理配置了城市空间资源,降低开发成本,带来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一方面使绿化空间更加丰富多样,经济便捷,为市民带来实惠。
        3.6 重视人文景观与文化底蕴
        园林绿化不止是独立的生态工程,还天生具有文化属性和细腻的艺术内涵。在各地规划时,城市历史文脉应被巧妙融入城市园林,形成各个城市独一无二的特色。例如上海的中外合璧,古今结合;杭州的“半景半城,江河中分”;富阳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特”;开封的古老文韵与现代文明巧妙平衡。这些各具特色的园林绿化或博采众长,或细腻清秀,或别具一格,都是因为巧妙结合了城市文化属性和自然优势,进行了一番有益探索,才能达到自然与人文相和谐的优秀效果。
        3.7 因害设防,因地布绿
  园林绿化的病虫问题必须要得到重视,在防治虫害时一定要摒弃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的传统做法,引进“天敌治虫”的概念,以消除人为除害对自然生态链造成的污染与破坏。
        而在布置绿地景观时,要注意乔、灌、花、草相结合。在设计绿地景观时,需以乔木为主体,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地种植。同时以灌、花、草相互协调配合,保证植物群落的结构多样,生存稳定。这一做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个绿化系统的生产与自我修复自我净化的能力。
        因害设防,因地布绿的园林绿化策略一方面保证了生物的多样性,为野生动物创造了稳定的栖息地,一方面也利用自然法则减少了病虫侵害,增强了土壤肥力,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诉求。
        4、结语
        创建园林城市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城市建设的共识,园林绿化对于整个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有重大意义。为了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创建园林城市势在必行。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各城市各相关部门都需要将城市园林绿化提上日程,推入公众视野,加强监督管理,尽量发挥出园林城市绿化经济带来的最大职能与效益,为市民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城市的优良风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梅凤.论如何实现园林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技财富,2010(16):289—289.
[2] 万方珍.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一长沙市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战略研究[J].园林科技,2004(3):36—39.
[3] 宋建生,李桂芝,候国恩.创建“园林城市”是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1997(2):4—6.
[4] 尤传楷.可持续发展与合肥大园林建设一走中国特色的园林城市之路[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16—20.
[5] 张昕悦,李萌,李荣耀,等.微生物酵素功能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医学动物防制,2018,34(7):664-667.
[6] 时培玲.创建节能型风景园林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17(06):236.
[7] 王宇婷.如何创建节能型风景园林施工[J].民营科技,2014(05):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